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1600万亿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升至第5位
特别是近年来,上海落实中央部署,对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标提升上海金融服务能级,全面推进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城市服务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4月10日,第一财经记者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情况通报会上获悉, 上海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交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去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1600万亿元,“上海金”“上海油”等上海价格影响全球,上海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目前上海全市持牌金融机构总数1600多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30%,外资法人银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均占国内一半左右。
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的排名上升至全球第5位,其中十年前的2009年3月还排第35位,2013年9月排第16位。
去年以来,在兼顾行业类别、开放内容以及国别地区的基础上,上海筛选形成了三批31个对外开放先行先试项目,推荐给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目前,已有17个项目落地。比如,德国安联集团独资设立、注册资本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的安联(中国)保险集团,美国摩根大通持股51%的摩根大通证券,日本野村株式会社持股51%的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以及英国韦莱保险经纪公司获批扩大经营范围等。
原油期货经过一年的运行,逐渐受到国际投资者认可,境外投资者开户数达到90个。截至4月8日,累计成交量达到3785.2万手,成交金额17.7万亿元,交易量超过迪拜商品交易所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原油期货市场。
下一步,上海将全面深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根据最新形势,上海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在上海先行先试,在外资规模、股东类型、经营年限、持股比例等方面放宽市场准入,以及拓展外资金融机构经营范围等。
在优化金融发展营商环境方面,上海大力推进金融法治建设,研究起草《上海市地方金融条例》,探索建立标准统一的地方金融监管细则。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公共信用信息等平台探索建立合作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