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智能家电

如何智能进化?汽车软件和电子市场爆发

  当前,汽车软件和电子市场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汽车共享服务、软件算法优化以及云端技术等新兴模式应运而生。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汽车软件在大型乘用车的整车价值中占比为10%,未来预计将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汽车软件将占整车内容的30%。

  在此影响下,消费者的出行方式发生了转变,大家对于智能汽车有了更多期待。日前,全球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出具了《2020年-2030年汽车软件和电子市场发展预测报告》,其中一些重点数据和预测值得关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当全新的软件和电子架构模式取代传统发动机的统治地位时,汽车产业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演变。

  根据麦肯锡报告预测,全球汽车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2.76万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3.80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同期,汽车软件和电子市场规模则从每年的2380亿美元增长至4690亿美元(不包含电池市场),复合年增长率达到7%。

  现阶段,我们能够看到的显著变化是,汽车软件公司和其他数字技术企业正在逐步从目前的二、供应商过渡成为整车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汽车软件和电子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他们不再只是单纯的开发手机App等操作程序,而是向汽车智能化操作系统进行过渡,彼此之间的差异化表现更加突出。产品的独特性能不再仅仅局限于车辆硬件,而开始在汽车软件和电子技术赋能的用户交互界面和体验层面进行展现。

  整车企业开始纷纷转型,由单一的汽车制造厂商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变,成为众多车企心照不宣的目标宗旨。汽车软件和电子产业的发展,驱动车辆数据爆发式增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了维持行业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的能力,软件智能化和硬件简化成为大势所趋。以传感器为例,未来的高级算法与机器学习可增强产品性能,再加上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产品冗余将有望大大减少。

  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汽车软件和电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L1级与L2级的驾驶辅助技术(ADAS)主要依靠的是摄像机与雷达的传感器组合以及强大的软件控制平台,辅助驾驶员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与之相比,L3级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中,对于激光雷达的需求则更加强烈,背后的算法也更加庞大和复杂,而激光雷达制造和应用成为自动驾驶技术非常大的成本支出,将促使汽车软件和电子市场的产值进一步扩大。

  此外,由于规模效应递增,在2025年至2030年间,L3级别的汽车产量将会从10万辆增长至1000万辆以上,价格受此影响将会持续下降。同时,到2030年,L4级-L5级自动驾驶车辆年产量将会超过500万辆。在此期间,高度依赖汽车软件和电子设备的电动车数量将不断增长,这也是令汽车软件和电子市场规模不断扩张的驱动因素之一。

  以博世为例,从前期自动驾驶技术的创新研发,到后期基于自动驾驶车辆推出移动出行服务,这家零部件企业展开了一系列战略规划,试图从自动驾驶领域入手,进一步切入汽车软件和电子市场。此前,博世推出了达到L3级别的高度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搭载实现高度自动驾驶所必须的激光雷达和高清摄像头等传感器系统,其中央处理器能够处理来自各类传感器的相关信息数据,成为了车载电脑的核心。博世预计,智能车载电脑最迟将在2020年初便可实现量产。这一推断也与麦肯锡报告中汽车软件和电子市场的爆发时间相一致。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深入发展,汽车厂商对于传感器的需求会急剧上升。作为汽车软件和电子市场的核心组件,传感器的总体预期增长率主要受到了自动驾驶辅助技术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导致传感器的增长速度略高于汽车市场3%的复合年增长率。

  此外,在其他领域,安全气囊传感器、胎压传感器以及各类传感器,正在以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新技术的诞生正在打破原始设备制造商与一级供应商之间传统的“权力关系”。传统意义上,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有权规定单个组件的功能要求,一级供应商(及其背后的供应链)则根据这些功能进行系统交付。原则上,技术由各级供应商自己掌握。

  现在,整车企业已经和一级供应商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了保证彼此的独立性,双方通过多种商业创新模式进行合作。此外,整车企业的业务转型也已经迫在眉睫。2017年6月,集团加入了由宝马、英特尔以及自动驾驶初创企业Mobileye组成的自动化驾驶平台;阿里巴巴推出的AliOS智联网汽车解决方案,则是充分发挥阿里云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到2025年,大众集团将把软件部门扩充至5000人,并将自己开发的软件比例从目前不足10%提升至60%……

  没有某一家供应商能够掌握完整的技术系统,新进入者(如软件公司)有了更多机会,以不同于现有企业的协作模式进入市场。同时,汽车软件和电子产品的复杂性和跨系统集成要求,也促使整车厂商及其合作伙伴在汽车设计的早期阶段进行合作。当然,这些参与者在成功进入后能否维持这一合作模式并从中获得利益,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和观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