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重要:只有创新 才有未来——一论推进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  山西日报重要:只有创新 才有未来——一论推进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  不仅起点更高、力度更大,而且落点更准、内容更实科技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未来

山西日报重要:只有创新 才有未来——一论推进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

  山西日报重要:只有创新 才有未来——一论推进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

  不仅起点更高、力度更大,而且落点更准、内容更实。此次大会无疑是我省在新常态背景下对未来发展道的一次历史性选择。

  选择科技创新,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山西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全面创新的巨大力量。

  与新常态相比较,因煤而兴、因煤而困曾是山西经济发展的一种固有形态。囿于对资源的严重依赖,长期以来,煤炭市场的冷热决定着山西经济的起落沉浮。2014年,我国煤炭行业迎来最为困难的一年,在行业周期性的兴衰中,山西经济再次首当其冲,不仅P增幅出现断崖式下滑,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排在第24位。据估测,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煤炭消费增速将由前10年年均10%左右回落到3%左右,煤炭需求增速放缓将成为新常态,这就意味着,一煤独大的消耗资源型发展模式不仅面临眼前之忧,更有长远之虑。

  除了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问题是另一个难以承受之重。目前,我省万元P能耗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绝对值位于全国前列。2014年,山西支撑系统在全国排第27位,系统排第29位。多年来的高强度开发,造成了经济发展与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困局难以摆脱,生态欠账不断积累,水、气、土壤污染治理任务繁重。今天,固有的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使我们面对着上、经济上、生态上、民生上的“立体性”困扰,任何单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方式都将于事无补。

  是被动等待,还是主动作为?现实告诉我们,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山西经济要想踏上可持续发展之,必须背水一战。

  习同志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放眼当今中国,资源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正在分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运行虽稍有回落,仍在意料之中、合理区间,但若从个体分析,则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东部地区由于科技创新程度较高,经济走势已经开始企稳向好,对新常态下爬坡过坎信心十足;能源资源类地区则在新常态下显得难以适应,举步维艰。

  从“九五”期间开始,我省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截至2013年,煤、焦、冶、电及其配套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依然高达86%以上,增加值占比高达94%,究其原因,资源型产业越调越重的困局背后,是观念机制的守成与产业技术的瓶颈制约。

  作为典型的资源大省,长期以来,山西饱尝“资源”带来的。我省经济增长的每一次波动,都会对技术、人才、管理、资金等创新要素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不仅挤走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而且挤走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动力。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一项科研项目常常在付出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前期成本后,几年下来,依然需要人、财、物及时间上的继续投入。为官一任,P数值始终是地方为政者有目共睹的政绩体现,与创新型经济相比,资源型经济具有的短、平、快的属性,可以在短期内反映到地方P数值的变化当中,此时,要面子,还是要里子?对二者的取舍之道,实际反映出的是为政者的政绩观。有研究表明,2005年,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曾达到74.66%,之后又逐步回落到2010年的39.04%,究其原因,既有资本对煤炭产业暴利的追逐,更有各级为政者对P指标的追求,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科技创新航帆不张,动力不足。

  今天,“六大发展”是我省实现富民强省的战略选择,煤与非煤是山西经济所面对的两篇大文章,无论是哪篇文章,最终都离不开来自科技创新的同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我们在这条发展之上到底能走多远。

  目前,我省经济运行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开始出现向好态势,煤基产业方面,“六型”转变、“兴煤”是省委、省为煤炭行业提出的破题之策。对此,省委王儒林强调:“煤是山西最大的省情。摆脱资源依赖,不是不要煤,而是要用好煤。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兴煤的新子。”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相信通过科技手段,分级,梯级利用,资源将会真正成为一种比较优势,我们这个资源大省一定能成为新型综合能源。非煤方面,科技创新对我省新兴产业推动作用开始。数据显示:一季度,我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9.5%,同比加快51.9个百分点。除此之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其中,工业非煤产业投资增长16.2%,工业非传统产业投资增长23%,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3.9%。在投资带动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年超越煤炭、冶金行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三大动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生成。

  在下行压力下孕育生机,在中曙光初现。尽管如此,我们必须看到,在转型道上,我省创新驱动面临的现实课题依然严峻而迫切,诸多技术瓶颈与体制屏障仍有待突破。无论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之难,“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失之痛,还是科研平台建设的落后稀缺,亦或是大众创新的成长之艰,都让我们这个科技小省的地位显露无疑。同时,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多项创新指标居中部六省末位,科技投入规模离原始性创新要求还相距甚远,研发投入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可见,科技创新能力与我省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还相距甚远,这既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面对,更有待从的高度去解决。

  新常态,新思维,新动力。全省科技创新推进大会上,省委王儒林明确指出:“要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创新摆到发展全局的核心。”科技创新是摆脱资源依赖的迫切需要,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只有创新,才有未来,今日山西,把科技提到什么高度都不过分。

  功成不必在我。实现科技领域的突围是转型山西的决胜所在,不创新,无出,想创新,就要有闻新则动、见新则喜的文化,要有自己栽树、后人摘果的,要有久久为功、不计一时得失的决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科技创新是新常态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让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树立起以科技创新论英雄的政绩观,任他八方来,我只一去,横下,闯出一条,奋力走进“创时代”!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山西或聚焦山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网山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网山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非中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后三篇】长治市常委会党组及机关召开“严以修身”专题学习研讨会 李年善出席并讲话

  【后一篇】长治日报评论员:必须以零的态度惩治——四论落实“两个责任”层层剖析反思

  中央机构 机构 国家 国务院 最高 最高人民检察院 政协机构 党派 群众团体 驻外机构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110报务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