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登陆地“偏好”或将生变
8月10日,第9号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温岭,这是今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台风“踏足”不仅带来大风天气,更引发多种灾害,浙江临海全市被淹,永嘉发生山体滑坡……
与以往台风不同,此次台风生成的纬度较高,登陆地点不再“偏爱”华南地区,而是选择华东地区,而后一路向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这是否会成为常态?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一探究竟。
八月海水不“太平”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因发生地理位置不同,热带气旋的名称不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为“台风”,而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则依强度分别被称为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或飓风。
与飓风类似,台风也在赤道附近的温暖海域上空产生,将大量的热带温热空气吹向两极。台风的强盛期一般出现在夏至或夏季开始后的两个月。在我国,8月通常是台风最多的月份,今年8月上旬,第7号台风“韦帕”、第9号台风“利奇马”就相继登陆。
强热带气旋引人瞩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风力强劲,破坏力惊人。以飓风为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下属大西洋海洋气象实验室的统计显示,一次普通的飓风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一天世界总发电量的200倍。这样的能量足以给一座城市带来灾难。
及早预测台风成为人类减小灾害影响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全球的气象专家通过计算机模型提高了预报水平,该模型包括各种物理过程和数据资料。此外,各种新型的、先进的数据收集方法也应用其中,包括数据收集浮标站、气象卫星、追踪器集中探测、沿海观测点和气象雷达等。
目前,预报中通常会提示,台风将在某地到某地之间的海岸登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丁一汇告诉《中国科学报》,新技术、多手段的融入大大提升了台风预测的准确率,但误差仍然存在。目前,中国预测预报台风的水平与国际大致相同,24小时内台风路径的平均误差为70公里左右。“台风路径预测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精准的水平,进一步提高路径预报精度可能比较困难。”
强度预测是难题
此次“利奇马”的登陆过程也受到外界关注。浙江省气象台早在8月5日就发布了“利奇马”的登陆信息,日本、菲律宾等周边国家也预测到“利奇马”的形成,但均未能预测到其强度如此之大。
丁一汇介绍,预测台风“来不来”、在哪儿登陆、移动路径如何已经不是难题,预测台风的登陆强度则日益成为世界难题。
台风是如何变强和减弱的呢?通常,作为热带气旋,台风移动到较冷水域或陆地上空后会减弱,遭遇热带气流时会加强。如果台风持续在暖水区移动,由于遇热增温与水汽输入增加,对流系统强烈发展,台风会快速变强。这是台风预报的难点,也是未来台风预报的重大挑战之一。
丁一汇解释,台风强度首先受大气影响,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风以及凝结过程中潜热的释放都与台风强度有重要关联。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大气要素的变化,均与海洋和陆地的变化密切相关。“台风强度并不是‘大气单方面说了算’,影响台风强度的因素很多,量化难度大,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成熟的台风强度预测模型。”
台风“北上”或成常态
人类还未能做好预测强台风的准备,但未来一段时期内,更多强台风或将出现。
“可以把台风想象成一台发动机,当全球变暖后,这台发动机的燃料增多、效率增加,自然输出‘功率’就更大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武亮说。
此外,他介绍,2018年为厄尔尼诺年。一般来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位置偏东,台风发展为强台风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除了强度,“利奇马”另一备受关注的原因是登陆地点。肆虐江浙地区后,8月11日傍晚“利奇马”在山东省沿海地区再次登陆。这种“北上”的台风,与在广东、海南、台湾地区等地登陆的“南方台风”并不完全一样,发生概率较低。
丁一汇表示,整体来看,气候变化会对台风登陆地点北移造成一定影响,但仅凭一次台风过程就得出这样的结论为时尚早。他强调,判断台风强度的变化与气候变化是否有关,要看数据质量、数据密度、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并且需要长期观测。从气候变化对未来台风发生位置的影响趋势讲,“北上”台风的发生数量将会增加。
从全球来看,也呈现出台风、飓风等热带气旋向极地推进的趋势。武亮介绍,具体表现为南半球的热带气旋向南极推进,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向北极推进。接下来,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或将成为台风的“首选”登陆地。(记者 卜叶 记者 王璐)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