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科技  互联网+

科学实验器材(科学实验器材简笔画)

科学实验器材(科学实验器材简笔画)

 

天气炎热,空调成了市民生活的“标配”,也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家用电器。但与此同时,空调所带来的感冒、面瘫、鼻塞等疾病接踵而来,影响市民身体健康,俗称“空调病”。

有品质、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大科学家微信公众号与您的距离,

只差一个指尖!

请点击上面的大科学家关注我哦!

山东省特级教师颜世萍

让科学实验课堂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乐园

山东临沂二小南京路校区颜世萍

【摘要】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这里的探究包含探究活动和探究技能。教学中应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兴趣之目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就在于适应这种需要,让学生成为科学现象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一、创设情境,引领发现

二、合作探究,共同实验

1.激发兴趣,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

2.精心准备,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

3.建立合作,科学搭配探究的伙伴

4.生活发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5.生活器材,课堂教学的好帮手。

三、模拟体验,发展独创

四、张扬个性,鼓励创新

正文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这里的探究包含探究活动和探究技能。教学中应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兴趣之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就在于适应这种需要,让学生成为科学现象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如何落实这种教学理念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自身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创设情境,引领发现

探究是每一个人天生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而发现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归还于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观察和积极思考为前提常言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如在教学《哪杯水更热》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一上课,就为学生准备了两杯同样多、但温差很小的热水(杯子上方都冒着白气),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桌面上的两杯水,有什么不同?用手试一试杯子的外壁,感觉到了什么?仔细体会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看--摸--体会--比较--总结逐层深入的五个过程,学生经过看、摸,体会到这两杯水都是热水,两杯水的温度不一样,有的学生认为1号杯里的水热,有的则认为2号杯中的水热,从而引发了矛盾争执,在争执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要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的时机。当这个时机成熟的时候,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到底哪杯水更热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学生一下子从对体验结果的争执转移到寻找问题的办法上来。有的说用手仔细摸,有的说喝一口感觉一下进行比较,还有的说用温度计测量……,因为学生寻找了众多的方法再一次引起了学生的争论,互相指出对方方法的缺点:大家认为用手摸会有误差,用眼看冒出的热气量又不稳定,喝一口既怕受到伤害又担心难以分辨,只有用温度计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科学的结论,最后学生统一了意见,决定采用温度计来测量。这样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学生自己逐步生成借助科学仪器测量更加准确、科学的观点。

在这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温差很小(差别在2℃左右)的两杯水,就是为了创设引发学生的争执的问题情景,便于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分歧,在争执的过程中产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行探究。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学生才能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真正地自主、探究和发现,整个的教学过程才能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展开。

除了利用实验器材创设问题情境以外,还可以利用提供探索性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我这样引导学生探究1.将两团大小不同的橡皮泥(差距大些)浸入两个放等量水的烧杯(烧杯也是一样大的)中,观察水位的变化,体验:物体的体积不同,在水中占据空间的大小也不同;2.用弹簧测出同一块橡皮泥在不同形状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重量,从中发现船形、空心饺子状的橡皮泥在水中能上浮。从而得出结论:增大橡皮泥的体积,让橡皮泥的中间变为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3.承接上面的实验,启发学生思考:铁块在水中下沉,为什么钢铁制造的大轮船却能在水面上航行?之后,利用四个分别装有水、沙、空气、盐水的乒乓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把装有砂、空气、盐水的乒乓球与装水的乒乓球用天平比较出轻重,再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最终得出结论: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上浮,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下沉。钢铁制造的大轮船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就是因为它比同体积的水轻。至此,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秘密得到最彻底的答案。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使沉入水中的塑料牙膏皮浮起来的方法,讨论怎样让土豆浮在水上。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学生非常顺利地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并且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认识了物体沉浮的秘密,又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自主探索并发现自然奥秘的能力。

总之,在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很多,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教学情景,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积累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合作探究,共同实验

科学发展的历程证明,许多的科学研究成果都是众多科学家们的合作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取得的,而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组合作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合作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倾听别人的见解,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和喜悦,体验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1.激发兴趣,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

如果一段时间不打算使用手机,最好是让手机电池电量维持在50%左右再关机,不用把电完全充饱,也不要完全放电。

大家都知道,每一位学生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白的头脑走进教室的,他(她)是带着六年的生活经历来到教室的,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就不同,这些经验和差距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必须乐于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如在研究《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时,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里的花坛内实地观察土壤,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仔细,用的方法多,发现的问题多。之后,对学生自带的不同的土壤先在小组内进行观察、比较,再在班内进行比较、交流,找出每种土壤的特点。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得不发挥集体的智慧,团结协作,才能胜过其他小组。同时也分享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倾听了他人的发现,交流了自己的观点,收获了大家的果实,体验了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长此以往,何愁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与人合作的意识得不到加强呢!

