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阿胶的假 从规范“SC、健字号”产品开始
假冒产品是阿胶行业一个很深的痛,为此,行业甚至放缓了成长的脚步,长期致力于打假这样相对初始化的行为。阿胶产品造假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标准的缺失,阿胶产品包括了药品、保健食品、普通食品。作为药品,药典上对阿胶的品质有规定,而作为食品原料,阿胶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加上产品名称中“阿胶口服液”“阿胶糕”“阿胶固元糕”等等的引导,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就会以为食品中的“此阿胶”等于药品中的“彼阿胶”,对自己所消费产品中的阿胶品质、阿胶含量并不清楚。同时,现在食品类的阿胶造假都很注重“安全”,让人吃不出感觉、吃不出毛病,至于滋补作用,那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量化的指标,消费者根本不知晓。而且,由于消费意识和消费知识的限制,很多百姓以价格作为消费选择的参考,于是,他们以幸福的心情购买了相对便宜的涉假阿胶产品,开心地消费。由于不是药品,由于没有标准,由于适用法规惩处力度有限,由于很多的产品也只能说是“无害的假货”,很多阿胶产品造假行为最终也成为多方推诿,纠缠不清的官司。
很多业内人士呼吁,对阿胶造假行为进行从严的惩处,但是法规有度,修改关联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规则的上位法绝非一时之力,一日之功,也有很多业内人士呼吁,尽快出台阿胶国家标准,但是立标牵扯环节和利益众多,阿胶行业又体量较小,制定阿胶国家标准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情,由此可见,坐等国家层面针对阿胶的修法立标既不现实也不应该,要整顿阿胶造假的行为,还是应该实施分段治理扬优抑劣的方法。当前,作为药品的阿胶品质已经相对规范,而食品类的阿胶产品中,保健食品又有良好的品质基础。让阿胶中的保健食品进一步规范,竖起禁绝假冒的旗帜,为阿胶行业带个好头,应当是一个相对有效的举措。
保健食品有着最高等级的食品安全要求。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17405)中对于原料有着这样的描述“原料的品种、来源、规格、质量应与批准的配方及产品企业标准相一致”“采购原料必须按有关规定索取有效的检验报告单” “品质管理制度应包括原料鉴别与质量检查、中间产品的检查、成品的检验技术规程,如质量规格、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抽样和检验方法等的管理制度;留样观察制度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必须按照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设质检人员,逐批次对原料进行鉴别和质量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等等。没有标准的阿胶作为原料,走进有标准的保健食品,安全等级和保险系数无疑显著增加,假货的概率无疑显著下降。
在历次国家及抽检中,保健食品合格率超过了98%,在不久前结束的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中,查处的涉及保健食品的案件仅占7%,而查处的涉及保健食品品质的案件不到5%。由此可见,作为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确提出的特殊食品,保健食品是安全的食品之一。这其中自然包括了以阿胶为原料的产品。
根据市场总局网站的数据,我国目前批准的以阿胶为主要原料的国产保健食品285个,进口保健食品3个。这接近300个产品,有法规管,有标准依,有审批作保障,有功能作背书,造假的空间最小,品质的等级最高,它们无疑能够也应该成为食品类阿胶产品正能量的样板。也是行业扶正祛邪的生力军。
当然在阿胶保健食品中也存在着极少数刻意造假的行为。但是,在保健食品整体相对规范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其造假行为第一发生概率较小;第二有专业监管力量容易被查出;第三处罚法规完善严格;第四具有震慑力和影响力。可见,阿胶行业团结起来,专门针对阿胶保健食品的规范下一些功夫,让阿胶保健食品好上加好,有可能调动监管者的有效执法的积极性,提振阿胶企业的自信心,增加消费者对好阿胶的关注度,灭掉造假者违法的嚣张气。作为终端的保健食品出彩了,作为原料的阿胶自然增色。以保健食品作为切入点,以其良好品质要求带动上游阿胶原料的去伪存真,最终能够达到净化阿胶食品,遏制行业造假,促进行业升级的目的。
调动阿胶保健食品的正能量行业大有可为,基层监管部门牵头,借助国家正在推进的对于保健食品正面宣传的势头,动用相关资源,把阿胶保健食品的品质从原料优化的角度,进行大力的专项的宣传,同时,龙头阿胶生产企业和阿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牵手,面向公众加大科普的力度,从阿胶保健食品的优,说道阿胶的真,再推进到讲述阿胶的好,如此这般,阿胶保健食品的这个切入点,就可能成为点燃阿胶行业规范行动的亮点。进而把监管已经成熟的阿胶保健食品作为样板,可以拉动整个阿胶食品的品质。
理想很美好,现实有坎坷。把阿胶保健食品这个版块擦亮,需要监管者的努力和智慧,需要企业的团结,需要行业的公治。无论如何,阿胶行业需要尽快提速升级,无论如何,已经具有数千年历史的阿胶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与其坐等,与其坐谈,不如尽快起身前行。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日俱增,因为,健康市场的红利时不我待。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