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涨5倍 微芯生物拿什么支撑390亿市值
12日上市的科创板新股微芯生物表现再度超出机构预期:开盘涨幅达511.85%,刷新科创板个股开盘价涨幅纪录;收盘价涨幅366.52%,位列28只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第二位。
分析人士认为,科创板标的数量的稀缺性叠加微芯生物创新原研药企的稀缺性,诱发市场炒作。但经过首日大涨后,微芯生物估值已经过高,盲目追高买入风险很大。随着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逐步增多,纯粹的题材炒作将大幅减少。
“双重稀缺”诱发炒作
业内人士认为,微芯生物上市首日表现强劲的原因是科创板标的数量总体稀缺叠加创新原研药企标的稀缺。
一位专注医药领域的分析师指出,我国本土的生物医药企业当中,具备创新药研发实力的企业占比较低,拥有已上市创新药品种的企业更少。除恒瑞医药等少数公司拥有已上市销售的创新药品种,多数公司的创新药还处于研发阶段。
创新药兼具稀缺性、科学性和独占性,因此一旦上市能够以其疗效、安全性优势快速占领市场,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与仿制药相比,创新药在我国各省药品招投标中享有第一质量层次的分组和议价的优惠条件。同时,创新药20年的专利保护期,也在较长阶段内为其构建了强大的产品护城河,竞争优势显著。因此,创新药产品生命周期和市场成长空间都是仿制药不可比拟的。
相比仿制药,创新药研发具有难度大(非常高的技术门槛、从化合物筛选到最终上市的成功率仅3%。)、周期长(每款创新药研发至少需要10年以上时间)、投入高(在美国平均单款创新药需累计投入研发费用6-10亿美元,在中国亦需投入研发费用上亿元),因而使普通医药制造企业望而却步。
一位公募基金人士指出,当前科创板股票总体供不应求,因此股票上市后整体涨幅显著。此外,微芯生物上市首日涨幅较其他科创板股票更大,可能的原因是12日科创板仅有微芯生物1只股票上市,导致部分炒作的资金蜂拥而入。
估值已经过高
微芯生物的双重稀缺性能否支撑起首日的巨大涨幅?多位机构人士认为当前估值已经过高。
业内人士指出,微芯生物12日收盘时市盈率(TTM)达1271倍。上述医药分析师指出,新药研发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使得处于早期阶段的创新药企业盈利水平相对较低,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传统的相对估值法PE、PEG、PS无法给出合理估值。因此,投资者应综合公司的新药研发管线储备、核心团队能力及核心技术平台价值,采用预期收益法估值更合理。
一家专注于医药投资的私募基金表示,在市场化询价发行下,微芯生物的发行价并未低估。事实上,科创板整体发行价已有一定溢价。从这个角度看,微芯生物上市首日的涨幅基本都是泡沫。微芯生物的估值已远超过港股同类标的。
过高估值下,机构投资者用脚投票,卖出了中签新股。“开盘很快卖掉了。”北京某中型私募表示,微芯生物的主要产品和研发管线为西达本胺、西格列他钠、西奥罗尼,根据研发产品数量、研发进程和成功率、研发的时间和成本、市场空间、渗透率等因素,此前机构内部给出的估值上限是100亿元左右。考虑到上市后投资者情绪较高,不排除极度乐观情况下估值可能溢价到200亿元。“目前市值达390亿元,已大幅超出预期,肯定要卖。”
前述医药私募基金指出,高估值对企业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以较低的资金成本通过寻求并购等方式,获得更好的产品线。但以微芯生物目前的估值来看,未来要把估值做实的难度非常大。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需要更加谨慎,在过高估值时买入的风险很大。
盲目追高风险大
12日微芯生物收盘价95.31元,较125元的开盘价回落显著,开盘追高买入的投资者浮亏明显。从此前科创板股票表现看,较高的首日涨幅往往意味着透支后期次新股行情。例如,8月8日上市的晶晨股份、柏楚电子首日收盘涨幅均超250%,位列此前27只已上市科创板新股中首日涨幅榜前五。但8月9日以来,晶晨股份、柏楚电子在两个交易日内分别下跌7.92%和13.09%。
事实上,对众多机构投资者而言,当前科创板股票整体估值已“高处不胜寒”,目前主要持理性观望态度,等待估值回落到合理区间再精选标的参与。“原计划是适当参与科创板次新股行情,但整体估值太高,根本无法下手。目前已经有部分看好的标的,要做的就是持续跟踪、等待估值回归。”一位私募人士表示。
某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当前在二级市场直接买入科创板股票还需冷静等待,盲目追高买入风险很高。前期涨幅较大主要源于供不应求,随着后期更多股票上市,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应该会有合理回落。同时,待后期相关企业披露季报、年报后,部分被市场过分乐观估计的标的可能被证伪。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短期内科创板上市数量较少并不构成投资上的稀缺性。预计科创板股票发行在年报陆续补充完成后会正常进行,届时将显著缓解科创板股票供不应求的局面,纯粹的题材炒作将大幅减少。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