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护理专业的影响议论文
《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社会是进步的,发展的,前进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向文明进步。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更是生活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而它更为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锦上添花,增趣不少,它便是神通广大的电脑。电脑是个伟大的产物,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好的证明。电脑如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绝对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网络是神奇的,是有益的。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大的方便。你是不是想要找资料,想用时少,而资料全?你不用再埋头工作在图书馆里了,你只要在电脑里输入你要查询的资料,就可以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网络,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帮你大功告成,是不是很神奇呢。网络不但可以在工作和学习方面帮助你,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让你准时地收看到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新闻。从此你不用在赶时间了,你只要简简单单地上网,各种各样的新闻消息就尽在你的掌握之中了。是不是很方便呢?网络不仅有以上二个优点,它更是一个通讯的好工具。你是否有远在异地的好朋友,你是不是很想与他联系。你可以通过上网与他交谈,倾诉你的肺腑之言,仿佛你们就在面对面地聊天。无论你们相处多远,相信网络可以使你们感觉近在咫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网络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难以自拔,是成绩一落千丈;也有许多同学由于上网时间太长,导致眼睛近视等。如果我们利用好网络,它像一根很长的绳子,把一个很大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网络,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让你的梦想成真;网络,像一片汪洋大海,有无穷的奥秘等你去探索。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得方便,更加得丰富多彩,也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我们也希望网络能更好地服务人们,变得更多姿多彩。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在农村都有网吧),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互联网。为了交际的需要,人们创造了网络语言。许多中学生喜欢上网,网络语言容易为中学生所接受,并学以致用,把这些网络语言移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特别在学生作文里会时不时出现一些“美眉”、“恐龙”等网上流行语,让一些老师如坠云里雾里,冲击了传统语言表达习惯,影响了正常的作文教学,也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
网络语言指人们在网络、媒体中用于沟通、交流、实现对话的语言形式,它分为二类:第一类是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病毒、平台、防火墙等,相当于语言中的书面语;第二类为网络使用者用于交际的常用词语,如:美眉、大虾、斑竹等,相当于语言中的口头语,这一类对中学生写作影响最大的,也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1、生动形象,诙谐幽默,人情味较浓。如^-^(微笑),:D(哈哈大笑)这类表情符号,泡网的人称“网虫”,刚上网的人称为“爬虫”,网络技术好的人称为“飞虫”。
2、标新立异。网络语言用语喜标新立异,传情达意往往出人意外,令人耳目一新。“恐龙”表示不漂亮的女性,“菜鸟”表示网络新手,“拍砖”表示批评。
3、经济简练。为了追求网络交际的即时性和简洁性,用语言简意赅,能简则简。如大量的谐音和缩写用语,B2B表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
4、欠规范。用语中有大量错别字,语法上与有也有随意化、简化倾向,如“记得电话偶”,电话作为动词,打电线、格式化、工具化。网上的许多语言表达已形成了固定格式,网民可以不加考虑,随手点击选用或复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QQ表情和各种图片。
网络语言的特点适应于现代快餐式生活节奏,而且虚拟的网络世界,没有现实社会中的条条框框,人在网络中可以卸下现实生活面具,如释重负,使用网语会让人觉得生机盎然,而中学生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强,对新的另类文化易于接受,心理发展不成熟,有些浮躁,又面临着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他们可以在网络语言中得到身心轻松,精神愉快。而且他们又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更简单、更形象的交流方式。网络语言就成了他们的“新新语言”。网络语言对中学生带来的双面影响。
