肇东市市场需求分校越开越多 “衡中入浙”动了谁的蛋糕美女人体艺术网
“衡中入浙”动了谁的蛋糕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高调揭牌落户浙江办学,重奖考入北大清华学生,与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隔空喊话……今年3月底,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正式在浙江嘉兴平湖市揭牌成立,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一句“我们浙江不需要”及该校招生的“抢跑”嫌疑,使得几乎每年都要炒一炒的“衡中模式”提前出现在舆论漩涡中。
当“衡中模式”引发舆论关于素质教育驱逐应试教育、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等热议时,衡水中学方面却始终言辞平淡。而在此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衡水中学的分校开得越来越多,报名衡水中学及其分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其他地方需不需要、欢不欢迎衡水中学模式,不是由地方政府官员说了算的,是由当地家长的需求说了算的。”衡水中学副校长王建勇如是说。
市场需求分校越开越多
2006年,高考失利的王宏博来到衡水中学读“高四”。在他原来的学校张家口市第一中学,530多分的高考成绩已然算得上优秀,但与他的理想仍有差距。经人介绍,他来到衡水中学补习班,一年后,高考分数提高近100分的王宏博顺利考取某211高校。彼时,衡水中学只是河北省内一所还不错的高中,在考生心中尚不及唐山一中、石家庄二中等学校。
2014年8月,由衡水中学和某房地产公司合作新建的民办高级中学衡水第一中学建成,其管理、师资、招生、教育、教学均以衡水中学为依托,成为衡水中学的“分校”。与之同时,衡水中学“在全国正式挂牌的第一家分校”落户四川遂宁。
随后几年的时间里,这样的分校遍及国内多个省市。有媒体统计,截至2016年底,衡水中学和衡水第一中学的分校共计18所,分布在河北、河南、云南、四川、安徽等地,多数学校将在今明两年开学。
据了解,衡水中学各分校均采取衡水中学与地方政府、企业三方合作的方式,企业出资,衡水中学则输出其“衡中模式”。实际上,“衡中模式”在河北已经遍地开花,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北倒数的衡水已然成为全省教育的龙头,当地衡水二中、冀州中学等高中均依靠同种模式成为后起名校。
事实上,衡水中学选择开分校的地方都是教学质量相对较差的地方。以此次引发争议的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为例,原本为位于乍浦镇的乍浦高级中学,该校在当地四所高中中招生分数线最低,且录取人数连年下降,本科率只有30%左右。而当地相关部门引入“衡中模式”的初衷正是要提高当地的高中教学水平、防止生源外流。
当地的教育需求、教育投资需求、衡水中学外扩需求,三方利益得到契合,由此衡水中学的分校越开越多。在诸多家长心中,孩子能够进入衡中或者接受“衡中模式”教育,就有了考取名校的保障,相关鼓励政策更是“锦上添花”。由于受到家长认可,衡水中学在哪里开分校,甚至都能拉动周边开发建设。
实质相同保持生源优势
针对“衡中入浙”,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向媒体表示:“这所学校是应试教育的典型,眼睛里只有分数没有人,跟我们浙江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符合,我们浙江不需要。”此后,杭州市召开名校校长关于“衡水中学现象”研讨会,研讨衡水中学办学模式是不是当下优秀学校的样板,是不是浙江教育改革所需要的模式。
上述言论引发了“衡中模式”背离素质教育的争论,然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却认为,舆论把“衡水模式”之争理解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是偏离实质的,在当前的升学评价制度之下,我国大多数省市的高中,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
而就在“衡中模式”闹得沸沸扬扬的同时,浙江一些民办学校招生问题同样被舆论关注。有媒体报道,杭州民办小学近期现场招生太火爆,有学校录取比例达到20∶1。在此背后,由于浙江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红头文件,并且国务院于2010年把浙江省列为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民办教育发展迅速,该省民办学校教学水平被认为高于公办学校。
