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人体低温保存 科技发展引领未来
专访国内首例人体低温保存者丈夫:我认为她只是“暂停”了。2017年5月10日晚,山东济南,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桂军民和刚刚做体低温保存手术的妻子展文莲进行最后的告别随后,展文莲的身体被转移至零下196℃的液氮罐中长期保存。
在病房外待命了四十多个小时的临床响应团队迅速介入。10分钟后,经过注射抗凝血药物,启动呼吸机和心肺维持设备等处理,展女士被等候在旁的救护车转移至这里,进行灌流和血液置换操作。
在特制的低温手术台上,通过颈部和股部两条血管通建立体外循环,展女士的体温被逐渐降至18℃,随后血液逐渐被不同浓度梯度和成分的冷冻剂替代。使用冷冻剂替换掉血液是因为血液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在冷冻时会产生冰晶,组织形态;而在不同温度选择不同成分的冷冻剂,则是为了降低在降温过程中冷冻剂可能产生的渗透压损伤。
最终,展女士在一台由电脑控制的深度降温设备上,逐渐降温到零下190℃,在与亲属最后告别后,被转移至零下196℃的液氮罐中长期保存。
妻子患癌症去世,选择将妻子遗体做低温保存的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当时为何做了一个异乎的决定?我们记者独家采访到了死者的丈夫。
桂军民,是一个体育学校的上班族,妻子生前,也只是银行的小职员。两个人的家庭,算不上有钱人,而为了给妻子治疗,一家人已经花去了不少积蓄。桂军民告诉记者,一开始自己也没有想到,低温保存这个听上去就很高端的项目,能够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聊天。
“跟医生聊起这个话题,就说人去世以后怎么办?他就讲了,说你了解不了解这个低温保存,我说我了解过。”桂军民告诉记者。
5月8日凌晨4点,49岁的展女士在齐鲁医院的病床上,停止了心跳和呼吸。但在弥留之际,她还要接受一场手术,让她可以被低温处理,并被放进冷冻舱。
接受低温保存遗体的妇女展文莲,两年多以前,一次偶然中,她被查出得了晚期肺癌,而且迅速恶化,后来头部也受癌细胞的感染。直到两个多月,彻底停止呼吸,进入冷冻舱低温保存。
桂军民说:“我问她可不可以,到一个地方睡觉,她说好。即使我们不做这个,当时也是要去签捐赠协议的。”
进行了三天的降温处理之后,展文莲被头下脚上地放进了特制的液氮容器中,容器中的温度常年保持在零下196度。丈夫桂军民说,在他的中,妻子如今的处境,不能算是死亡,最多算是“死亡暂停”。
桂军民告诉记者:“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不认为她已经去世了,我只认为她短暂的休息一段,只是暂停了。”
桂军民介绍说:“没有花多少钱,具体的不方便说,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我们能承受得起,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公益项目。”
接下来,妻子将在这个冰冻舱里“沉睡”,而且时间未知。但桂军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妻子一定可以“”,“我希望她醒过来的时候,这个病是可以治疗的。”桂军民说。
不过,桂军民也有自己的担心,一旦妻子真的复活,她又该怎么面对新的生活呢?桂军民说:“比方说伦理问题,她复活了我都不在了,这是完全可能的,再一个,她复活后她的记忆,只停留在现在,将来几十年的记忆是个真空,其实她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