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个月超180家上市公司更名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又掀起一轮“更名潮”。截至7月底,今年已有超过180家上市公司“改名换姓”。
日前,原名为星普医科的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布了一则更名公告,称公司决定将更名为“盈康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随之变更为“盈康生命”。
对于此次更名,盈康生命披露的公告显示,鉴于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已发生变更,根据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需要,为树立公司长远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公司决定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7月8日晚间,*ST嘉陵宣布拟更名为中科电能源;7月9日,鲁商置业发布公告称,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证券简称将于2019年7月12日起由“鲁商置业”变更为“鲁商发展”;永兴特钢也发布公告称,拟更名为永兴材料。
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锐看来,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更名潮”再现,一方面是由于不少企业积极谋求多元化或业务转型,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实际控制人变更而导致更名。今年上半年,有超过60家A股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
为了防止上市公司频繁更名,上交所已经发布了《第九十六号 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变更证券简称公告》,旨在要求上市公司告知投资者证券简称是否“名副其实”,要求公司披露是否从事相关业务、是否具有从业资质等;深交所也制定发布了《变更公司名称备忘录》,旨在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任性”变更公司名称的行为,但不少公司仍打“擦边球”频繁更名。
股市名称是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上市公司正常更名是自身的一项权利,如果确实是因并购重组成功、大股东易主后带来主营业务改变而更名属于正常现象。但也存在部分公司为了掩饰亏损、处罚等不良名声,或为了吸引市场眼球,迎合市场炒作而更名。
国开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杜征征表示,股市名称是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部分公司频频改名不但不会改变经营业绩逐年亏损的事实和真相,更不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公平、健康、稳定发展。他表示,对于部分更名后业绩仍连年亏损、未实质性地开展有关经营业务,或主营业务未达到公司净利润相应比例却随便更名的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投资者也应注意防范。(经济日报记者 温济聪)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