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村:省级贫困村生财有道了,去年6月,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安排,陈龙村被定为省常委会机关、国电海南大广坝发电有限公司、太平寿保险海南分公司2014-2015年的定点扶贫村科技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市场

陈龙村:省级贫困村生财有道了

去年6月,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安排,陈龙村被定为省常委会机关、国电海南大广坝发电有限公司、太平寿保险海南分公司2014-2015年的定点扶贫村。同年10月,海南农生财有道垦总局广坝农场、海胶集团广坝分公司加手扶贫行列。今年4月,陈龙村被东方市列为4个整村推进村庄之一,并明确市常委会机关等7家单位“一对一”帮扶陈龙村。至此,帮扶陈龙村的单位达到12家。

陈龙村是一个较为偏远的黎族村庄,2013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仅2260元,远低于2809元的贫困线标准。村里贫困户占全村总人口的比例高达56%。

缺少土地是陈龙村部分农民致贫的重要原因。没有土地怎么发展生产?定点扶贫单位通过找寻致富项目,开始解决这一难题。今年8月份,省常委会机关从五指山市引进蜘蛛养殖项目。

10月11日下午,东方市天安乡陈龙村封巴坡的坡地上,刘卫强正忙着给套种在油茶地里的茄子除草、搭架。“种下去不到一个月就长这么高了,再过一个月就可采收,希望到时候能卖个好价钱。”刘卫强满怀期待。

奏响脱贫“三部曲”

农民增收更宽

“蜘蛛苗、房子、设备都是扶持的,不用我们出一分钱。驻村帮扶的干部还亲自开车送我们去五指山学技术。”村民刘卫东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53岁的刘卫东,全家5口人,仅靠1亩多水田和养几头猪维持生计。如今,他和村民刘关荣搭档养起了蜘蛛。

对亟待脱贫的村民来说,短期内增收非常关键。为此,各定点扶贫单位引进了豇豆等短平快项目。通过兴建引水渠,陈龙村一块152亩的低产甘蔗地被成了旱涝保收的瓜菜,并以此为基础发展豇豆种植。村民投劳,定点扶贫单位及乡无偿提供种苗、技术、农药、有机肥、灌溉设施设备等,统一整地、种植、施肥、管理、采收。

陈龙村:省级贫困村生财有道了

短短3个月,陈龙村的豇豆就获得了丰收。尽管台风“鲸鱼”袭击,夏季豇豆仍收获25.5万元,平均每亩收入2500元。

扶贫先扶智。开展联手扶贫工作伊始,省、市定点扶贫单位特别注重从帮党建、帮思想上下功夫。“省常委会机关先后选派6名处级干部驻村开展工作。”天安乡党委王锡涛说,定点扶贫单位的积极工作,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激发了村民发展生产的热情。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陈龙村村民们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一些村民无所事事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位于封巴坡的300亩油茶,就是扶贫单位为陈龙村引进的一个长期增收项目。刘卫强种了5亩油茶并套种3亩茄子。“的扶贫政策好,我们的苦日子快到头了!”刘卫强告诉记者,因为家里穷,他至今未娶妻,希望这两年赚到钱结束单身生活。

天安乡乡长符珊梅介绍,陈龙村蜘蛛养殖试点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首批养殖1000只,养到8-10个月就由公司按每只20元回收,预计可为每名贫困户增收5000-7000元。

为了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定点扶贫单位在帮助村民发展猪、牛、鸡、鹅、豇豆、茄子等传统养殖种植业的同时,积极指导和帮助村民发展油茶、柚子、益智等特色种植。

(本报八所10月13日电)

调优结构——

结合陈龙村的实际,省、市定点扶贫单位确立了“打基础、转观念、调结构”的扶贫三部曲。一年多来,定点扶贫各单位先后共投入资金和物资约680万元,硬化农田水渠2710米,修起了篮球场、卫生室,建起了一体化猪舍(含厕所、沼气池)89套,完成了12户贫困户的危房,为陈龙村脱贫致富打好了基础。

齐心协力——

今年37岁的刘卫强,是陈龙村村民。和村里其他村民一样,刘卫强多年来贫困的困扰。但从去年6月份开始,刘卫强的生活迎来了转机。在省常委会机关等12家单位的联手帮扶下,陈龙村的生产生活设施、产业结构正逐渐改善,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已然铺就。

■ 本报记者 徐一豪 特约记者 高智

奏响“打基础、转观念、调结构”扶贫三部曲,12家单位联手帮扶偏远黎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