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科技知识  未来

苏宁金融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强强联合 共建金融科技实验室

  11月30日,由苏宁金融研究院(SIF)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的“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财政部金融司司长王毅、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总裁董俊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中关村银行行长肖瑞彦、重庆信托公司总裁窦仁政、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黄金老等100多位嘉宾共襄盛会,论道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等热点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在开幕致辞时表示,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暨苏宁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论坛,以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作为主题,深入探讨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其问题,致力于为优化中国金融结构把脉、为中国金融未来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发表演讲时表示,放在金融科技大场景当中,“普惠”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什么样的新技术可以促进普惠得到实现?第二,什么样的新制度、新规则、新系统可以促进普惠的实践?第三,当普惠成为一个初心,成为一个目的的时候,怎么样能够带来金融科技普遍利用?

  他认为,今天to C端的金融服务,是在金融科技当中爆发的产物。C端是分布式结构大量的消费,每一个C端都是自己独立的利益承载体和独立的社会利益链条当中的反映者,如果谁愿意给好处,一定会把其金融需求、金融活动、财富管理放到链条上。普惠的来临,首先如果有工具,有追求,一定是在to C端打开,而不是在to G端。只有给to C的普惠,落实越多,实现越多,数字化场景的第一步才能实现,才可以实现数字化的升级改造。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提出了评价中国金融进步的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金融的演进、提升。评价一个政策、一种技术、一个制度安排的对错,要看它是否推动了我国金融功能的升级。今天我们正由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金融功能走向融资和财富管理并重的时代。 

  第二个标准是金融的效率和安全。投资者是聪明的,在购买股票的时候会权衡风险和收益。但是有一个前提,所披露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做假账、说假话,不能有违法行为。在保证市场的透明度前提下,投资者必然会根据披露的信息来进行市场判断。只有极个别的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他们带来了市场的活跃。所以,第一,要强制性地披露真实信息。第二,要对投资者有回报。 

  第三个标准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体现了公平的原则,相比于绿色金融和比特币,普惠金融是有逻辑生命力的。科技的出现使得金融的平台得到了无限的扩展,它的服务链条得到了扩展,成为了一个没有边界的平台。普惠金融重点在普,“普是权利,惠是可能”,把“惠”作为重点就脱离了初衷。 

  要想使普惠金融符合这三个标准,就要积极地推进,积极地创新。

  “没有金融科技,做不成或做不好普惠金融。”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黄金老在论坛上表示,普惠金融,普的背后对应海量客户,要找到低成本服务海量用户的办法,如果没有基于数据的精准营销,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从风控的角度讲,金融机构和海量客户是不见面的,天南海北,必须要利用生物特征等新技术进行用户识别,做好用户KYC。惠是指要惠及用户,要把价格及费用降下来,需要金融机构降低综合成本(获客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金成本等),这离不开人工智能、云服务等金融科技的进步。“科技,或数据,使金融变得更简单。”

  黄金老介绍,金融科技+场景金融=普惠金融,这是苏宁金融的发展逻辑。苏宁金融已成长为一家全场景融合发展的金融科技公司,今年9月30日完成100亿元C轮融资,致力于把供应链金融、微商金融、消费金融、支付、财富管理服务,像水一样渗透到企业的生产流通、消费者的生活交易环节等各个场景之中。旗下苏宁金融研究院于2015年11月成立,聚焦金融科技、消费经济的研究,设有数据风控、区块链、物联网金融、人工智能、金融云等五大实验室,已获得数十项金融科技专利,是江苏省最大的金融研究院和金融科技人才聚集地,入选CTTI(中国智库检索),获批承建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本次会议特设立两个圆桌论坛,主题分别是普惠金融“圆”与缺、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破局,先后由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罗煜主持。

  重庆信托公司总裁窦仁政在圆桌环节表示,有顶层设计,有监管推动,有机构发力,有政策配套,助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这几年普惠金融的实践解决了我国金融服务突出的问题,即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提高了农村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法律合规部主任鲁政指出,由于技术的推动,特别是金融科技力量的加入,今天的普惠金融所解决的问题、针对的对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魏冬表示,普惠金融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大数据的应用,摆脱了过去依靠财务报表的方式。客户识别是关键环节,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在海量的客户中把不好的挑出来,把好的拿出来支持。 

  乐赚金服创始人王伟认为,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最大的亮点是在移动支付方面,我国在电子钱包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国际战略一处处长吴志峰表示,要通过金融技术解决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 

  对于普惠金融的普和惠能否兼顾,专家们一致认为,普在惠前,先普后惠。普惠金融的关键在于风控,风控是对用户客观风险的主观识别。所以,一个金融机构眼里的高风险用户可能是另一个机构眼里的低风险用户,背后对应风控能力的不同。金融机构做普惠金融,更多的是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把眼中的高风险客户比例降下来,让风控真正去反映客户实际的风险状况。

  金融科技如何助力普惠金融破局,在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看来,普惠金融和传统金融比,和传统银行业从事的金融活动比,最大的不同是服务的客群不同。第一个是中低收入人群,过去银行服务不到的群体;第二个是大量的小微企业,也是过去金融机构没有服务到的角落。这两类客群最大的特点是“三缺”,第一缺信用,第二缺信息,第三缺信任。把金融科技应用到普惠金融领域,可以解决一部分“三缺”的问题。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认为,普惠金融不单单是中国的事情,其他国家同样面临。中国互联网、手机的接入度非常高,但在拉美很多地区普及率很低。大数据积累在拉美同样存在诸多困难。未来希望通过技术的发展,通过项目的积累,能够把以前不能开发的客户升级成为现有的客户,推进普惠金融。 

  北京金控集团战略创新部总经理徐河军指出,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要做好三点:第一,守初心,金融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金融的方向盘;第二,建设施,服务于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数据资源建设;第三,搭平台,如搭建小微企业融资综合平台、财富管理平台等。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薛正华表示,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有两个全球领先,一个是移动支付,另一个是普惠金融。 

  中诚信征信总裁闫文涛认为,普惠金融之所以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就是对于风险识别的程度在迅速提升,利用时下正热的区块链等新技术,可及时将风险披露出来。 

  在本次会议现场,苏宁金融研究院(SIF)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院(IMI)联合发布《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报告(2019)》,一方面,基于苏宁易购大数据,详细解析了2019年发生在你我他身边的消费升级态势;另一方面,量化分析了全国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消费升级。从2019年居民消费升级综合水平来看,北、上、浙、苏、粤位居第一梯队。从2018年和2019年的对比来看,陕西从第二梯队跌入第三梯队,湖北、重庆、安徽、广西排名大幅提升,辽宁、河北、黑龙江名次有所下降。 

  据了解,自2017年起,基于苏宁易购大数据,苏宁金融研究院每年联合第三方智库发布《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报告》,基于不同维度对中国消费升级水平进行科学度量,在数据中发掘消费潜力,在变化中探求消费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当日,苏宁金融研究院(SIF)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逐步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一揽子战略合作机制。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组织开展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等领域的课题研究,联合对相关领域的数据信息与发展动态进行长期预测跟踪分析,逐步搭建数据平台和知识信息共享平台,倾力打造金融科技实验室,共同浇灌金融科技之花,结出普惠金融之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