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服装师傅的乡邦文化研究(组图!龙八夷05,在马哲全早期的微信上,他的头像是一个很年轻的脸上有点婴儿肥的白净小伙子科技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市场

一个服装师傅的乡邦文化研究(组图!龙八夷05

在马哲全早期的微信上,他的头像是一个很年轻的脸上有点婴儿肥的白净小伙子。直到今年正月他回家探亲,2月17日,在桃园书院见到他的“本尊”,才知道那是他好多年前的形象。而现在他的样子倒像个古代店铺的二掌柜,一个旧式的商人,还是与研究历史文化的心理形象相差较大。

W

为伊消得人憔悴

像很多乐清人一样,虽然事业在外,但每年还是要几次回家探亲。每次回老家,马哲全都会到书店翻翻书,看到与李孝光有关的便买来阅读,这样便得到了2005年出版的《李孝光集校注》一书,通过几年的研读,对这位先贤的了解也随之深入了一些。

在近现代的历史文化领域,有些专家进行跨行业的研究,这种事还常能听到的。但像马哲全这样从一个从事服装技术服务的师傅,一头埋进乡邦文化的研究还是很让人吃惊的。因此,有一段时间,乐清一些爱好乡邦文献的人,对马哲全很是好奇。

按理说,连半出家也谈不上的马哲全能交出这样的成绩单,也该消停一会了。但他并不收手,还要对年谱进行扩充,进一步还原历史的细节。“因为我觉得李孝光的生平还有众多的疑点,不把这些疑点解开,心里就是放不下。”他说。而每解开一个疑点,都能给他带来莫大的喜悦。

这部未完成稿中,更让人惊喜的是,马哲全给李孝光的部分诗文进行系年注释,对他诗文中提到的一些人物进行考证和介绍,展开了他一生广阔的交流和丰富的、文学生涯。从而使读者对李孝光的文学和生平大节有更多切实的了解和。

马哲全说:“读者当然也可以只读读李孝光精美的诗文,不管他一生的事迹,但对于想深入了解李孝光的人来说,借助一部详实的年谱,便可以获得很多的帮助。”

一坐下后,他就从包中拿出花了很多心血的《李孝光年谱》(未完成稿)。这是一册装订有点简陋的打印稿,封面右下角还写着“乙未年腊月待校稿”的钢笔字。看样子,此稿应该是农历去年底刚打出来的。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书是他自己简单打印一下,封面的设计为此还受到朋友的善意嘲笑。

两三年前,乐清市隆重开展了乡贤王十朋、章纶的纪念活动,引起马哲全关注。2013年11月,他在大荆镇的微博上询问有没有纪念李孝光的活动。回答是,目前还没有。因此他颇感失望。

李孝光简介

对这部未完成稿,他还很不满意,说是比较粗糙,还要不断再完善、再修改。

《元人选元诗五种》(清刻本、现藏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

回到后,他又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终于拿出了一份近20000字的《李孝光年谱》,经不断修改和订正,后来刊登于2014年出版的《乐清历史学会会刊》创刊号。这份年谱给阅读、研究李孝光文学作品的人,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受到了一些乐清文史爱好者的好评。

在此期间的2014年农历正月初三,马哲全编出了一份6500字的《李孝光年谱》简谱,请地方史专家滕万林先生过目。滕先生为他找出了多次错误,并就完善年谱提了。

“不过后来当我编出这本20万多字的未完成稿,他们也不说什么了,妻子也理解了。”马哲全笑着说。

在翻书的马哲全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十二月,李孝光获得朝廷召聘,这时他已五十九岁。次年四月至京师,顺帝御明仁殿召见,授官秘书监著作郎,数获召见,后升任秘书监监丞。至正九年(1349)七月,右相朵儿只、左相太平相继去位。他目睹政局变化,自觉在朝中失去依靠;况且秘书监丞也只是“清贵”的闲职,不能有所作为,便以老病请辞。至正十年(1350),他以奉训大夫、秘书监丞致仕。这年十月,南中病故通州(今市通县)。

为此,2013年初,他编写一本《名儒李孝光》的小,打印了几本,供朋友。

2014年初,马哲全在微博上获知田岙村要建五峰山森林公园,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决定提前返乡过春节。回来后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又认识几位乐清文史的研究者,其中一位提议他可以先编出《李孝光年谱》,另一位热心朋友又提供了《淀川李氏谱》等资料。

在一个微信圈朋友的描绘中,马哲全的形象则是这样的——“头脸不事修饰,穿一身大号旧厚棉衣,斜跨大背包,手提两大箱子图书”。这位朋友还说,一个时尚行业的设计师傅,居然是此等审美趣味,真是匪夷所思。但若仔细想想,这对马哲全来说很是正常的,因为他就是一个匪夷所思的人。

再完善再补充

他说:“如果没有现代网络提供的方便,在业余编一部李孝光年谱是不可想象的事。”

现年43岁的马哲全是大荆镇西二村,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人,但说起他们家的服装手艺却是大有来头,他的爷爷曾是时期上海滩大名人孔祥熙家的园丁。先是马哲全的大伯以此便利,在大上海学到了精湛的服装手艺,然后再教给马哲全的父亲。因此,在大荆镇上马哲全的父亲堪称是著名的裁缝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开办裁缝培训班,教出的学徒多达万余人。

2006年,马哲全的外甥在一个大荆民间网站主持一个“荆网论坛”,马哲全在空闲时帮他收集资料,在此其间,他第一次听到了李孝光的名字。为此,他还问了自己的父母,李孝光这位著名的乡贤,他们知道不知道?他们说,不知道。后来,马哲全说出李孝光在乡间流传的名号“五峰公”,他的父母才说知道知道。然后慢慢打听,他又知道自己的外祖居然是李孝光的第十八代。虽然隔着数百年的时间,但也许是体内的血缘让他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他开始关注起李孝光来了。

