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科技  互联网+

离不开的智能手机:数字极简有多难?

数字化席卷全球。在国人的生活中,整合了各种生活服务的智能手机尤其受关注。出行可以选择电子交通卡,缴费可以用支付宝、微信或者手机银行,医疗服务在线预约,还有各种层出不穷的小程序,从外卖、打车、签到、购票、娱乐、学习、购物到社交等,方方面面接管了人们的生活。

针对当下智能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程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专门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智能手机成瘾问题排行榜中,中国排名全球第一。虽然智能手机为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从欧美到东亚的数字成瘾问题依旧不容忽视。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厂商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并不断通过一些软件上的努力将此影响尽量降低。也有一些机构和学者开始倡导数字极简主义,以逐渐摆脱对智能硬件产品的极度依赖状况。

千呼万唤的防沉迷举措

据了解,Apple 在 iOS 12 中加入了用来防沉迷的屏幕使用时间。屏幕使用时间能够统计用户手机的使用情况,并给 App 设定使用时长的上限,还能够通过家庭共享来管理孩子使用 iPhone 和 iPad 的时间。

苹果 CEO 库克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 iOS 12 引入屏幕使用时间功能,iPhone 可以向用户或家长报告他们在一台设备上花费了多少时间。库克表示自己每天需要拿起手机 200 次,比他自己预想的要多一倍,这一点令他惊讶。

“如果我们能说服你买一部 iPhone,我们就能赚钱,但我不希望你经常使用这个产品。” 库克说,“我们想打造的是丰富你生活的产品,做一些没有它你无法做的事情。” 至于这项功能是否改变了自己的设备使用习惯,他表示并没有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不过却以此改变了查看通知的习惯。

谷歌也做出了类似的努力,谷歌提供的数字健康功能可以监测用户在每个应用程序上花费的时间和他们解锁设备的次数等。所有数据都通过设置菜单中的 Digital Wellbeing 切换显示。谷歌认为:“虽然我们花在手机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必需的,但许多人希望我们能够更轻松地脱离手机来做些其他的事情。”

为了回应人们关于技术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增长的担忧,谷歌还在继续进行其他一些 “防沉迷” 计划,包括 Android 的原生健康功能,YouTube 的 “休息” 提示以及其他屏幕时间控件,Google Assistant 的结束程序,Gmail 自动化操作,Google Family Link 等。

而国产厂商也不甘落后,小米 MIUI 的看板模式可以直观呈现手机使用时长、各 App 使用时长以及手机的解锁次数,OPPO ColorOS 则有每日和每周的手机应用使用时长,华为 HarmonyOS 也能够做到手机使用时长以及 App 使用时长的直观展示。

这些厂商还开发了专注模式,用于希望减少手机使用时间,更专心地投入到学习或工作当中。往往专注模式下对于来电、应用通知等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定义,有些如 ColorOS 甚至具备强制专注状态不可退出模式,有一些 “番茄时钟” 的味道了。

在嘈杂世界选择专注生活

有研究发现,屏幕使用时间高的成年人有更多的睡眠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抗压能力,从而导致抑郁或焦虑情绪增加。屏幕使用时间超过 6 小时的人群与使用时间 4-6 小时的人群相比,患中度或重度抑郁症的几率更高。因此,数字极简的概念从未如此迫切地被网络统辖了生活的人们所需要。

部分人可能对数字极简主义嗤之以鼻,他们生活的每个瞬间都被同步记录在手机内存储、PC 硬盘、云盘和个人社交网站中,一时间难以分割,并不断生成新的 “数字档案”。加之个性化算法形成的数字茧房,更是牢牢地将各种信息精准地投放到用户跟前,于是屏幕不断闪动,小红点不断触发,短视频无限下拉……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部分人深受其害,变成了缺乏生活动力的数字奴隶,他们最早开始清醒,并敦促企业拿出助推数字极简的技术方案。

早期的技术哲学奠基人马丁·海德格尔曾表示,“人类意识到自己的工具心态是好的开始。当我们认识到技术只是构建世界的方式之一,我们就能被它解放出来,而技术自己恰恰帮助我们揭示了这一点。”

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则认为智能手机是数码统治的崇拜对象。作为一个征服装置,它的作用就像一串念珠和它的珠子,这就是我们为何让智能手机一直在手边。“点赞” 就是一个数字 “阿门”,我们坚持不懈地忏悔,我们自愿暴露,但我们不会请求宽恕。相反,我们会呼吁关注。

如今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在他看来,由相互连接的物体组成的智能家居代表了一个数字监狱。带有传感器的智能床即使在睡眠期间也能展开监控。“监视越来越多地悄悄地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仿佛这只是一件方便的事情。数字物被证明是持续监视和控制我们的有效线人。”

从有线电话到功能繁多的智能机,从 2G 到 5G,智能手机已经在当代社会完全成为了人的延伸。手机对智慧生活的助力,自然功不可没,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培养滋生出诸多惰性和数字依赖,导致许多防沉迷措施到最后成了摆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而数字极简在下一个阶段更应该聚焦于对自我意识和生活的关照,毕竟技术的善恶边界和资本的逐利问题暂时还难以一票否决,不如启发数字原住民们思考数字成瘾的代价和数字极简的所得来得更实际些。

先进个人推荐表 http://www.xinzhiliao.com/bj/meirong/3268.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