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敬:文化产业才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国家创推委秘书长、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国际文化交流委员会主任吴子敬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王笑/摄
国家创推委秘书长、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国际文化交流委员会主任吴子敬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王笑/摄
中国经济网4月7日讯(记者王婉莹)4月6日下午,国家创推委秘书长、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国际文化交流委员会主任吴子敬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就文化产业战略发展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点击进入专题页面
吴子敬说,“十二五”时期我国首次提出推动成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自建国以来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突破,也是历史性的突破。2000年,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之前,我们一直讲文化,不敢讲产业。好像一讲产业,就把文化给了,就把文化市场化了。认为市场化的东西就会变形,就会降价。这是不正确的。
中国经济到了一个转型的关键点,“拼资源、拼劳动力、拼”的阶段已经结束。中国经济急需转型。2008年的金融风暴,标志着美国的文明时代已经结束。如果不认识到这个问题,世界发展会受到挫折,中国的经济会迷茫。吴子敬认为,2008年10月界形势发展新变化的情况下,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在当前世界价值观发展方向不决定的时机彰显中国文化的力量,是我们的一大重任,我们完全有理由向世界呈现中国模式。
吴子敬进一步解释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翻开人类文明的历史,只有中国的文明和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层的,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美国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都不如全聚德和同仁堂的文化。
中国的文化产业从自觉到不自觉、从小型到大型、从没有品牌到品牌,中国用十年走过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历程。比如,在2000年,我国国产片只有83部,2010年超过500部;2000年,我国电影票房9.6亿,2010年突破100亿。
文化产业要想成为支柱型产业必需达到国际标准指标,也就是说文化产业必须占P总量的5%。我国从2000年的1.7%开始,奋斗到2004年的2.5%,但仍与5%相距很遥远。可喜的是,目前已有几大城市已经完成了5%的任务,首先是,第二个是上海,第三个是深圳。这两年来,文化产业占P的增加量每年以21.9%的速度飞速增长。在2010年上半年,市统计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804.3亿。这个产值打破了房地产行业、零售业、交通业、管理业,成为了市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这个数字说明我国外部、内部和企业,已经意识到加强文化产业是中国下一步的必走之,势在必行。”吴子敬说。
吴子敬说:“一个国家的发展,核心在于创新。创新的核心在于文化,而文化的核心在于产权。”中国文化开始大刀阔斧地走出去,在国内兴起文化产业的新浪潮,但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软肋,我们底子薄,模式陈旧。文化产业在现阶段,应该有一个地认识,而不只是模仿。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一定要突出中国文化的特点。也就要打“中国牌”。不能总在模仿,把有的东西套到中国来,而应该发展我国特有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
吴子敬认为,过度模式,就会找不到中国文化的新模式,也就缺少了创新。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传统,没有意识到中国文化最灿烂的地方。实际上中国文化,应该说在全世界文化当中,它是站在最高端的,是一个皇冠级的。因为只有中国文化才能解释世界,才能把整个世界的文明史说清楚。也只有中国文化才能在下一个五到十年之内,成正的中国经济增长点,成为支柱。
但我国的文化产业仍然是走中国经济的老,在文化产业的背后为美国人打工。现在文化产业也是这样,在生产玩具,但却没有生产知识产权。“十二五”期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的知识产权和版权。如果不认识到中国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认识到版权的重要性,文化产业走长走远绝对是一句空话。这其中也包括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也是首要解决知识产权和版权问题。
吴子诉记者,在“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发展政策,比如金融业如何与文化产业挂钩,怎样对文化产业进行有效评估等。从经济上,我们不可以跟美国拼,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美国相比,就是大学生和小学生。我国只拿出个《西游记》就可以轰动美国好莱坞。中国每一个汉字都是文明、都是文化,都可以产生巨大的软实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远远比的动画片有意思得多得多。更直接一些说,就是抓文化就是抓经济。
但是,我们也应该把文化分开。有一些文化是公共文化,有一些文化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有一些文化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现在抓文化不能急功近利。今年投入了,明年不一定就有收益。文化产业需要培养、扶持。
吴子敬介绍说,文化创新对于推动国家的创新战略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战略的提出不仅合乎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需要,也合乎中国文化,像、文化的需要。这些文明的提出解决了世界上几个问题。我们已经走过了农工文明,中国的农工文明走在全世界的前列,我们是最好的,我们有四大发明,造就了中国的盛唐。中国文化在唐朝形成了文明的框架。依托这两大技术,使得唐朝和汉朝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在那个时期的中国文明起到了引导全世界的作用,全世界没有一个元素可以跟中国的四大文明比较。
人类由农工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跨度到今天这个世界,在今后这个阶段,应该认识到人类如何可持续。人类可持续,我们千千万万不要走进物质文明的阶段,就是无的浪费资源、地球,无地自然和。这个价值观不仅在今天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全世界,在人类维持地球科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都是首当其冲的。吴子敬认为,在这个时候,我们讲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要将2500年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因为,什么都可能出现“不可持续”,只有做文化产业是永远可持续的。而且只要创新,就可持续的产生效益,可持续的深度和广度也都会大大提高。
吴子敬表示,现阶段文化产业在中国刚刚起步,真正做大、做强的不多。从2007年开始,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比如市人民就把金融和文化产业挂钩,可以进行信贷。随着思的清晰,奋斗目标的明确,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就是我们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可以想像,在“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会很快摆脱目前这种小打小闹、没有竞争力、没有资本做支撑的状况。
吴子敬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应先首要发展文化产业,当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能把它产业化。“化”,就是指一个产业链的形成、一个导向的形成。产业化,需要政策、企业、人才、资金、资本、品牌、营销等等方面的配套和完善。
最后,吴子敬给文化企业提出了几点。首先,在金融上要做好后盾。其次,要非常了解自己想做的事情,在金融、品牌化、包装和营销模式上进行创新。他说,现在的很多问题是企业没有创新,特别是文化企业。很多文化公司的老板自己不是文化人,他只是留了一个大胡子,把头发弄得很长,像文艺人一样,就充当文化人,去开一个文化公司。这种的出现,给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埋下了阴影,也给中国文化走出去损坏了形象。
文化企业要注重品牌意识,思清晰。要摸清竞争力在哪里,市场在哪里,模式在哪里,宣传平台在哪里。再有就是要先立足本土,再想国际化。千万不要盲目地走出去。中国的文化有地区元素、地区符号,先把文化在中国的区域做大、做强,再走出去,“可能根子就硬了,实力就大了。”人类文明、人的成长是有过程的。“一口吃个胖子”是做不到的。走任何捷径都有可能短,走任何捷径都有可能死亡。这是不可持续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