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之都” 探路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素有“食用菌之都”美誉的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银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当地通过凝聚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和农户的合力,紧密连接了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多方努力下,农户缺少合格抵质押物、抗风险能力较弱、产品难以打开销路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当前,古田县农副产品已销往全国,成为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案例。“食用菌之都”正探路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聚焦痛点盘活资产
从事食用菌种植、经营棉籽壳生意的吉巷乡渭洋村村民陈秀访,在村里有自己的银耳标准房,还投资兴建了棉籽壳仓库。“原先这些都不能抵押贷款,在资金周转紧张时,只能找亲戚朋友担保贷款。”
传统的农民资产很难作为合格抵押物获得银行的认可,这是农民获取贷款的主要障碍。为此,古田县设立了新型农村金融中介组织——民富中心,旨在帮助培育、孵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民富中心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接,并通过民富中心引导金融机构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提供批发型贷款及配套金融服务。民富中心由此成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支持产业发展和盘活农户资产的载体,社员以民间契约的方式将未确权的资产抵押给合作社作为反担保。
民间契约反担保模式推广后,陈秀访马上向合作社进行了申请,把自己未确权的土地和设施等资产以契约的方式抵押给合作社,由合作社担保,从古田农信社获得了50万元贷款。“手续很方便,我的银耳标准房、棉籽壳仓库真正实现了价值。”
在风险防控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古田县支行行长朱能杰介绍,民富中心探索建立了“农户资产+合作社保证金+县财政风险补偿金”的风控模式,构筑了三道风险防线。
具体来看,一是农民将资产抵押给合作社,一旦出现风险,由合作社进行资产处置,采用收储返租或转让的方式,实现涉农资产可流转。二是由合作社在合作银行存入一定比例保证金,以至少1:5比例为农户信贷额度提供担保。三是由财政出资2400万元专项风险补偿金全额注入民富中心,对出现风险的贷款实行风险补偿,对经处置后的贷款实际损失部分,财政补偿70%,金融机构承担30%。
朱能杰表示,目前为止这一模式还未出现不良,个别农户出现还款困难也通过合作社内部救助的方式得到妥善处置,没有传导到银行,也没有产生政府风险补偿金代偿情形。
银保协同分担风险
古田县绿华食用菌有限公司是家专业从事食用菌菌包生产的企业,为栽培银耳、茶树菇等品种提供标准化菌包,主要出售给种植的农民。
公司内坐落着一个普惠金融服务点,包括两家金融机构:邮储银行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公司客户可以在服务点内一站式办理贷款和保险等服务。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绿华食用菌公司会将真实从事食用菌生产、信用良好的农户推荐给银行,目前已为63户银耳种植户授信总金额861万元。
针对农户在种植食用菌过程中常遇到的菌包感染等问题,保险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人保工作人员介绍,农户为每筒菌包投保0.06元,如种植过程发生感染,可获得1.8元的理赔,赔付金额可以覆盖约80%的成本,以保证农民受灾后可尽快投入再生产,保单还可为农民获得银行贷款增信。
目前,中国人保已为350多户种植户提供了近4300万袋银耳种植保险,保额达8500多万元,保费250多万元,赔款金额591万元。
凤埔乡凤埔村村民林李强种植银耳已经十几年,每年种植20万袋左右。“银耳种植风险大,每年都有一两批次银耳被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都要自己承担。”
林李强表示,自从2017年人保财险开展银耳种植保险业务以来,他每批种植都买了保险。“3月那批我种植了3万多袋,因霉菌感染了3000多袋,经保险公司查勘后得到了6000多元的赔偿。”
素有“食用菌之都”美誉的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银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当地通过凝聚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和农户的合力,紧密连接了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多方努力下,农户缺少合格抵质押物、抗风险能力较弱、产品难以打开销路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当前,古田县农副产品已销往全国,成为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案例。“食用菌之都”正探路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