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变废为宝攻克原发性圆锥角膜病治疗难题
中新网上海8月25日电 (孙国根 沈爱琴 陈静)记者25日获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学科周行涛教授领衔的临床科研团队,历时9年攻关,首创“表面镜联合角膜交联”新疗法,在青少年沉默的“视力杀手”原发性圆锥角膜病治疗上取得新突破。原创性变废为宝的透镜之路,将为世界上受到角膜疾病困扰的人群带来光明。
采用表面镜技术将角膜组织透镜用于原发性圆锥角膜病治疗此前未有报道。该成果已刊登在最新一期国际眼科界权威期刊《白内障屈光手术杂志》。
圆锥角膜病是以角膜扩张、变薄向前突出呈圆锥形为特征的一种角膜病变,表现为角膜基质变薄,常造成严重不规则的近视散光和视力严重下降,通常为双眼先后发病。
据悉,圆锥角膜病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性发育异常、变态反应性疾病、长期揉眼等因素相关。该病多发生于10至25岁,发病年龄越小,病程进展越快。因该病在早期常被当做单纯的近视或散光增加而延误诊治,故被称为沉默的“视力杀手”。
此前,国际上采用传统的角膜交联手术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病,有些儿童和青少年在发现时视力已很差,且角膜薄到无法用交联手术治疗。
周行涛临床科研团队发明的“表面镜联合角膜交联”新方法只需选取大小合适、厚度适中的在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中原本废弃的角膜组织透镜,将其覆盖于去除角膜上皮的角膜基质床表面,无需缝合。待角膜上皮重塑完成、透镜存活和角膜厚度增加后,再实施交联术加固角膜。该技术可成功阻止患者病情恶化,提高患者视力,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经济负担。3年临床观察证实,该手术安全可靠,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完成100万台以上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并不断产生新的角膜组织透镜,来源丰富。(完)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