语言不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系统,它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事实上,新词汇都是新事物、新概念的反映,如果说汉语的语音、语法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话,那么只要时代在前进,新语汇的出现是必然的,而新词汇的出现又是对传统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如“理念”、“互动”、“双赢”、“脱口秀”等新词语,已被一些汉语词典收录。而现在一些网络、影视新词语,如哇噻、酷毙、帅呆、伊妹儿等,已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网络语言也是对传统语言词汇库的扩展,大部分在日常应用的词汇库中不存在的,它们首先在网络中出现的,如黑客、美眉、菌男霉女等;有些虽是日常应用词汇库中旧有的,但在以网络的交流中被赋予了
新的意义,如大虾(网络高手),酱紫(这样子)、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粉丝(影迷)、稀饭(喜欢)等。、
因此,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传统的汉语词汇,增强了普通话中基本词汇的表现力,为语言交际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从而也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新的表情达意的工具。由于网络语言求趣、求简、求新,符合当今社会生活理念和时尚,常常使人们乐在其中,枯燥的文字从而变的活灵活现不再是硬邦邦的。而作为“新新人类”的中学生,有着追求时尚、个性、创新的心理和自由随意的天性。他们就不拘泥于传统语言模式的束缚,在写作中大胆吸收网络上的流行语,借此来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也确实使人觉得眼前一亮。有的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我的同桌是一台286,内存不足,反应迟钝”、“咱俩想法不兼容” 这样的比喻不但形象贴切,而且新颖有趣。,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改变了传统语言表达风格。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网络语言带着新奇、朝气,总会不断吸取各种新的词汇,经过广泛的传播和长期使用,目前已有不少的网络语言从网上走到网下,为学生普遍接受并使用着,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系统。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权威,传统是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或使用,思维受到束缚,毋庸置疑,更谈不上改造创新。新颖怪异、不循语法、灵活自由的网络语言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在网络里这个自由的虚拟空间中,没有权威的压力和传统写作中文体、读者、语用效果等的束缚,学生活跃的思维得以任意驰骋。另外他们可以自由地接受,使用,特别是创造新鲜的、富有个性的语言。不论学生的这种创新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会不会为大众所接受,但他们已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语言创造能力。而且语言的表达本来就应该别具一格,部分学生可以在传统汉语和网络语言中找到一个契合点,
形成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但是,作为新事物的网络、影视语言,必然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不完善之处。它们为作文教学注入新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病毒和细菌。
网络语言虽具有生动鲜活的一面,却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表达方式。结构简单,句式松散,在语法方面也不规范,如“我走先”,“我看书在图书馆”等句式。还有他们在作文中动不动就“晕”、“恐龙”、“酱紫(这样子)”。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偶(我)今天心情很好,一大早就喊醒呼呼水饺(睡觉)的GG(哥哥)一起上街,偶非常稀饭和GG在一起”这样的网络大白话,不分语境,杂乱无章的就侵入到学生的作文中,对传统、规范、标准的语言习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中学生的可塑性强,正是学习规范语,打好语言基础的时候。周有光先生认为,“只有文章写得明白如话,念出来大家听得懂,汉字规范化,减少学习困难和使用不便才叫中国语文的现化化。”所以说,若在作文教学中不加强对失范的网络语言的控制,学生们沉缅于网络语言的新奇,把怪字别字当幽默,把不规范语言变成调侃,影响了民族语言纯洁性的继承。特别是影响中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网络语言具有新颖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审视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语言的表达方式具有程序化、模式化的弊端。如高兴时都画个笑脸来表达;哭泣时都用“55555(呜呜)”代替;气愤时吗一句“TMD(国骂:他妈的)”或“7456(气死我了)”。