2.精心准备,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

学生有权获得、使用多种器材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特征。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和基础。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能激发学生们的灵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从而创造性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否则,科学探究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了。在材料的准备上,教师应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选择易于揭示科学概念、容易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与学生探究能力相适应的材料。如《跷跷板》一课,学生自己准备剪子、指甲刀、锤子,我为学生准备了杠杆尺、钳子、镊子、起钉锤等工具,学生通过讨论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又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了这些工具都是杠杆原理的应用,其中镊子属于费力杠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实验等形式,认识了生活中杠杆原理的使用,为学生加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建立合作,科学搭配探究的伙伴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易于生成新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所以,在科学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不同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各组进行制订计划、实验和调查、研讨和综合意见等合作学习,共同经历成功与失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但同时也应注意,合作小组内的成员必须注意男女生合理搭配,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也要进行协调,以防出现自认为我能行的学生越来越行,自认为我不行的学生越来越差的现象,不但合作意识没有培养好,反而出现了探究结果、探究能力上的两极分化。

4.生活发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的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下雨过后路边出来的蚯蚓,大雨来临之前低飞的蜻蜓,等;但还有一些是不容易引起学生思考的:如斜坡路、鞋底的花纹、自行车的刹闸,等等;课堂教学中,将这些现象用于教学的衔接,无疑是个非常好的方法。如教学《声音的传播》,学生耳贴墙壁听到石英钟走动的声音,离开墙壁在空气中却听不见,实验证明了固定体传声比气体好。

5.生活器材,课堂教学的好帮手。

随着教材内容越来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验器材也越来越生活化。如家里的冰箱、餐具、生活用纸、超市购物、商品的摆放等等,都是学生学习的用具或者对象。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生活因素,尽量寻找与生活)接近的实验用品用于课堂实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齿轮》一课,我选择了胡萝卜、青萝卜为制作齿轮的原料,利于学生动手制作,学生喜欢,效果好。

模拟体验,发展独创

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科学探究要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挫折质疑合作挑战成功,才真正探究了科学,真正实现了动手更动脑,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关节关节连接的方式,我先引导学生对其连接方式进行猜测、讨论,联系生活中相似的结构,进而再让学生利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自己的猜想画出来,接着我用门窗上的活页、蒜锤与蒜臼分别模拟膝关节和肩关节的连接方式,学生就明白了关节连接的方式不同,活动方式和范围也就不同的道理

相比于有线电视和高清数字电视来说,卫星电视接收器的价格非常便宜,因此是很多追求经济实惠朋友看电视接收信号的首选工具。

张扬个性,鼓励创新

教育是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唱主角的过程,教育应该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注意保护儿童个性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独创性引导学生批判地接受前人的各种成果,形成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这是由自然科学的实践性特点所决定的,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必然要全力以赴,积极动脑,想尽一切可能,创造性地运用种种条件,解决困难,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如学习完《植物的分身术》一课后,生物实践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参观木瓜基地的机会,动手练习了木瓜的扦插技术,同时还了解了扦插以后的木瓜在保养、生长、移植、栽培的密度、对阳光的需求量等方面的知识。可以看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自觉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探究新的问题。

再如学生刘凯在学习了《放风筝》一课之后,对风筝的放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兴趣转移到航模,由制作航模又对木艺制作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请看刘凯同学制作的木艺作品。

飞机模型

办公桌

运载火箭

学习完《果实是怎样形成的》后,学生对大米和水稻哪个能发芽的问题进行了实验(换成:展开了研究)。分别选择了600粒稻谷、大米、糙米进行实验观察,发现稻谷发芽率最高,因为稻谷的胚芽完好,又有种皮保护;糙米虽有胚芽,但无种皮的保护,发芽率较低,大米没有了胚芽,所以不能发芽。学生撰写的论文《大米为什么不发芽》在《科学课》上发表。

陶行之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到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能自己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正确的分析、认识社会,使自己更好地生存。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倡导真情实感,亲身体验。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探究科学,让科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乐园。

(发表在《教学仪器与实验》2013.2)

颜世萍老师往期精彩回顾

特级教师会客厅丨颜世萍:《水的浮力》视频及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会客厅丨颜世萍:从生命世界的教学看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话筒放大器又可以被称之为话筒专用前置放大器,它和功放的作用差不多,是对于音频信号进行放大的设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