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亿元,如何“拯救”中国“芯”丨亿欧数说
从2014年成立至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已经累计拿出近3500亿元(一期1300多亿元,二期2000多亿元,累计接近3500亿元),用于投资集成电路产业。虽然注入大量的资金,的确能够推动产业的发展,但芯片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技术,而且中国的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3500亿元能够让中国的芯片产业带来了新的燃料,但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
1387亿元“打头阵”,芯片制造是重点扶持领域
2014年,国务院颁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将半导体产业新技术研发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并且提出,要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同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牵头发起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首期募集总规模1387.2亿元,为国内单期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
首期基金在2018年已经投资完毕,总投资额为1387亿元。二期基金在2019年10月正式注册成立,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但目前尚未有公开的投资消息。
从大基金一期的情况来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直接投资的项目数量共50个,其中A股公司17家,拟挂牌上市公司5家,未挂牌上市公司37家(包括拟挂牌上市公司),成功IPO退出的企业2家(国科微电子和长川科技均在2017年登陆创业板)。
另外,大基金投资参与基金22家,参股基金所投企业106家。
在大基金直接投资的41家企业中,超过半数为上市企业,在17家企业中,大基金位列被投企业十大股东的之一。其中,持有长电科技19%的股份,是其最大的股东;持有通富微电股份的比例最大,达21.72%,是其第二大股东,此外,大基金还是国科微、兆易创新、耐威科技、长川科技等企业的第二大股东。
2018年,倪光南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我国芯片产业的短板,是芯片制造。制造能力不足,又与设备和材料严重依赖进口有关。从上表来看,大基金一期直接投资的企业,虽然芯片设计的企业占比最多,但制造、材料和设备企业累计占比达51%。
“扬长补短”,重视产业协同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背负”的是振兴中国芯片产业的使命,因此基金会重点流向短板领域,同时也会大力扶持出各领域的标杆企业。
封装测试处于产业链下游,技术壁垒相对较小,是我国相对较为擅长的领域。在这种相对擅长的领域,大基金采取的策略是推动行业资源整合,通过收购进一步提升产能及市场份额。比如,我国封装测试领域的代表企业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