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给智能锁上“安全锁”了
该给智能锁上“安全锁”了
侯江
8月11日,京津冀三地消费者协会联合公布网售智能门锁的测试结果。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在测试的38把智能门锁中,32把可用假指纹解锁;14把样品宣传具有活体指纹功能,实测并不具备,涉嫌虚假宣传;24款样品的IC卡可被破解、复制;30把样品可靠性差。
家,需要一把安全的门锁来保护。难以想像,高科技智能锁非但不智能,甚至还有点低能。真遇到窃贼,用不着什么高端的手段就能轻易破解。
近年来,智能锁行业发展迅猛。短短两三年,智能锁企业已经扩张到2000多家,销量也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以假冒真、以次充好的行业乱象。此次被检测产品不合格率之高、缺陷之多,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
究其原因,首先是行业门槛太低。做照明的、做小家电的、做互联网的,甚至一些街边小作坊,一窝蜂掺和进来。说起来只是一把锁,但与传统锁具完全不同,涉及电子、通讯、材料、机械加工、网络安全、生物识别等20多个学科和领域。一些企业根本不具备智能锁的生产条件,照猫画虎,产品质量怎么会有保障?
其次,不少企业对产品安装和售后服务没有足够的重视。智能锁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安装。而且,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反应速度要求很高。电视出问题,可以一两天不看。可门锁出了问题,要么关不上,要么进不来,消费者怎么生活?但很多企业把重点放到宣传和销售上,有意无意忽略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售后。这样的服务质量,消费者怎么能对智能锁有信心?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对智能锁的监管始终没有到位。此次京津冀测试之前,严格的抽查次数少,权威的调查结果也不多。今年4月,京津冀三地消协曾经约谈过智能门锁企业,时隔四个月,检测结果依旧触目惊心,看来行业整改效果甚微。
智能锁关乎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给智能锁行业加一道“安全锁”,才能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的利益。4月1日,最新修订的《电子防盗锁标准》正式实施,已将智能锁列入《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目录》。监管部门理应根据这次检测结果,加大惩处力度,把根本不智能的锁具清理出市场,给每一把智能锁贴上“安全”的标识。
- 标签: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