语言与思维相互促进与发展,语言的简单贫乏,随意选择对象,急于表达主题,缺少铺陈描述,易造成思维的僵化与呆板。如果学生长期接触这样句式简单、句法杂乱的语言,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何以得到提高?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思维品质的发展。写作中的推敲斟酌、炼字组句的过程也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得以培养和发展的过程。经过思维提炼的语言才是属于真正的语言,才能准确到位的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据统计,中学生上网人数占网民的21%,他们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多于对书面语言的运用,聊天、邮件代替信件,博客代替日记,发贴子代替议论,网语成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习惯采用的表达和交流方式,久而久之就会对网络语言有种依赖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当学生在写作中习惯性的去复制别人的话语,以程式化的格式表情达意,必然会忽视个验,无法形成和表达真情实感,从而使作文自然失去个性。
语言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还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冯骥才先生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围墙,更深刻的讲,是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和下意识等。语言文字又是审美的重要内容。”我们的汉民族语言文字是象形表意的,本身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对规范母语的学习运用的过程其实是经受着汉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熏陶感染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得到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观点,这里的“人文性”,着眼的就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应该是与人的生活,人的生命相结合的课程。我们认为,“作文教学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达到作文育人的总目标”“作文是学生情感培养的过程,是学生的自身精神世界磨练的过程。”然而,如果中
【摘要】网络语言因其新奇怪异、富有创造力的特征征服了广大学生,并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传统语言表达形式,对学生作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在与同事中的语文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在最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网络语言,如一个初中生在某次作文中写的一段话:我只是一只菜鸟(初上网的人,这里指初一新生),一晃三年,已是初三的大虾(能够熟练上网的人,这里指初三老生)了。在我的主页(这里指学习生活)上找不到“欢乐”。铺天盖地的练习,折腾得我毫无办法。我真想趴在桌上Zzzz(睡觉),或给自己设置防火墙(防木马、黑客的程序。这里指不做练习的想法),让练习远离我。真羡慕初一的菜鸟,他们可以在操场某个聊天室,畅谈自己。7456(气死我了)。除此以外,甚至连一些类似“:)”(笑脸)、“o_o”(戴眼镜的人)的符号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了。这些网络化语言的使用,给多少年来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写作,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但也对一直以来在学生写作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正规书面语言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
万篇参赛作品因使用网络语言而在初选中落马。究其原因,这50余万篇参赛作品无不是在文中使用了诸如“囧”、“偶”(我) “努力ing”等的网络语言。“并非是我们排斥网络语言,甚至有些网络语言还挺有意思,但更多的是用网络语言写的作文不忍卒读。”组委会成员祝玖宏老师如是说。语言运用清楚、活泼是该届作文比赛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参赛者用网络语言写作时,随意性强、错别字较多、有些用语啰嗦且无实际意义,严重干扰了阅读,让人不知所云。“这些作品在初选时就被淘汰了。”
