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杂谈

学校推荐App禁与成绩评优挂钩

  本报记者 任敏

  学习用App,上网课用App,甚至打水、跑步都要用App……学校开发App虽然“智慧”了,但也存在开发太多、使用不当、有害信息等问题。近日,首个全面规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发布,明确严禁教育App强迫用户授权提供个人隐私信息,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推荐使用的教育App,不得与学分、成绩和评优挂钩。

  200余App危害身心已下架

  教育部、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出台《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对覆盖各学段教育和各类教育App进行规范。依据意见,教育App大致分为市场竞争提供、师生自主选用;学校企业合作、学校组织应用;学校自主开发、部署校内使用三类。

  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部分专门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出现过度娱乐化、低俗、性暗示内容泛滥等乱象。有关部门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互动作业”“同学帮”等十余个违法违规平台,下架了200余款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应用。

  今年3月,教育部开展了教育App的专项调研,抽取了300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其中高校100所、教育部直属单位10个、教育行政部门62个,职业院校中小学128个,调研教育App的发展和应用状况,并收集新闻媒体报道,系统梳理教育App存在的问题。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介绍,89所高校App数量都在5个以下,也有少数高校开发引进的App超过了20个,存在App泛滥问题,给师生造成困扰。

  选用App应征求师生家长意见

  意见明确,以未成年人为主要用户的教育App,应当限制使用时长、明确适龄范围,对内容严格把关;面向各教育阶段实施培训的教育App应当对提供服务的主体进行审核、登记。

  教育App提供者应当建立覆盖个人信息收集、储存、传输、使用等环节的数据保障机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不得以默认、捆绑、停止安装使用等手段变相强迫用户授权,不得收集与其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与用户约定,不得泄露、非法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选用教育App应征求师生、家长意见,并经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推荐使用的教育App应当遵循自愿原则,不得与教学管理行为绑定,不得与学分、成绩和评优挂钩;对于承担招生录取、考试报名、成绩查询等重要业务的教育移动应用,原则上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行运行管理;确需选用第三方应用的,不得签订排他协议,或实际由单一应用垄断业务。

  雷朝滋表示,还应加强教育App整合共享的统筹管理,严格控制本单位教育App的数量,同一业务、不同层次不得开发多个App。将开展教育App的专项清理,集中治理利益绑架、信息泄露、低俗信息等问题,为广大师生营造清朗的网络学习空间。

  “人脸识别”应限制规范

  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脸识别类应用开始进入校园,对此,雷朝滋表示,“有些AI进校园的时候确实有人脸识别,我们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研究。学校对此应该慎重,这其中既有数据安全,又有个人隐私。应该加以限制、加以规范。”

  教育部将启动专项整治,要求教育App采集个人信息应遵循最小化原则,大范围采集个人信息应经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同意,第三方App采集个人信息应与学校签订数据安全协议,同时不得向用户重复采取个人信息,严格限制采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雷朝滋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制定教育App的标准规范,细化落实工作要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