1989年马哲全初中毕业,没有升学,先是在父亲的服装培训班里帮忙,1993年与父亲兄弟一起外出,在、东北等地经商、办厂,但都不太成功。1999年,一家人来到市,决定回归老本行,专门从事服装打板。所谓服装打板,即是中小企业拿来某款服装的设计图案,让他们打成纸板,然后才能批量化生产。这行当说起来好像挺简单,其实技术难度颇高,是服装行业在技术上的最关键环节之一,一点也马虎不得。这时,马哲全便子承父业,慢慢学到服装打板的精湛手艺。

一个初中毕业生,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部资料丰富《李孝光年谱初稿》,无论接下来他要用多长的时间把初稿改好,正式出版,他已经给了不少乐清文史爱好者一个不小的惊喜。相信他会给大家一个更大的惊喜。

“邂逅”李孝光

李孝光是元代中后期重要文学家,在江南一带负有重望,同当时文坛如萨都剌、柯九思、杨维桢、顾瑛等频相往还唱和,很受推重。曾在文学史上与杨维桢并称“杨李”。

链接

一个服装师傅的乡邦文化研究

《李孝光年谱》(未完成稿)封面

“那个简谱在历史学会的会刊上登出后,好多人看到,一些我的前辈如周素子、廖立清、卢礼阳等人,给我不少鼓励,支持我把简谱不断补充和完善。”他说。

“我现在想是不是在年谱完稿之前,先做个李孝光的资料长编呢,或者是年谱完稿后再做?”马哲全自言自语道。

enhua

马哲全认为,入明以后,李孝光的著作还是很受士子和文学家重视的,其诗作也广被传诵,但清代中叶后,由于文集散佚、雅正文风不被重视等原因,李孝光的声名渐寂,致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好多专家学者不能认识到李孝光在元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能还其历史地位。为此,他很为李孝光不平。

于是他又在网络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搜索,并找到了一些新资料,连之前研究李孝光的权威人士都没有见过。

据马哲全介绍,这几年中,他利用现代网络的便利,在中国知网、雕龙古籍数据库、瀚海典藏数据库、大成老旧数据库、中国数字方志库、电子版四库全书、电子版四部丛刊,还有国家、上海、浙江、等图书馆的数据库,获取了不少资料。此外,他还翻墙到之外的一些网站,获取不少鲜为人知的数字资源,可以说是“上穷碧落下”,挖地三尺。

大约到了第三年,马哲全父子的服装打板店生意已经非常红火,其店铺的名号“老马样板”,在市服装业界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连拥有大学教授职称的服装企业技术人员,也要到他们家打服装样板。从此,他们家在市站稳了脚跟。

为数百年前的李孝光,编一个简谱相对容易些,但要编详尽的年谱,兼考证他与当时重要人物交游的行迹、唱和情况,从而反映他的生平细节和一个时代的文坛轮廓,则是很不容易。尤其是李孝光的资料比较匮乏,又没有前人编写的年谱参考的情况下。在目前中国的高校,一个研究生若能编出一部有学术含量的年谱,可以取得一个博士学位,可见编年谱在学术上的重要性。

但如果做为一个对李孝光有兴趣的读者,翻开他的这部未完成稿,还是会被其中丰富的资料和有力的考证所吸引。

此年谱未完成稿共211页,书前还有不少李孝光的图片资料,有李孝光仅存两件的手迹,有故居照片,有《乐清淀溪李氏谱》书影,还有著名的五峰山、李孝光墓等等他在田野调查时拍来的图片资料。为李孝光,他真是花了很多心血和下了苦功夫。

接着他又在朋友的陪同下,去探访了李孝光墓。在这一年春节探亲的短短时间中,他一共到了李孝光墓5次,将《乐清文物》上李孝光墓碑拓片注释中的缺字补齐,并且还发现了碑文中的错误。

师友的帮助

不可否认,文史的考证有时的确很像是福尔摩斯在破案。

李孝光,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温州乐清县淀村(今为大荆镇五峰社区田岙村),卒于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十月十六日,享年六十六岁。《元史》中有他的传记。

马哲全通过一些老资料与新资料的相互考辩,比较有力地得出了李孝光享年66岁的结论。

但马哲全管不得这么多,直楞楞地冲上去了。

不修边幅的马样板

记者黄崇森文/摄

马哲全是乐清市大荆人,多年前在市与父亲开了一店,专门给中小企业提供服装“打板”服务,生意十分红火。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闯进了乐清乡邦文化研究这一领域,并且一出手就做了一件学术含量颇高的事,给元代乐清文学大家李孝光编写年谱,现在已拿出一部20万多字的书稿,并且已考证出了李孝光生平的一些疑难问题,让不少比较专业的人士刮目相看——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生卒年费那么老大的劲干啥?但如果对一位文学大家的研究连生卒年都有疑问,其一生的行历便是处处有疑问,其他的研究更是很多没法坐实。可以说生卒年是很多研究的一个基础和起码的基点。

但他妻子和父母不乐意了,他们觉得马哲全实在莫明其妙,挤出挣钱的时间去干那不挣钱的事。并且还要放下两个读小学儿子学业的任务。

但要真正完成这部年谱,马哲全显然还有很多的事要做,不过他已做好了思想准备。

翻开这部20万多字的《李孝光年谱》(未完成稿),里面又有马哲全近段时间改注的笔迹。

譬如李孝光的生卒年,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几部书说法就各不相同,让普者很困惑。《元史》上说他是53岁去世,流行的《中国古典文学选》说是52岁,《历代名人生卒录》说是59岁,而《杨维桢年谱》则说是64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