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跳起摸高”当上空气质量“优等生”
天空湛蓝湛蓝的,像镜子般明净,一团团白云把天空装饰得如画一般。这样的蓝天近来经常出现在四川省广元市市民的微信朋友圈。
自加压力,出台“三十条”
近日,司机张辉驾驶一车牌号为川AV5700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在利州东路一段实施机动车载物行驶时发生遗洒、飘散载运物的违法行为,被广元交警支队东坝中队执勤民警依法查处。
这是广元市实施打赢2018-2019年秋冬季蓝天保卫战“三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攻坚“三十条”),集中火力治气的一个缩影。
广元市作为四川省5个环境空气达标城市之一,去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96.1%,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为56.3微克/立方米、27.1微克/立方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终期考核被评定为全省优秀。今年上半年,广元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7%,PM10均值为54.9微克/立方米。
面对喜人成绩,广元自加压力,查找自身“缺陷”。从大气环境源解析分析研究结果来看,广元PM10和PM2.5均主要来自扬尘源,工业源排放也较为突出。
为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广元“跳起摸高”,出台了攻坚“三十条”,集中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创新机制,统筹督办
“现在建筑施工工地基本看不到扬尘了。”在广元生活了30多年的市民余韶说:“我家住在五楼,以前几天不打扫,桌子上都是灰。”
据相关资料显示,工地扬尘对广元PM2.5的“贡献率”超过9%。广元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廷延介绍,广元本身属于亚热带季风区,主城区又在河谷地带,风力时常会达到5级以上,“难免会出现开工一地、污染一片的情况。”
但是按照相关责任分工,交通建设项目的扬尘污染归交通局管,建筑工地围墙内的扬尘污染归住建局管,围墙外的扬尘污染归城管局管,乡镇的扬尘归县区政府管。为此,广元规定由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统筹督办,各单位明确各自责任,统一由城管部门实施处罚。为进一步落实责任,还对近百个大、小建设工地实施建档立卡。一经发现扬尘污染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统一由生态环境部门发督办函,相关县区政府和部门从严从重依法查处。
“这下工作就好做多了。”赵廷延说,一旦生态环境部门发函,相关部门就会迅速采取措施。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建立大气污染防控微信群,对监管发现的污染问题,都是及时调度、及时处置,及时反馈处置情况。
数据显示,今年1-5月,市城管局查处大气污染类案件20例。交警部门共查获抛洒遗漏300余起、货车违禁入城400余起。全市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疏堵结合,促进转化
广元作为农业大市,一到夏秋季往往烟尘四起。“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烧掉秸秆是最快捷的处理方式。”昭化区晋贤乡熨斗村村民田明友说。
“秸秆烧不得,烧了要负责,轻的罚票子,重的戴铐子;垃圾有人管,千万莫去点,点了钱受伤,百元的五张;白天不见斑,晚上不红天,逢人都要说,否则走不脱,但愿人长久,千里没烟头”。近来,在广元市旺苍县农村,这个顺口溜广为流传。
“烧吧,污染环境;不烧,怎么处置?如何消除农作物秸秆带来的烦恼?一方面要让老百姓意识到烧秸秆的危害,另一方面要扶持相关企业对秸秆进行就地消化。”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谢培良说。
为此,广元市政府一方面开展相关教育宣传,建立乡镇(街道)为单位,村(居)为基础,村民为单元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将秸秆禁烧纳入村规民约;一方面扶持生物科技企业,让秸秆“变废为宝”。
“我们公司就是专门收购秸秆做菌料。”广元粒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坤介绍,秸秆作为培养蘑菇生长的原料,菌菇不仅比用一般的纯木屑菌料要长快3个月,而且口感更嫩滑。
走进昭化区晋贤乡香菇厂,一个个长满白色菌丝的菌袋堆放整齐,深灰色的姬菇已经冒头儿,长势喜人。
“这里的姬菇全是用秸秆作基料种植,每袋可种4茬,产量高。”晋贤乡香菇厂负责人涂光明介绍道。
晋贤乡香菇厂将玉米秆、高粱秆等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做培养基种植姬菇、大球盖菇,栽培蘑菇的下脚料可作为农作物生产的肥料使用,减少了化肥的投入,还可改良土壤,很受当地农民欢迎。
除了种植蘑菇,生物肥料也成为秸秆的转化途径之一。牛牛公司就是在政府扶持下发展起来专收秸秆的公司,一年可收购9万吨废弃秸秆。“我们把收购来的秸秆,通过粉碎、发酵等7道程序,把它变作生物肥料又重新卖给农户。”牛牛公司负责人张潼说。
据统计,去年广元全市秸秆资源达198万吨,利用量132万吨,其中肥料化利用88万吨。全市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基本得到控制,大面积焚烧现象已不复存在。(张厚美)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