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科技  互联网+

丢了 ARM,英伟达的舒适圈不在数据中心市场

2 月 16 日美股盘后,全球最大图形处理与 AI 芯片制造商 NVIDIA(英伟达)公布了 2021 年四季报财报。数据显示,英伟达当季营收与利润双双实现高增长,毛利率也再攀高峰。

早在 2 月初,另一芯片巨头 AMD(超微半导体)的年报也已出炉。而二者步调统一的资本运作也表明,这对曾在 GPU 市场相爱相杀的欢喜冤家如今又围绕数据中心服务器展开了新一轮的争夺。

GPU 产品驱动高增长

数据显示,2021 年四季度英伟达营业收入为 76.43 亿美元,同比增长 53%,环比增长 8%;净利润为 30.0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6%,环比增长 22%。2021 年全年,英伟达营收为 269.14 亿美元,同比增长 61%,净利润为 97.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5%。

相比之下,AMD 2021 年第四季度营业额为 48 亿美元,经营收入为 1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0.5%,环比增长 26.6%;净收入为 9.74 亿美元,同比减少 45.9%,环比增加 5.52%。2021 年全年营业额为 164 亿美元,同比增长 68%;经营收入为 36 亿美元,净收入为 32 亿美元。

综上,AMD 的 2021 年四季度营收的增长速度约为英伟达的 2 倍多,但其同期的营收、利润、毛利率以及净收入增长却都明显落后于英伟达。

2021 年四季度,英伟达毛利率高达 65.4%,背后原因行业地位、Ampere 等 GPU 产品的结构化特征;而 EPYC、Radeon、锐龙处理器等丰富的产品组合也支撑了 AMD 四季度 50% 的高毛利。

分业务来看,2021 年四季度,AMD 的计算与图形事业部营业额为 2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2%,环比增长 8%,主要得益于锐龙处理器和 Radeon 显卡的销售增长;企业、嵌入式和半定制事业部的营业额为 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75%,环比增长 17%,主要得益于 EPYC(霄龙)处理器和半定制处理器销量的增加。

同期,英伟达游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7% 至 34.2 亿美元,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71% 至 32.6 亿美元,这两项占比八成以上的核心业务的收入均与预期持平。此外,四季度英伟达的专业可视化营收同比大增 109%,汽车业务收入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

展望 2022 年的表现,英伟达预计其数据中心业务将在新一季度出现增长加速,其中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业务增长将超过 100%,企业和垂直行业业务也将有接近 30% 的增长;2021 年,AMD 的数据中心收入同比翻了一番。随着现有产品组合的量产和下一代个人电脑、游戏和数据中心产品的推出,预计 AMD 2022 的各项业务将继续迎来显著增长。

数据中心之争惜败

2 月 14 日,就在发布年报的不到两周后,AMD 高调宣布完成对全球最大 FPGA 厂商赛灵思(Xilinx)的收购,交易价值约 500 亿美元,刷新了芯片行业交易规模的纪录。业内分析,这是 AMD 在为其数据中心服务器市场增添竞争筹码。

这笔交易的操盘手——AMD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Dr. Lisa Su)表示:“对赛灵思的收购将一系列高度互补的产品、客户和市场,以及差异化的 IP 和世界一流的人才汇集在一起,把我们打造成为行业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的领导者。赛灵思领先的 FPGA、自适应 SoC、人工智能引擎和软件专业知识将赋能 AMD,带来超强的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解决方案组合,并帮助我们在可预见的约 1350 亿美元的云计算、边缘计算和智能设备市场机遇中占据更大份额。”

作为传统 CPU 龙头,英特尔占据着全球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市场 90% 的份额,AMD 的市场占有率接近 10%。FPGA可编辑器件)是数据中心技术研发的必经之路,若要更上一层楼,吞下 FPGA 霸主赛灵思当然是个绝佳的选择。事实上,英特尔也是通过早年收购了位列 FPGA 市场第二的 Altera 才获得了数据中心市场的支配地位。

当然,想要虎口夺食的还有英伟达。

2020 年以 70 亿美元收购服务器端到端解决方案厂商迈络思(Mellanox)、2021 年试图豪掷 660 亿美元从软银手中收购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 ARM,其实都是英伟达在为其未来的数据中心业务布局。

不过,不同于 AMD 收购赛灵思得到了中国监管的一力支持,英伟达对 ARM 的收购案却因监管的阻力最终告吹;更悲催的是,当 AMD 享受成功收购带来 Non-GAAP 下的利润率、每股收益和自由现金流的增长时,英伟达却要将收购失败导致的 13.6 亿损失计入下一季度的财报中。

元宇宙基建略胜一筹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英伟达在数据中心市场的失利或将借由元宇宙方面的优势得到弥补。

彭博研究预计,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元宇宙将在 2024 年达到 8000 亿美元市场规模,普华永道则预计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将在 2030 年将达到 1.5 万亿美元。

从互联网到社交再到硬科技,各行各业的巨头们都在争先恐后地跑步进入元宇宙的竞技场中,而改名后 all in 元宇宙的 Meta 称得上是其中最积极的那一个。然而,打造元宇宙堪称是一场昂贵的赌博。在过去的 2021 年,代表 Meta 元宇宙业务的 FRL(Facebook Reality Labs,“现实实验室”)全年净亏损 101.9 亿美元。

但卖铲子的总不会亏。作为软硬件兼具的元宇宙基础技术服务商,一方面,英伟达推出的即时 3D 设计协作和虚拟世界模拟平台 Omniverse 已获得近 10 万名创作者下载(全球市场上拥大约有 4000 万 3D 设计师),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英伟达还以其性能强悍的 DGX A100 系统与 Meta 联合推出 “人工智能研究超级集群”( AI Research SuperCluster,缩写 RSC),这一全新的超级计算机将和相关的 AI 工作一起,为构建元宇宙铺平道路。

英伟达的业绩电话会上,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表示,公司未来将在人工智能、数字生物学、气候科学、游戏创意设计、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技术等目前最具影响力的领域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与探索。

综合其在元宇宙方面的布局,响尾蛇研究院研究员胡晨曦认为,英伟达未来的业绩增长仍有较大的想象空间。长期来看,英伟达有望成为万亿市值的公司。但短期内的芯片供应瓶颈也将成为英伟达游戏与数据中心等业务的增长阻力,依赖合同制造商生产芯片的英伟达将很难摆脱宏观经济的影响;在元宇宙尚未完全实现之前,显卡芯片依然是英伟达增长的关键点。在收购 ARM 失败后,如何保持这一块业务的长期快速增长仍然是一个问题。

angelica http://www.xinzhiliao.com/bj/meirong/2825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大阅兵几年举行一次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