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怎么造新中程导弹?会直接研制高超音速型号
美国2日退出《中导条约》后,其国防部长埃斯珀就表示,希望在亚洲部署陆基中程导弹。到底美国在亚洲的哪些盟友会成为美陆基中导未来的部署之地引发外界强烈关注。虽然韩国、澳大利亚等美国亚太盟友纷纷放话不愿接受美国陆基中程导弹这个烫手山芋,但在最终选址结果尘埃落定之前仍然存在诸多变数。同时,尽管退出《中导条约》听上去是美俄之间的事,但如果美国最终决定不受限制在亚洲部署陆基中导,受到影响和威胁最大的将是中国。
美俄《中导条约》限制的是最大射程在550公里到5500公里的陆基导弹及其发射保障装置。虽然习惯上说是中程导弹,但实际上,无论是按照美俄标准还是中国标准,《中导条约》涉及的导弹都已涵盖了远程导弹的射程了。
不过,限于使用的经济性,美国没有研制和大规模部署射程在3000公里以上常规导弹的迫切需求。从以往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实战运用来看,通常一次会使用100枚以上。如果是远程导弹,那么经济代价比较高。多数情况下不如利用飞机、潜艇或水面舰艇相对靠近目标后,再用射程稍近的导弹实施打击。从现实角度来看,美国最快速的解决方案是让“战斧”巡航导弹的最新版本“上岸”。这只需在水面发射型号上,为其配备一种机动式地面储存、起竖、发射车即可。上世纪80年代,“战斧”巡航导弹就有陆上版本。当然,理论上可以把舰载Mk41这类垂发系统搬到岸上发射“战斧”,但这种固定发射装置战时生存力较差,也不利于机动,不太可能只为发射巡航导弹而上岸。
美空军也有一系列巡航导弹具有发展陆基导弹的潜力,这些导弹可能具备更好的隐形性能,但它们需要进行的改动相对较大,比如都要加装固体助推器才能从地面发射装置发射。这需要进一步试验。另外,有的型号虽然较先进,如AGM-158,但射程近,改为陆基版这一缺点就更突出。有些射程较大型号的外形为适应轰炸机弹舱进行了优化,地面发射没什么优势。总体上,“空改地”会麻烦些。
上述导弹都是速度较慢的巡航导弹,美国军方也在发展高速导弹。从远期看,美国不会再重新生产类似“潘兴II”那种弹道导弹,而会直接研制高超音速导弹。一个现实的选择是研制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导弹。美国陆海空三军正合力基于陆军的“先进高超音速武器”(AHW)项目成果,联合推动“通用滑翔飞行器”,未来美国陆军很有可能装备基于这种通用滑翔飞行器的陆基中程导弹。
专家认为,尽管《中导条约》包含了远程导弹,但美国可大量装备的、经济上可承受的常规导弹射程应该在2000公里左右,应该不会超过3000公里,大致上属于中程导弹。射程过远的导弹价格也更昂贵,作为常规打击手段不适合大规模使用。而如果为了打击高价值目标而研制远程地基常规导弹,那么装备数量可能比较有限,研制代价也不小。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