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让乡村教师的坚守不再靠情怀振兴乡村教育“道阻且长” 关注
早上6:10,校园铃声响起,辰溪县统溪河镇学校的班主任们便早早来到学生宿舍督促学生起床跑操。跑操、检查内务、吃早餐……8:10,学生们一天的“学习之旅”从阅读课开始,老师也开始了一整天的教学工作,直到晚上21:35,学生宿舍熄灯就寝,老师们才算结束了长达15个小时的工作。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大部分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老师们都保持着这样饱满的工作节奏和状态,就像“不停旋转的陀螺”。
▲6月11日至12日,围绕湖南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一行赴娄底市新化县、怀化市溆浦县和辰溪县开展调研,省政协赖明勇参加。调研组先后考察了新化县水车镇中心学校、紫鹊界山地农业生态系统,溆浦县鹿鸣学校、统溪河镇学校、漫水村小学,辰溪县火马冲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寺前中学,详细了解了当地农村教育事业的做法和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听取了相关的意见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保障学有所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娄底市为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通过推进“全面改薄”工程、实施“厕所”、建好教师周转房、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优先发展乡村教育,加快农村教育扶贫。目前,娄底市乡村薄弱学校全部达到“二十条底线”要求,所有学校教学点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城市优质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对贫困学生实行资助全覆盖,保障了每个学生上学无忧,并选配“五老”人员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
新化县地处湘中偏西、资水中游,既是比照西部开发政策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县,又是湖南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教育大县和财政穷县。全县学校点多、线长、面广,属于典型的“穷县办大教育”格局。
2016年以来,新化县委县政府把教育工作和脱贫攻坚摆在了同等重要的突出位置,优化了推进教育发展的机制,通过深化农村教育的“三个融合”,来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将农村教育与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将农村教育与乡村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加快乡村文化振兴;三是将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服务水平。
怀化市委市政府明确大力实施教育强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县乡村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等“1+7”文件。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率先在湖南试行了“乡来点去”的教学点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和“县管校聘”改革,充分保障“教师优先”。
溆浦县统溪河镇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学校一改旧貌,教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配备了专门的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并在2017年成为怀化市课改样板校。而在溆浦县城的鹿鸣学校在2013年改扩建后,校园里有了标准的400米环形跑道,还有可容纳800人的学术报告厅等,并在所有教室内都装备了现代化的触摸一体机设备,全县教育网络信息中心就设于此。
在辰溪县的火马冲镇中心小学里,同样配备了学生电脑室和图书室等功能室,还开通了“班班通”“人人通”,广泛应用电化教学。在2014年时被怀化市教育局授予“怀化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称号。
面对办学条件并不发达、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等困境,很多农村学校都通过改善校园硬件设施等措施,“搭乘上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快车”,提高了办学质量。固然基础设施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教学质量等“软实力”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乡村振兴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而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师范生公费教育、银龄讲学等一系列措施,为农村地区补充优秀师资力量。
但是在调研走访过程中,调研组发现尽管在国家和各地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在逐步提高,校园环境不断改善,但关键的教师队伍建设和留守儿童的学生管理等方面遇到了难题。
“学校虽然配备了专门的音乐课教室,但是条件非常简陋,连基本的钢琴都没有。”火马冲镇中学的音乐老师江喜珍说道。2010年,她在怀化学院音乐系毕业后,一直在火马冲中学任教。后来为了给孩子一个像样的音乐课堂,她将自己家里的钢琴搬到课堂。
“师资量严重不足”“优质教师留不住”“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出现年龄断层”“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这些问题反映了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也成为了调研过程热议的话题。
“说实话,刚来的第一年我确实很不适应,很多次都萌生过想离开的念头,但是每次看到学生们的笑脸,他们有时还会准备一些自己做的小礼物,我都舍不得走。”火马冲镇小学的英语老师杨飞明说道。因为对学生的爱,她选择继续留守农村教育第一线。现在,家住怀化市区的她,每天自己开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单程路程都要花费40分钟左右的时间。
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严峻问题,大家不仅提出了问题,也纷纷给出了对应的意见建议。“加大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力度”“按需增核教育编制,在职称评选上对偏远地区予以倾斜”“设立专项资金给予教职工待遇保障”“完善教师的流转机制,盘活教师资源”“加大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资金的投入”……
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是不可忽视的群体。曾经在火马冲镇小学的一个班级,在50名学生中,有近37名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庭教育成为了一大亟需解决的难题。据调研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有两级分化的现象,一种是特别自立,学习成绩好,另外一种是沉迷网络,学习态度不好,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辰溪县火马冲镇小学的学生刘心喜则属于自立性强,学习成绩优秀的那类,在六年级之前,她一直是双亲留守儿童。“我现在读六年级,因为要参加‘小升初’考试,所以妈妈回家陪我了,现在是‘半留守’儿童。”刘心喜说道,面对调研组的提问,她丝毫也不怯场。
“我们学校一直坚持让每个孩子脸上有笑容,发现其个性和特性,全面多元的评价学生。建议通过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家长学校、教育基金组织、留守儿童爱心家园等,延伸课堂教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新化县水车镇中心学校校长邹海福说道。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宋建朝表示,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大家“直来直去”,敢于说出问题,也善于提出意见建议。农村教育存在很多共性问题,需要深入挖掘,找到解决办法;针对个性问题,各地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同时借鉴已有的优秀经验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