透过以上两个现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已深深地体会到网络语言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然改变了广大中学生的网络生活,也正悄悄地改变着他们的说话和写作方式。在他们的日记、周记里,甚至作文里面充斥着大量“汉字+数字+符号+外文+”的大杂烩式的网络语言,可以说,网络语言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学的作文教学。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专家李如龙曾表达过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担忧。他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这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是啊,当学生们在网络语言的新奇中把粗俗的网络语言当成有个性,把怪词、别字当作了幽默,把不规范的语言变成了调侃,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语言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对传统语言的学习,影响了他们的写作习惯。主要表现在:
一位有着多年网龄的“网虫”把网络词汇语言概括为“网络词汇=汉字+数字+符合+外文+”。如今已有以下几种形式:
③、用数字谐音代语。例如:886(拜拜了);4242(是呀是呀); ④、用动物名称指称人或事。例如:“恐龙”是丑女的意思;
⑥、用符号表示情态。例如:“(―-―)”表示神秘笑容。“(Zzzz)”表示睡觉;
看得出,网络语言新奇怪异,对学生颇有力。而且,学生追求猎奇、讲求快捷、刻意创新、张扬个性的心理,令到他们觉得网络语言具有非常大的魅力,他们争相运用网络语言作文甚至对其发展推波助澜。如“偶今天心情很好,一天早喊醒呼呼的GG 一起上街,我非常稀饭和GG在一起,我们吃完KPM后去200玩”,这样的网络白话文总是让老师家长们不知所云。而当这些网络词汇不分语境、不分类别、杂乱无章地涌现在学生作文中时,对传统、规范、标准的语言习惯就形成了冲击,给汉语言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08年开始,作文中的错别字已经成为高考作文中的一个失分点,一个错别字就要扣去一分,这类错误是那些已经把网络错字当成日常用字习惯的学生所不可避免的。
网络语言中,词汇变异是主流。网络语言大量利用字母、数字、符号表达意思,任意改变构词语素的意义、书写方式和读音,写出的作文让人难以接受。如:“反对”叫“拍”,“惭愧”叫“汗”,“吃惊”叫“寒”,“好看”叫“养眼”,“提意见”叫“扔砖头”,“3X”表示“thanks”(谢谢),更有甚者,不少中小学生喜欢在作文中用“TMD”“TNND”等脏话缩写来显示自己的性格,或者故意在文后多加几个:^-^、【:-(】表情符号以显高超,等等,五花八门,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网络语言随意的成分太大,存在着大量的不合乎语法规范的现象。网络语言多是短句,具有非语法性的特点,“有字无句,有句无篇”,生搬硬造出许多不合语法的句子,导致作文中出现大量诸如:“我走先!”、“我汗”、“真雷人”等的句子。造成学生对句子构成成分的模糊,词性概念的异化。这种现象使得目前已经淡化的语法教学更是如入水火之中,教师教学难度进一步的加大。在作文中出现类似的句子,会影响学生正确地表情达意,造成句法成分残缺、词性的变化,规范的语言被所谓的幽默调侃取代。部分教师由于年龄以及生活工作条件的差异,很难掌握不断更新的网络语言,他们根本搞不清学生写的是什么意思。这无疑是阻断了中小学生学习、形成语言能力的途径,使学生们缺少了观察生活、认识世界、分析事物,形成独特情感体验的复杂意识过程。
学生在作文中极力模仿或乐此不疲地引用大量的网络流行语,以表示自我的个性,殊不知正是这样,反而千篇一律,落入了俗套。如写道“相遇”,说成:“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写到“珍惜”,就是“曾有一份×××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一样的句式,相同的口吻、固定的表情传递出来的不会再是独特的生验,从而失去自我,难以表达完全属于个人的真实感受。
另外,网络语言更新快、稳定性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流行语,还未等大家都接受和使用就遭淘汰,新的网络词汇取而代之。这使得充斥了网络用语的写作一时间只能让很少的一部分人理解,削弱了语言表达、交流的功能。
“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将男踩死”(江南才子)、“四裤全输”(四库全书)、“大痔若鱼”(大智若愚)、“不醉乌龟”(不醉无归)等等,这些俗文化无不代表着学生的审美疲劳,预示着思想的颓废、积极情操的瓦解!汉语粗俗之风弥漫于写作空间,形成了一种“语言公害”,充斥着学生的写作。人们越来越担心丰厚而典雅的中华古老文化是否会被这种俗文化所取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绝不能听之任之。
网络语言的具体所指并不很确定,单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互联网中所出现或涉及的所有词语都视为网络语言,如浏览网页、发邮件;从狭义的角度看,我们可把活跃于网上论坛、网上聊天室的一些较有特点的网络用词视为网络语言。
我们这里所指的网络语言是从狭义角度来看的那部分网络用词,大致相当于现行语言中的“口头语”。这类网络语言从构成方式看,有以下几种类型:
1.符号图形类。包括QQ表情、图片,以及利用键盘上的字符连成的符号组合。如:^-^(微笑),:D(哈哈大笑)。
2.谐音替代类。包括拼音、数字、汉字、英语以及其外语的谐音代替。如U2(you too你也是),8174(不要生气),大点化(打电话),TAXI(英文单词出租车,谐音表示“太可惜”)。
3.缩略简称类。包括汉字缩略,如:“可爱”指可怜没人爱;拼音缩略:MM(美眉、妹妹);英语缩略:GF(girlfriend女朋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