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科技  互联网+

南航学子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斩获九项一等奖

南航学子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斩获九项一等奖

  7月16日至19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决赛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学校分别荣获本届省赛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优秀组织奖。副校长吴启晖作为特邀点评嘉宾出席冠军争夺赛。

  本届大赛全省共有155所高校(含79所职业院校)12.3万支团队参赛。报名参加初赛的达到50.6万人次。参赛团队和人数均创历史新高。作为青年双创的响亮品牌,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全省参赛面最广、覆盖高校最全、参赛团队最多、参赛水平最高、赛事影响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也是全省规模最大、形式最新、最为生动的思政大课堂,更成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平台。

  我校于去年12月份开展大赛遴选与组织工作,共1063个项目参加了校赛,推荐了24个高教主赛道项目、7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和8个产业命题赛道项目参加省赛,最终19个项目晋级省级决赛。副校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施大宁多次亲临现场指导项目,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团委、国际合作处、创新创业学院等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精心组织、密切协作,开展系列研讨和打磨培训,为所有参赛师生团队做好坚实保障。

  毕博、孙硕、罗宇、严中良、阎瑾仪、马仁智、潘希贤、罗煦飞、曾敏洁、舒磊、李潇涵、王淼、杨闻韬、赵欣、赵天予

  智翰科技,连接未来。针对现阶段焊接领域存在的痛点,智翰科技团队基于超声/激光复合辅助技术、自适应焊铣复合技术、多源信息融合的参数优化技术,形成三大核心产品与服务:定制化焊接机床、高效绿色搅拌工具、焊接参数优化软件,致力于解决航空航天等领域产品焊接的难题。“以穹宇载智,赴浩瀚前途”,用科技创新赋能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

  储雨凯、吴金卫、王睿、钟怡欣、梁玉福、吕远飞、薛子宽、狄姝洁、郝向东、曲梦悦、蒲星宇、刘瑞琪、陈樊荣

  本公司首创分布式线控转向系统,产品应用广泛,具有高可靠性,控制灵活,全线控化等优势,且核心技术得到多项知识产权保护。该公司与多家主机厂签订近千万元订单,结构与经营模式合理,预测收入可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项目致力于使用近似计算技术进行高能效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现有产品包括各类IP核和AI语音处理芯片,可以为军工航空航天、电力等领域提供低功耗、高性能的解决方案,已与华为和南瑞等头部企业进行合作,预计2027年营收6838万元。

  纤驱科技利用具有复杂内腔结构的电池壳结构设计技术,基于纤维金属混杂层板技术,设计出一种轻质、高强、节能高效且可行性高的电池壳。从材料设计、结构设计、成型制备三方面使产品具备轻量化、功能化、集成化三大优势。自主研发的豪行电池壳,与铝合金制电池壳相比减重30%,-5℃下自控温可百分百代偿附加能耗。

  孙志峰、姜盟瀚、王厚洢、葛灵钰、王雪纯、廖带莲、管胤钧、张心如、刘康、张全磊、朱君临、任江丽、许博源

  航空航天领域对供电电源的轻量小型化、高性能等指标提出严苛要求,为此本项目开发了三款高功率密度、轻量小型化、高性能电源产品。具备三大核心技术,包括高效集成管理技术、高性能数字控制技术以及多模组无源均流技术。三项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19项,发表SCI一区等期刊论文12篇。

  康瑞浩、钱晓硕、丁忆凡、李可、聂子欣、张苇、沈烨、任东方、金洁、李宏钊、弥世青、陈阳、杨子豪

  南航芯基传热团队已经在芯片散热领域深耕十余年,针对中电29所产业命题要求,团队快速攻克金刚石铜界面润湿技术、超声辅助近净成形技术并建立智能生产线,各项指标均优于命题要求,具有突出的军事意义和产业化前景。

  张自宇、徐坤豪、刘津强、秦亚娟、叶宇林、董坤、舒佳豪、孟琦康、林韬、陈宇帆、靳雯喆、王子皓、黄恒、蒋济华

  滑板底盘是目前行业公认的电动卡车最优底盘方案,可大幅缩短整车研发周期和降低成本。团队针对徐工命题要求,研发了完全自主可控的电动卡车滑板底盘全矢量域控制架构,获得120项知识产权,可大幅提升电动卡车产业化发展,助力我国交通强国和双碳战略实施。

  南航“天视”团队,揭榜了609所为提升舱室设备温场态势监测提出的高精度黑体命题。团队攻克了多学科技术难题,研发了满足命题产品,有效提升了609所机载环控产品市场竞争力。团队培养大批人才的同时,也反哺学校,为高校产教融合树立有利榜样。

  红帆引航是致力于创意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输出的团队,以趣味手绘、一镜到底的手绘短视频的方式,制作红色教育动画,讲述红色故事、蓝色梦想,包括红色征程、中国精神和大国重器三大栏目,共制作了200余部视频,出版两部视频集,累计播放量突破8000万次,通过志愿者定期授课、教具包辅助课堂、网络投放视频等方式推广项目,希望塑造青少年红色学习伙伴、用他们喜爱的形式形象,做生动有趣的红色教育内容,让民族精神深植青少年成长途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