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意识催生“独乐经济” 一个人的精彩商家懂
“一碗拉面,谢谢。”没等服务员送上菜单,小马就点好了餐,他拉开座椅落座——这是个单人座。这家坐落在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的拉面馆,只有单人座,特别适合独自用餐。
北京晚报记者发现,随着带有浓厚独立意识的95后00后进入职场,都市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独自用餐、租房、唱K、旅行。随之而来,催生了新的消费类型——独乐经济。不久前,为单人食客提供陪吃娃娃而闻名的海底捞,甚至推出了原创的海底捞陪吃娃娃。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为独自消费的年轻人提供专享服务。
“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有的人觉得这只是歌词,有的人把这当成生活,而有的人看见了商机。
一人食堂单身公寓:不想被打扰
工作日的中午,记者来到这家叫做“博多一幸舍”的拉面馆。落座后,最明显的感觉是,就餐空间独立,所有的座位都由长条桌分割而成,与对面、与隔壁食客不会有目光交错的机会。尽管这样会造成桌面狭小,但对吃一碗面的食客来说,也已经足够了。店家为每个人都准备了多种调料盒,不用与他人分享。记者注意到,在此用餐的食客,没有交流,而只是看看手机。拉面馆的领班小闫告诉记者,工作日,店里基本上都是独自用餐的,休息日会有三两结伴而来的。她说,老板是日本人,所以带来了这种在日本流行起来的“一人食”座位分布方式,“在日本,这类面馆每个人都有小方格,不像我们这里,跟隔壁食客没有完全分隔开。”
周亮(化名)大学毕业后独自一人到北京闯荡,他住进了一个年轻人聚集的公寓,优家国际青年社区。7月4日,记者探访优家公寓,管理员向记者展示了其中一个房型。约10平方米的房间,正常层高被隔出两层。二楼的面积仅够搁下一张床垫,从楼梯可上去。房间窗户较小,记者探访时正是中午,房间内采光不佳。房内仅放置了一把椅子,一个小沙发,两个架子。洗手间是用玻璃门在房间内隔出的。这样的房间,每个月的租金需要五千余元。
周亮表示,在入住前也看过很多房子,知道优家的价格比较高,但是自己更看重这里的居住氛围。“住这里不会觉得孤单,一楼有大片的公用区域。另外,这里还会经常邀请嘉宾做一些讲座,我觉得可以时刻接触到新鲜的东西。住在这里的人相互称为‘家友’,大家关系比较亲密,周末经常相约去郊游、撸串、骑马、射箭。”
记者探访时,优家公寓内只有一个房间空出来,其余全住满了。
单人K歌独自旅游:一人嗨更放松
7月3日下午4时许,首都电影院外的3台迷你唱歌机内亮着灯,里面坐着的年轻人正在投入地唱歌。这家影院所在的西单大悦城,散布着许多“友唱”、“迷哒”牌迷你唱歌机,而且基本满员。每台唱歌机内有两个位置,两个话筒。有趣的是,记者探访时,在这些唱歌机中,约50%是独自一人。李小明(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独唱者”,他告诉记者,“唱歌机比较封闭,隐私性比较好,很适合让情绪发泄出来。如果是跟一群朋友去KTV店,可能不会像自己一个人唱歌这么放松。”
随后,记者在商场内随机采访五位迷你唱歌机的使用者,“方便”、“自在”成为他们选择迷你唱歌机的共同理由,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社交”。尽管这种迷你唱歌机收费并不便宜,但“友唱”总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其设备的铺设数量从2018年上半年至今仍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还是有需求”。
北京时间7月5日,旅行达人kido在俄罗斯的北冰洋海岸,打开一瓶北冰洋汽水,此时的室外气温是12℃。“我每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旅行是独自完成的,尤其是到欧洲和南亚国家。”和大多数独自旅行爱好者一样,kido热衷于自由行,“和结伴旅行不同,独自旅行意味着更加自由,可以随意改变行程,无拘无束。当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行走时,会得到更多与当地人交流的机会,会更加贴近当地人的生活。”
kido告诉记者,国内旅行社很少有针对独自旅行者的产品设置,但越来越多的旅行机构在推出定制服务。记者在旅游网站“马蜂窝”的旅游话题分享板块看到,“一个人的旅行”有8247篇笔记。据马蜂窝7月5日提供的用户数据,独自旅行占比较高的国外目的地有巴西(36%)、尼泊尔(35%)、缅甸(35%)。国内目的地,杭州、苏州、厦门的独自旅行占均为27%。
专家点评
需求造就“独乐经济”供给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副主任马春华表示:“年轻人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吃饭、旅行,这应该有两个原因。一种可能是主动选择一个人,另外一种可能是被动的。前者是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后者可能找不到合适的伙伴。”此外,马春华认为,在城市工作压力大,再加上90后一代更具有独立意识,他们更注重自身的感受,这些都有可能是给独乐经济提供了盛行的土壤。“现在年轻的一代更受到个体主义思潮的影响,更加注重自我的感受。有的人也会觉得,在紧张工作之余希望一个人待着,这样会觉得更加放松。”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现在的年轻人跟他们的父辈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更独立、更崇尚自由,所以,商家也随之为这种消费需求提供服务。”
赖阳表示,年轻人独自外出、办事、就餐的概率越来越大,单就餐馆来说,变化就非常明显。“以前的餐馆,都是明亮的日光灯,大圆桌,很开放的环境。后来,慢慢地卡座多起来,小桌多起来。再到最近,大量布置射灯,灯光变得更有层次,有明有暗,营造出更独立的小环境。像单人座位这种设置也出现了。餐品,不仅是快餐馆,包括正餐餐馆,也提供单人套餐。”
像单人K歌这种精神需求,赖阳认为除了避免不必要的社交,也符合现在消费越来越碎片化、随机化的趋势,“没必要耗时间约人一起了”。
本报记者 孙毅 谢宇航 文并摄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