据了解,由于公办小学、初中实行学区制,学生就近入学;民办小学、初中没有学区限制,全市招生。而浙江民办教育通常有名校背景,要么为本地企业与名校合办,要么为引进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甚至实行“国际化”的教育模式,规模大教学质量高,升学率较公办学校高很多。因此,浙江实现了教育资源快速流动和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浙江的民办教育招生与“衡中模式”一样,都属于“掐尖”:民办小学、初中因为不受地域限制,往往可以招到好的生源,升学率年年攀升,考上重点的越来越多;公办学校则因为区域限制,生源越来越差。
从这个角度来看,“衡中入浙”表面上是本地素质教育遭遇外地“应试教育”入侵,但实质上是如火如荼的民办教育如何实现教育公平,真正使学生身心受益。舆论在同样评价体系下对不同实现路径的单纯比较,显然并不能说明问题。
强化监管尊重教育规律
“将在校时间完美分配,不落掉任何碎片时间,只要有一定学习基础,提高是必然的。”2013年,正在北京读研究生的王宏博看到了某报刊对衡水中学的深度报道,当看到其中对“衡中模式”概括为“建立在对学生时间控制基础之上”“管理没有死角”时,他深以为然,“教育落后地区差的不仅是名师,还有对教育效果的科学研究”。
当年,与王宏博一起从张家口到衡水中学补习的学生有很多,与其他地方过来的补习生不同,他们都曾经是张家口各所高中的“好学生”。由于地方教学质量不同,从全省排名来看,有时张家口排名靠前的好学生高考分数反而不及一些地方的中等生。在王宏博看来,这是一种正常的“良禽择木而栖”的现象。
“县里的学生到市里读书,普通高中的学生争着到重点高中读书,只要教育资源、教学水平存在差异,这种学生的流转就不可避免。”王宏博谈及一个有趣的现象,他离开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后,老校长退休,新校长开始推行“衡中模式”,学生高考成绩明显提高,到衡水中学补习的学生反而下降了。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衡中模式”并没有真正带来教育公平,从生源角度来看,其正是用全省招生、全地区“掐尖”的方式得来升学政绩,这与浙江省一些名牌民办小学、初中如出一辙。
有专家认为,民办教育应当成为公办教育合理合法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将当前公办教育中某些违背教育规律、有损教育公平的做法进一步演绎、发挥。在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精神、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积极作用,有所为有所不为,彻底摒弃过去导致一些地方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政绩思维、功利化思维。
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所在地的平湖市教育部门表示,待衡水一中平湖学校开学后,教育局会对其进行教育教学上的业务指导,按照浙江省教育厅规定的课程标准来实施,对其进行监管,如有问题会纠正并要求其整改。如此,“衡中模式”将与浙江当地教育理念相融合,本着尊重教育规律的思路持续发展。
上述言论引发了“衡中模式”背离素质教育的争论,然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却认为,舆论把“衡水模式”之争理解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是偏离实质的,在当前的升学评价制度之下,我国大多数省市的高中,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
而就在“衡中模式”闹得沸沸扬扬的同时,浙江一些民办学校招生问题同样被舆论关注。有媒体报道,杭州民办小学近期现场招生太火爆,有学校录取比例达到20∶1。在此背后,由于浙江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红头文件,并且国务院于2010年把浙江省列为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民办教育发展迅速,该省民办学校教学水平被认为高于公办学校。
据了解,由于公办小学、初中实行学区制,学生就近入学;民办小学、初中没有学区限制,全市招生。而浙江民办教育通常有名校背景,要么为本地企业与名校合办,要么为引进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甚至实行“国际化”的教育模式,规模大教学质量高,升学率较公办学校高很多。因此,浙江实现了教育资源快速流动和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浙江的民办教育招生与“衡中模式”一样,都属于“掐尖”:民办小学、初中因为不受地域限制,往往可以招到好的生源,升学率年年攀升,考上重点的越来越多;公办学校则因为区域限制,生源越来越差。
从这个角度来看,“衡中入浙”表面上是本地素质教育遭遇外地“应试教育”入侵,但实质上是如火如荼的民办教育如何实现教育公平,真正使学生身心受益。舆论在同样评价体系下对不同实现路径的单纯比较,显然并不能说明问题。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