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科技  手机应用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中国科学家的故事简短)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中国科学家的故事简短)

 

01

电锤和冲击钻都是房屋建筑和家具装修过程当中经常使用到的两种工具。全自动滤水器是一种可以应用在各大电站,造纸等行业的共用神管道上面,这种产品属于替代二次滤网的小型滤水器。

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

科学巨匠李四光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指出:李四光说过:‘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李四光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技元勋。

他在15岁时便被选派前往日本留学,学的是船用机械。甲午海战之耻使李四光立志要造出坚船利炮来保卫国家。留日期间,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孙中山希望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为中国强盛而努力,是李四光回国后的坚定选择。辛亥革命爆发后,李四光就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发现自己遇到一个巨大的难题——中国连造船用的钢铁、炼钢铁的铁矿都没有。所以,他后来留学英国,选了一个采矿专业好的学校。学成归国又发现中国没有地质学,压根采不出矿来,他不得不回到原始起点,做地质学研究。有了科学指导才能找到矿,有了资源才能发展实业。从学造船到学采矿,再转学地质,李四光这三级跳只为国家需要!学成回国后,他常走在山川野外,用所学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为国家寻找紧缺的矿产资源。

新中国成立前夕,李四光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而此时,他正在英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民党为了争夺人才,派人找到他,并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这一职务。面对国家召唤,李四光当机立断,坚定地朝新中国的方向走来。为了避人耳目,他孤身一人离开英国,选择了一条偏僻的十分危险的运货狭道。1950年,李四光回到新中国,开始奋战在地质、石油勘探等国家建设事业的第一线。那时,中国急需石油,但探明储量却非常少,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大肆散布中国贫油论,并对中国进行石油封锁。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认为根据中国的地质构造,天然石油资源的储量应该十分丰富。在他的建议下,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工作,1959年,终于在大庆勘探出丰富的石油储量,此消息震惊世界,为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另外,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我国找铀队伍发现一系列铀矿床,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解决国家受制于人等重大瓶颈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6月,李四光在杭州飞来峰用放大镜察看石灰岩中的有孔虫化石。

02

两弹一星扬国威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2011年1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习近平在看望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时表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发扬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不断开辟人才培养新路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党中央毅然作出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并确定两弹一星的研制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1956年,研制原子弹和导弹被列入我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毛泽东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同年,国务院先后成立了研制导弹和原子弹的专门机构,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伟大事业中。

滚筒洗衣机内部有一个PTC加热元件。当门关闭时,PTC元件会变热,导致双金属板加热弯曲,打开主电源,锁定洗衣机的门锁。

1962年11月17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原子能事业领导的决定,我国正式成立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的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专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我国原子能工业建设,后来,专委会还加强了对加速导弹和核武器研制、试验工作,以及核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中央专委会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和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两弹一星的研制进程。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一盘棋,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著名科学家、中青年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保障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指导员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协同攻关,使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导弹事业走上了自主研制的道路。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罗布泊试验场爆炸成功。

继原子弹爆炸成功后,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实现了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12月26日,中国第一枚中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制造技术的国家,标志着中国核武器发展进程有了质的飞跃。

1980年5月,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早在1958年5月,毛泽东就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中国科学院率先进行了理论探索,到1965年火箭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国防科委提出了卫星研制的工作报告,获得中央批准。1968年,成立了钱学森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1月,长征一号三级运载火箭试验成功。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自2016年起,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这是上海航天工业展示馆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

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极大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如邓小平在1988年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时至今日,诞生于艰难困厄之中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并且处于不断充实、更新,再充实、再更新的过程——这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鲜活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就是希望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个人的科学追求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再创佳绩,再造辉煌。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提供解决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摆在突出的位置,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来源:《习近平讲党史故事》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共产党员网、中国组织人事报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电子衣柜会有额外的耗材吗?购买时,除了机器本身,通常还会有附赠的衣架、层架、滤网、香氛片等配件。这些东西如果损坏是需要自己添购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