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和人工智能的演进,  16年12月28日,腾讯高级副总裁、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广州召开的微信公开课上介绍了关于小程序的疑问,并透露小程序计划于1月9日正式上线科技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人工智能

小程序和人工智能的演进

  16年12月28日,腾讯高级副总裁、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广州召开的微信公开课上介绍了关于小程序的疑问,并透露小程序计划于1月9日正式上线。这是我第一次看张小龙的直播,视频中他语速缓慢,面部几乎没有表情,但逻辑还是很清晰,看了一半后去做其他事情,后来看完了文字版全文。

  首先,张小龙对下一代主流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判断是智能眼镜。他说:当眼镜变得非常非常的智能化的时候,可能整个PC或者电脑的系统会藏在一个眼镜里面,它的屏幕可能比我们现在手机的屏幕还要大,甚至比PC的屏幕还要大,可能是十年以后了,十年以后的技术可能可以做到把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屏幕投入到视网膜里面。同时他对人机交互的界面做了想象:你通过眼镜或者别的方法控制这样一个应用程序,去启动它,去运行它。也就是说,人机交互界面可能是以视觉为主,通过眼球的转动操作,或者辅以其他的方式。但他对此并没有说死下,后面他补充道:我刚才说了一个十年以后的场景,这里其实体现了智能眼镜时代和手机时代的一个不同,当然未来是不是智能眼镜时代我也不确定,我只是暂时幻想出来的一个产品,但这种不同会带来应用程序形式的不同。

  我个人的理解而言,智能眼镜可能只是未来移动智能设别的一种,但未必是主流,很可能只能手表会更加流行。因为对非近视用户,带一个智能眼镜比戴一快智能手表要不舒服得多。而且从交互界面上来讲,语音识别的交互估计要优于视觉识别,虽然就现在的技术而言,一部分瘫痪病人已经使用上了通过视觉识别和交互,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但我总觉得现在的手机对人的眼球太过了,解放眼球很可能是下一代移动智能设备的。因此未来的人机交互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视觉、听觉、触觉,在使用小程序时,视不同的应用场景,应该有不同的交互方式。

  其次,我从张小龙的发言里,感觉到小程序应该是一种沟通互联网和物联网之间的桥。就人工智能而言,大家都知道未来是人工智能的天下,但知道这点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假如你抓不住它的演进线图,干的活次序错了,那也是白忙活一场,睿智如李开复老师,也只能一边不停的吹风人工智能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风口,一边通过创新工场投资了超过25家人工智能领域初创公司,这么撒面糊的投资,其实就是说明,大家知道这里有大戏,但未必知道从哪里先爆出来。这也是孙老师为什么近乎孤注一掷的300多亿美元并购移动芯片巨头ARM公司,他的逻辑也很简单,既然我不一定能先于他人找到人工智能的演进线,那么不管什么AI设备,芯片总是不可少的,压这个宝错不了,看上去激进的孙,其实这时候倒是使出了巴菲特的看家绝技。

  但除了李开复和孙这样的风险投资商,具体的公司宝人工智能的时候,就必须依赖企业领导人的某种超前的直觉来判断了。腾讯和张小龙本人的风格,可能都并不擅长从宏观上猜测未来,但是张小龙作为国内的程序员和产品经理,应该对移动互联网目前的缺陷和演进的方向有很深刻的理解,按他自己的话说,因为小程序的特性是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因此体验要比网站好,要比下载APP更便捷。

  但从他描述的应用场景看,我感觉小程序更大的作用其实应该是作为沟通互联网和物联网之间的桥梁。互联网解决了人之间的互联,物联网将要通过互联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但是在真正的那种科幻电影中几乎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出现之前,一定还有非常漫长的时间处于过渡状态,在这些过渡状态中,人们还需要通过某些中介来操作各种设备和软件系统,而小程序就是这种中介,这并没有偏离腾讯连接一切的主旨,只不过这一次是连接物而不是人了。通过手机APP控制智能设备,比如我就用阿里小智遥控家里的扫地机器人,这并非一个新鲜的想法,小程序和这些的区别在于,它无需通过下载APP即能即插即用。而除了微信这种超级APP,其他的低频APP做类似的尝试都难以收到效果,除非操作系统本身做。

  张小龙说:他2012年就觉得PC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栏,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所以对于小程序来说,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小程序用户更多是从哪里去启动它?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小程序的启动来自于扫二维码。

  但是我想,有没有自动启动的可能?比如一家饭店,你进取消费时,通过扫二维码激活小程序来达到点菜这些功能。如果经常去吃饭,肯定会觉得很烦,那么如果每家店都安装了某种智能小设备呢?比如带有NFC功能的手机早就出现了,通过NFC功能支付也已经是主流技术了。那么通过NFC功能激活小程序当然技术上也不难,当你一进入某个场景比如饭店,相应的微信小程序自动激活,等待你的使用,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下次不自动激活。如此一来,二维码在人机交互中的入口功能将会被带NFC功能的智能设备所代替。

  就本质而言,微信小程序的思想并无太大的开创性,国内的百度2009年就曾经做过类似的尝试:框计算。百度通过接口,将开发者开发的应用嵌入到百度搜索框里,用户只要搜索关键字,就能通过百度后台调用相应的应用直接得到结果。不能说百度的尝试没有结果,我在搜索火车票或者美元人民币汇率时,都可以方便地直接看到不同的开发者提交应用所计算出的结果。但是百度框计算这个概念提出是在2009年的PC时代,移动互联网还没有成为主流,那么框计算的场景当然不可能丰富,人们在桌面系统做的事情,不可能有多少线下的商家和设备去为其开发应用。但是这个思是和微信小程序一脉相承的,倘若未来语音识别和语义机器理解有了飞跃,搜索引起彻底隐匿搜索框而完全用语音和视觉来进行人机互动时,百度才有可能重新拾起框计算,不过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最后,虽然张小龙在公开课上说:“可以运行程序的程序,它通常意味着是一个操作系统,我并不认为我们有能力去做一个操作系统”。但倘若微信真的通过孵化出成千上万个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小程序,那时候一旦生态形成,微信就可能不是操作系统胜似操作系统了,谁又在乎设备里到底运行的是还是苹果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