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科学

当科学家应当利用魔术来研究动物思维时......

一组研究人员在一篇新发表的论文中指出,科学家应当利用魔术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智力和感知能力。这个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人类和动物都会被同一个幻觉所蒙骗,研究效果将尤其出色。

本文原文作者乔治•德沃斯基表示:“我一直不是很喜欢魔术。魔术确实很有意思,但总让我觉得有点受到了冒犯。我被魔术师蒙骗时,总感觉他们不知用什么伎俩入侵了我的大脑,对我的认知薄弱点进行了利用。就好像我的大脑被黑客入侵了一样。”

说实话,魔术师们利用眼花缭乱的手部动作、五花八门的干扰手段和各式各样的幻觉,想达到的正是这一目的。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我们的大脑的确不是完美的,难免会受到这些伎俩的蒙骗。

不仅是人类会受魔术蒙骗,许多动物也容易上当受骗,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是件好事,魔术可当作一种研究动物思维、行为和感知能力的工具。

魔术涉及的心理学为科学界提供了一件强大的方法论工具,可以用来测试多种物种的感知盲点与认知障碍。研究动物是否也会被能够蒙骗人类的魔术效果所骗,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研究注意力、感知力和精神‘时间旅行’的绝佳契机。

这个想法其实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异想天开。过去十年来,随着科学家在研究动物时采用了越来越多的魔术效果或魔术手段,这一概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中指出,许多研究人员都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在实验室中使用了魔术。这些实验当然不是为了哄动物一乐,而是为了考察动物对于这些逻辑不一致现象的反应。

虽然算不上新颖,但利用魔术研究动物认知能力是个了不起的想法,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利用视觉幻觉等‘欺骗’手段研究动物和人类的认知和感知能力。事实上,‘欺骗’可以说是认知研究领域的中流砥柱。

这其中的核心理念是这样的:如果某个魔术花招既能蒙骗人类、又能骗过动物,就说明人类和动物在心理、认知和感知能力上一定存在某些共同之处。受这种思路的启发,科学家不仅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展开比较,还能将存在亲缘关系的动物物种进行比较。除了证明某些物种拥有某种能力之外,魔术还可以凸显不同物种在感知力、注意力和智力方面的差距。不仅如此,这些实验还可以引领科学家,开创全新的研究领域。

“会被蒙骗”居然能说明动物拥有智力或其它能力,这听上去似乎有些离奇。但事实上,无论是人类、狗还是鸟,但凡会被蒙骗,就说明他们对结果有一定预期。而我们之所以会有预期,说明我们会对过去的事情进行反思,我们知道事情应当会如何发展,也会对未来的事件进行预测。

有趣的是,不同物种认知能力上存在的差异说明,某些物种也有专属于自己的魔术花招。例如,前面提到的论文作者提出,有些鸦科鸟类会偷偷将食物藏起来,同时还会做些“假动作”,对那些想投机取巧的偷食者造成误导。黑猩猩也会“将目光从自己想要的东西上移开,好转移竞争者的注意力。”

靓狗疑惑

能够耍这些花招,说明这些动物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复杂程度。例如,它们知道有其它思维主体的存在,并且有“物体恒存”的概念,即在某样物体离开视线之后,可以在脑海中形成该物体的形象,并且一直留存在记忆中。

但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动物在上当受骗后,并不会用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惊奇或困惑。那么科学家要如何得知某只动物是否上当了呢?文章作者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测量动物在思考这个花招上所花的时间。如果“与一般事件相比,动物观察某起时间的时间要长得多,”就可以认为这起事件令动物感到惊奇了。

另一大挑战在于,并非所有物种与人类互动的方式都是相同的。例如,鸟类似乎对这类实验很感兴趣,但黑猩猩就对此兴趣索然。科学家希望,未来的研究人员可以在对动物思维的研究过程中使用更多的魔术效果。

至于这些实验可能存在的伦理学风险,其实唯一的问题可能只在于‘把动物圈禁在实验室中’这一基本伦理学问题。

这点说得不错。科学家在开展动物实验时,必须始终牢记“3R”原则: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和替换(replacement)。无论在动物身上开展何种实验,都必须遵照这些基本原则,不能失了体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