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以“粮头食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华社郑州6月26日电题:河南:以“粮头食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华社记者孙清清
小麦精深加工成20多种专用面粉,后续产出馒头、面条、速冻水饺、烧麦等80多个品种的食品,其中馒头根据花色、口感等的不同就有10多个品种,成品将通过冷链运输进入省内外60多家零售企业进行销售,这是位于河南新蔡县的麦佳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场景。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
麦佳食品是河南近年来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南以“粮头食尾”推进农业全产业链经营,促进粮食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的下游项目延伸,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据了解,河南粮食产量已连续13年超千亿斤,产能基本稳定在1300亿斤,以全国7%的耕地贡献了全国10%的粮食产量,每年调出400亿斤原粮及粮食制品。然而,“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河南提出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2018年,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面粉龙头企业加快向小麦生产基地集聚,形成了豫北、豫东、豫南和中部加工集群,基本实现了小麦的就地生产和加工转化。
“我们企业就建在县城边的农田旁,临近小麦主产区,上游与农民合作发展了万亩优质小麦基地,下游凭借企业的加工和零售业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粮头食尾’让消费端与生产端紧密对接。”麦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良说。
为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高,河南一些粮食主产县(市)积极谋划建设精深加工项目,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农业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显现。
在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河南临颍县,该县依托农副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的资源优势,把休闲食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精心培育,拥有食品加工企业120多家,年粮食总加工量达到300万吨,不仅就地消化掉自身出产的粮食,还直接盘活了周边20多个县(市)的余粮市场,占据国内膨化、烘焙等休闲食品30%以上的市场份额。
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稳中有增,2018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利润同比增长14.3%,税收同比增长9.5%。大批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实现了精深加工,逐渐成长为全省工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