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迎来暑期档
主任医师崔永华一天接诊70名患儿
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迎来暑期档
“您看看,我现在是不是好多了。”昨天,临近中午时分,一个高高大大的帅小伙走进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崔永华的诊室。与很多患儿家长愁眉不展的样子不同,男孩和父母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但是,崔永华知道,这一脸灿烂的笑容背后,男孩曾经在情绪的“过山车”中反反复复翻转,最终在医生的帮助下,方才克服“双相障碍”,重新回到校园。今年高考,男孩考上了大学。这次,他们从老家过来调整一下用药,也要和崔永华多说几句“谢谢”。
进入暑期,本来就一号难求的北京儿童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又迎来一波小高峰,门诊量比平时增加了10%至20%,其中有趁着假期来让医生看看孩子“不爱学习”到底是不是“有病”的首诊患者,也有像大男孩一样的趁着假期来复诊的孩子。周二是崔永华的门诊日,这一天,他一共接诊了将近70名患儿,“上午一直看到12时45分,实在饿了,就赶到办公室吃了一口同事帮我买回来的午饭。”下午不到1时,崔永华再次坐在诊室里,“必须要在下午4时前结束工作。”4时之后还会有小夜班的医生来这个诊室出诊,科室也将进行每周的疑难病例病历讨论会。
精神障碍,是一种很多家长不愿意承认的疾病。因此,崔永华接诊治疗的,往往都是已经严重影响学习或者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家长“忍无可忍”才想到来看病的孩子。10岁的跳跳(化名)来自黑龙江。初到诊室时,他始终难以控制自己的“好动”:坐在转椅上,不停地左右扭动着椅子。爸爸提醒之后,跳跳拿起了就诊卡,在桌子上来回划动。妈妈说了一句别乱动,他就站起身来,跳到了诊疗床上,跪在诊疗床边上,撅着屁股晃来晃去。“老师说孩子可能是多动症,让我们带他来看看。”这次放假了,家长终于下定决心带着孩子到北京来看病。从家长的描述和孩子的表现,崔永华基本上判断出孩子有可能是多动症,建议家长完善检查后再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崔永华对记者说,多动症、抽动症和孤独症,目前认为都可以归为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的神经发育可能出了问题,比如比其他孩子迟缓。“多动症的孩子就诊率只有10%,这意味着90%的多动症患儿家长都认为孩子就是淘气,这是聪明的表现,不是病。”
崔永华告诉记者,多动症如果不治疗,很有可能会发展为成年人多动症。“多动症表现中最常见的冲动和注意力缺陷会一直伴随着孩子,长大后更容易闪婚闪离,更容易跳槽,更容易‘路怒’,更容易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崔永华说,如果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治疗,多动症和抽动症的治疗效果都不错,即使是双相障碍这样重症的精神障碍患者,如及时规范治疗,多数也能恢复得比较好。
为什么儿童精神科医生会这么忙?这与我国儿童精神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不到500人,这些医生要满足全国患儿的需求,缺口之大清晰可见。进入暑期之后,崔永华每个工作日都处于全负荷的状态,虽然特别辛苦,但是看到曾经或挤眉弄眼、或耸肩缩脖,或强迫,或抑郁,或焦虑的孩子,能够给他一个笑脸,就会觉得再累也开心。
本报记者 贾晓宏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