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抢跑5G的苹果,究竟在等什么?丨亿欧观点
文丨唐钰婷
编辑丨常亮
中国手机巨头品牌华为、小米、OPPO、VIVO均已推出5G手机,但苹果的5G手机却还只存在于传说中。因此不少人认为:苹果将在5G竞争中落后,甚至最终会落败。
如果把苹果单纯定义为一家手机品牌厂商,那么这个观点无可厚非。但笔者认为,在5G时代,曾经如日中天的手机品牌厂商将不得不转型成为“生活服务提供商”。按照这个“新定义”重新审视苹果的布局,就会赫然发现:苹果为迎接5G时代,步步为营,早已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5G手机,一叶障目
在介绍苹果在5G领域的布局前,我们先来看看5G技术究竟能带来什么:
5G技术有三大应用场景: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和mMT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通俗地说,这些应用场景对应着5G技术的三大优点:高速率、低延时、大连接。
eMBB可以理解成是4G的升级版,侧重多媒体类的应用:比如高清视频传输、AR/VR……这些应用得以有效实现,均得益于eMBB。如果要搭载视频、游戏等应用,手机是最好的终端,因此5G手机备受关注。
uRLLC能为工业自动化控制提供可靠的支持,典型的应用是无人驾驶、远程手术。
mMTC能够满足的需求是:数量巨大的连接设备,每个设备所需要传输的数据较少,但可以一定程度上允许高延时。这类低功耗、大连接的场景主要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
根据5G标准制定的先后顺序,最先实现商用的场景是eMBB。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提到5G,不少人关注的焦点依然在“视频下载速度”这类eMBB场景的具体应用上。但5G更大的价值,体现在以连接“物”为重点的uRLLC和mMTC上,可谓“大器晚成”。
“物联网”才是5G时代的重头戏。根据在线数据统计网站Statista的预测,全球物联网市场将在2025年达到1.6万亿美元。
根据不同的使用主体,物联网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面向消费端的移动物联网,包含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车联网等;二是产业物联网,即与工业、农业等传统行业相结合;三是智慧城市应用。
5G将改变各行各业,手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苹果手机在等什么?
手机只是5G应用中的一小部分,更大的市场在物联网,苹果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但苹果的基因在消费端,因此苹果思考虑的是如何在消费端全面布局5G。
这显然已经做到了。
在智慧家庭领域,苹果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并且在2016年上线“Home”应用,以管控HomeKit框架下的智能家居设备。
在媒体及视频服务领域,苹果于2019年正式推出流媒体电视服务Apple TV+;同年,苹果正在研发集AR/VR体验于一体的头戴设备的消息,盛传业界。
甚至在自动驾驶领域,苹果也早有布局。最新消息是苹果在加州拥有近30辆自动驾驶汽车。其实,苹果研究自动驾驶的消息,早在2015年就已传出,但苹果CEO库克直到2017年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苹果将专注于自动驾驶软件的研发。
专注于苹果公司相关新闻报道的网站MacRumours,在讨论苹果自动驾驶布局的文章中提到:搭载苹果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预计在2023-2025年推出,这会成为苹果的下一个明星产品。
可以发现,苹果的布局不仅覆盖了5G时代移动物联网的主要应用,也覆盖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
至于5G手机,苹果之所以迟迟不发布,一方面的确与高通的“矛盾”有关,但更重要的是:5G网络建设尚未成熟。
目前,5G网络以NSA(非独立组网)为主。所谓NSA,就是把5G基站接入4G核心网,本质上是改造4G网络,使其具备5G高带宽的优势;与NSA相对的是SA(独立组网),即完全新建5G网络,使用5G基站,并将其接入5G核心网,该模式能够实现5G的所有优势,因此被看作是5G网络建设的最终形态。
但要完全实现SA,前期建设成本高昂,因此在从4G向5G过渡的时期,NSA是性价比最优的选择。但NSA的问题是网络无法实现低延时。一些互动性强的应用,如云游戏、车联网等,在该模式下无法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因此NSA也被戏称为“伪5G”或“4G+”。
目前5G网络的情况是:NSA与SA并存,而且这样的情况在未来至少5年的时间内是常态,因此手机必须做到NSA与SA双模兼容。在5G网络覆盖不完全的时候,甚至还需要兼容4G甚至3G网络。在此基础上,手机还需要维持原有的高性能和低功耗,这对芯片等关键零部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可想而知,一旦网络体验不佳,消费者首先“怪罪”的,将是手机厂商,而非运营商。对于定位中高端市场的苹果来讲,品牌价值极端重要,假如“跟风”推出5G手机,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苹果预见的5G终局
除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尚不成熟外,5G还将面临的问题是缺乏应用。
这就好比我们建设了一个能圈养大象的公园,但现在公园里住的却都是松鼠。苹果在做的事情,就是一边等待5G技术逐渐成熟,一边“养大象”。
4G之所以在商用之后能够得到快速普及,是因为移动应用催生了4G:美国的4G在2010年开始商用,中国的4G在2013年正式商用,但在正式商用之前,就已经有非常多的潜在应用出现,比如2004年推出的Facebook,2006年推出的Twitter,2010年推出的Instagram;在中国,新浪微博2008年开始内测,微信2011年正式推出……
4G的到来,让这些应用得以在移动端使用;而另一方面,应用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的需求,也进一步促进了4G的发展,使4G快速得到普及。
以史为鉴,5G目前虽然已经实现了商用,应用却还不成熟。
5G的杀手级应用会出现在哪里?现在业界莫衷一是,就连运营商都在思考5G该怎么用。例如,联通就成立了“5G创新中心”,该机构的成立,就是为了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5G能在哪些领域用,该怎么用。
在未来3-5年内,5G生态中缺失的不是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与之配套的应用。从苹果的布局中不难看出,苹果在不遗余力地打磨5G时代的应用。当然,苹果在布局时,也有明确的边界:只着眼于C端场景,虽然B端的市场虽然潜力更大,但这并非苹果的长处,苹果不会盲目扩张。
除了应用外,苹果也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物联网设备领域发力。因为在5G时代,承载应用的终端不一定是手机,还有各式各样的其他小型设备。
从苹果2019财年的数据来看,IPhone的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下滑至55%;而可穿戴设备、家庭和其他配件的收入,同比增长41%,接近总营收的10%。该占比有望在未来持续提升。
认为“苹果在5G时代已经落后”的观点,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上:苹果是一家手机品牌厂商。
事实上,苹果从来没有将自身仅仅定义为“手机品牌厂商”,苹果给自己的定义是“科技公司”。而且,在5G时代,新应用很可能会在新设备上运行,手机的增长动力,从长远来看并不乐观。
因此,手机厂商的角色将来会逐渐发生改变:利用自身在消费端的优势,转型为生活服务提供商。这不仅体现在苹果的业务布局中初见端倪,也在小米、OPPO等厂商的战略变化中可知一二。从5G应用布局的完整性上来看,苹果早已占尽先机。
编辑:常亮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