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精神”力推“化学工业长子”浴火重生,画质好的网游,赵又廷电影,qq剑侠,st远东,传教士式,普通装扮兑换券,迅游加速器永久免费版,魔域腾讯特权礼包,大话神仙伙伴大全,李泉黄龄,科技资讯网
您的位置  网络科技  电脑软件

“四种精神”力推“化学工业长子”浴火重生

  被称为“新中国化学工业长子”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吉化”),生产出了新中国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第一炉电石。

  建厂60多年,企业孕育出勇于担当的“背山精神”、勤俭节约的“麻袋毛精神”、求实创新的“矛盾乐精神”、敢为人先的“登天精神”,曾是全国工业领域学习的典范。

  代代传承、与时俱进、凝心聚力,在“四种精神”的引领下,企业全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攻坚克难,注重创新,近几年,实现了从亏损到大幅盈利的跨越。

  用精细管理背起“大山”

  “头拱地,也要把这座山背起来!”这句话吉化人耳熟能详。1948年,吉林石化的前身——吉林化工厂在一片废墟上破土动工,吉化第一位全国劳模王亚洲立下铿锵誓言:“就是头拱地、累弯腰,也要把厂建起来,为党争气,为国争光!”

  1966年,原化工部把吉化化肥厂年产28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计划调整为30万吨,许多人直摇头:“不可能!设备能力不足!”时任化肥厂厂长王芝牛没被吓倒,他说:“就是头拱地,咱也要把30万吨这座大山背起来!”“背山精神”由此而来。

  作为老国有企业,吉化前几年面临的发展困难,不比老厂长们面对的小。化工行业产能过剩,加之企业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历史遗留问题多、企业包袱沉重等问题摆在了吉化的面前。面对新的市场形势,老管理体制也一时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几重因素叠加,企业出现了巨额亏损。

  “当时,困难犹如泰山压顶。”企业党委书记、总经理孙树祯说。职工们收入降得很厉害,以至于吉林市的出租车司机都不愿往吉化厂区走,因为“拉不到人”“挣不到钱”。

  困难面前,吉化人没有低头。“要深挖企业内部潜力,形成合力,扭转亏损被动局面。”孙树祯说。公司迅速明确了思路:打掉惰性,调动活力,积极调结构、促升级。一个以厂区、下属机构为单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管理创新浪潮渐渐涌起。

  炼油厂的管理考核系统里,生产指标、员工考勤、耗材消耗管理一键可查;合成树脂厂,每周四次研发攻关会雷打不动;乙烯厂的车间,每个工人都要定期参加业务流程考试,成绩和工资直接挂钩……两万多人的吉化,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挂钩比例由10%提高至70%,精细管理带动企业飞速运转。

  向生产一线倾斜,谁偷懒谁吃亏。员工从过去不想干、不爱干转变为主动干、争着干。“有了这样的劲头,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孙树祯说。

  此外,吉化还推动多项有效的管理措施——大力推进产销研一体化攻关,狠抓科技创新,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积极开展内部挖潜攻关,严格管控各项成本……老企业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老精神”闪耀在新时代

  1952年,吉化染料厂老工人于德泉,到处捡拾废弃零件,就连不能再缝补的破麻袋,都要铡成麻刀用作建筑材料,孕育出“麻袋毛精神”。如今,吉化工人也都保持着这样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此后,在吉化染料厂麻袋库工作的李云山,进一步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几年间,他回收的各种落地料和麻袋毛,总价值可换回4辆解放牌卡车。从此,“麻袋毛精神”在吉化进一步生根开花。

  吉化染料厂基层班长刘玉,被称为“新时代的于德泉”。日常巡检时,每每看到废旧零件,刘玉都像捡到宝贝一样带回班组,修理好,分门别类放进他的“百宝箱”,用于日后装置维护和检修,甚至连擦设备用过的油麻布,他也要洗干净做成拖布,再用来擦管线、擦设备。日积月累,仅凭这些不起眼的“鸡毛蒜皮”,他就为企业节约40余万元。

  一次巡检时,刘玉看见了50多个化工原料空桶。他使劲一晃,发现里面还有未倒净的余料。这些进口材料,一吨价值5万多元。下班后,刘玉花了两个多小时把余料收集到一个桶里,回收了160公斤原料,价值1万余元。此后,厂里工友纷纷效仿,一年下来,回收各种桶壁残留原料,节约了10万多元。

  20世纪60年代,吉化老劳模李国才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实现了189项技术革新,“矛盾乐”(遇到矛盾反而乐)的美誉由此传开。同样是在20世纪60年代,“登天精神”的主人公、合成树脂厂女工程师桂纯整天吃住在车间,克服困难研制出的化工产品,为国防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经60余载,“四种精神”依然耳熟能详,代表人物不断涌现。

  维修工人李永翔,从一个技校毕业的普通钳工,经过刻苦钻研维修技术,成长为转机检修的“大腕”;检测工程师李云鹏,在科研岗位一干就是20多年,研发的系统为公司“数字化”工厂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只有技校学历,又是半路改行做化工的分析工张澜澜,凭借“每年攻读7本专业书、每项操作苦练200遍”的勤奋与刻苦,成为分析专家……

  “四种精神”已经成为吉化人的特质。“看到困难,不自觉地就会和这些榜样对照。”吉化合成树脂厂班组长赵雷说。

  让“四种精神”传承下去

  对于吉化员工来说,每年“四种精神”红旗手的评选活动像是嘉年华。今年活动的线上浏览量累计超过10万余次,17名候选人获得选票36万多张。

  把时间轴拉长,吉化建厂60多年来,涌现出各级劳模近1000余人,他们是践行“四种精神”的代表人物,在他们背后,是一代代企业职工的奋斗与坚守。

  “老国企精神的表现形式会发生变化,但他们蕴含的精神特质是不朽的。”吉化企业文化处处长冯立波说。

  在经历了扭亏攻坚、稳健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检验后,“四种精神”和当下的生产实际结合,衍生出“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舒舒服服当不了好干部、八小时干不成吉化事业”等企业文化理念。

  在吉化每一个厂区的车间,都有红彤彤的展板,上面记录着近一段时间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也记录着厂子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吉化形成了“一个车间一个品牌,一个班组一个特色,一个岗位一个亮点”特色文化体系,让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

  公司层面,从领导班子到车间班组,围绕发展实际,定期开展“讲形势、亮家底”的讨论活动,讲清楚目前的发展形势,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把企业文化和现实发展结合,充分宣传讨论,员工们的主人翁精神更强了。”合成树脂厂党委书记何长海说。

  职工是企业的细胞。传承在职工心目中的“老精神”,唤起了荣誉感和使命感,面对从严管理、精细管理、绩效管理等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时,就更加有耐受力。“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只要有效引导,就能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力。”孙树祯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