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一语成谶?新政下,2类房或“贬值20%”,房多不一定是好事
国人爱买房,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连德媒都曾经报道过,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房地产大国,房地产市值高达65万亿美元,买房平均年龄只有29岁,放眼全球都是最年轻的。而且,中国人是少数敢于把工资收入的8成都用来买房的国家。我们在买房上所加的杠杆,更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想象的——我们仅用了20年时间,就走完了美国40年才走完的高杠杆之路。
这种近乎于“釜底抽薪”式的投资方式,让很多世界级经济学家都表示“担忧”,因为这种完全不考虑后果的投资买房方式不仅是不科学的,更充满巨大的潜在风险——风险一旦降临,将会有数以万计的家庭束手无策,无法抵御,只能“干瞪眼”。
中国人为何独对投资房产有着“浇不灭”的热情?很多国际级经济学家可能搞不懂,但热爱投资买房的国人都心知肚明:其一,受“买房安居”传统思想影响,一方面是传统“有房好讨老婆”的思维作祟,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租赁市场确实发展不给力,买房与租房虽然都能解决居住问题,但有房的人显然更“靠谱”;
其二,就是房产无可替代的低投入高回报投资“造富”能力。统计数据显示,过去20年中国平均房价上涨了近4倍,众多一二线城市核心优质房产短短十年甚至上涨了20多倍。十年前购买一套房产花费仅需二三十万,但是哪怕放在那里不动,仅十年时间,30万就会躺着暴涨至600万,毫无疑问,买房是普通人可以参与的最好的投资渠道,尤其是在极度缺乏安全、稳健投资渠道的背景下;
其三,房地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各地方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造成了亿万国人认知上的一个重大“错误”:国家发展离不开房地产,国家“不会让房价下跌”。因此,只要有钱就大胆地买房,无论到任何时候,投资房地产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种种信号显示,属于房地产的辉煌时刻过去了,买房“造富”时代也基本终结了!
其一,国家三年多的“房住不炒”收紧调控,前所未有地“削弱”房地产的投资价值,房价日趋稳定,买房投资也开始“不赚钱”
我不止一次说过,当国家高喊出“房住不炒”时,其实就等同于承认了“房价过高”的事实。从这一刻开始,也就意味着中国楼市的“变天”:过去不管房地产对经济有多少拉动作用,但房地产最终都要回归居住本源。这意味着靠投资房产致富的时代落幕。
事实上,过去三年多的调控也让很多人“尝到”了改变后的痛苦。调控不断加码,各地具有投资价值的房产,要么被各种“限”字类措施“锁死”,要么被高压调控打回了原形,很多热衷于投资炒房的人都经历了“买房大赚”到“买房不赚钱”,乃至“赔钱”的现实。尤其是环京的燕郊等地,一纸政令更是让发出的投资价值迅速滑落,有人2017年以200万高价买房,到今天挂牌150万都卖不掉。
“房住不炒”纳入基本国策,而且2018年国家还喊出“遏制房价上涨”,2019年首次提出“不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拉动经济发展的手段”,都释放了极强的“投资炒作房地产时代终结”的信号——豪赌政策松绑是痴心妄想,继续投资炒作房产,更多的人终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其二,房屋总量、人口、经济等基本面决定了,未来房价难以大涨,投资买房不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房屋总量:都说影响房价的核心因素是供求关系,其实仔细核算会发现,中国早在2017年就告别了房屋短缺时代——全国城镇居民户均拥有住房数已经高达1.5套,中国家庭拥有住房率更高达96%,户均接近40平的房屋面积,更坐实了“房地产不再是刚需”的说法。
人口方面:过去10-20年,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每年2000万农村人口洗脚进城的城市化进程确实在催生庞大的购房需求,在推动房价不断突破新高。但是再看当前阶段,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购房主力人群20岁-45岁的群体真正意义迎来“拐点”。未来楼市在极度缺乏购买力的前提下,房价还能延续过去的疯狂吗?答案已经摆明了;
经济方面:过去十年,中国经济迎来腾飞,中国也毫无悬念地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总是阶段性的,高歌猛进过后,必然是低速运行,这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打不破的魔咒。中国也一样。事实上,在过度追求经济高速度发展的背后,我们过度依赖房地产,产生的“后遗症”更不可忽视的。未来十年,经济能否再迎一轮高速发展,答案是明确的:国家顶层对经济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定位,其实已经给出了信号,靠房地产拉动发展起来的经济使命已经完成,未来发展的重心已经改变,房地产已经被“抛弃”,实体、高科技的发展才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新利器。
其三,诸多专家、大佬不再看好房地产的投资前景
地产大佬郁亮说,房地产高歌猛进的日子结束了,白银时代特征趋于明显。房地产彻底撕下了“暴利”的标签;地产大佬孙宏斌也发出悲观预警,调控的威力不可小觑,未来房地产将进入利润下滑、需求短缺的时代,开发商做好分内之事,筑牢财务根基,尚能扛过一时,一味激进发展,或付出惨重代价;大佬王健林更直言不讳,国家强调控,人口结构性改变带来的住房需求旺盛时代过去了,未来房价上涨的空间严重不足,期待上一轮的飙涨再来一次,是不现实的。
大佬们是感知风向的第一人,他们或抛售手中的房地产业务,或发出悲观情绪,或去地产化彻底转型,归根结底是看到了房地产的“天花板”。对于地产大佬而言,房地产的投资价值在下滑,对于亿万普通民众,我们更要认清这个现实。
曹德旺一语成谶,房产投资价值日渐式微,
曹德旺4年前曾经说过,房子就是一堆砖头水泥,根本不值钱。这话搁在房地产迅猛发展,房价突飞飙涨的时期,是荒谬至极。但是当一切归于平静的时候再看,却堪称一语成谶。砖头水泥等垒砌成的高楼大厦本身确实不值钱,而且随着年代的更迭,房屋自身是不断贬值的,是不断的交易和附加在其上面的教育、户口、婚姻等各种资源使其不断增值,但当国家开始出手“锁死”房屋的交易属性,限制购买自由,不准投资加杠杆的时候,其实就意味着很多房子的投资属性大大降低。
两条国家“新政”下,房产的造富能力再遇重大挑战
最近国家又发布了两条“新政”,更坐实了房地产大势已去的事实。第一条新政:国务院明确,未来棚改退场,旧改接棒登场。这意味着,过去5年拉动全国房价新一轮上涨的核心动力彻底结束了,尤其是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未来楼市的发展前景堪忧;第二条新政:最高法意见指出,引导房产交易回归居住属性,防范炒地炒房投机行为,发挥居住权制度扶弱、施惠的社会保障功能,依法保障优先承租权人和居住权人的合法权益。
为什么说这两条新规坐实了房地产大势已去,房产的投资价值下滑的事实?有两方面根据:第一,棚改这个推动房价上涨的核心因素退场,无异于楼市的一条粗壮的大腿“瘸”了,毕竟过去这一轮从一线到三四线城市绝大多数房子房价的上涨,最核心的推动力是棚改;第二,最高法明确要“引导房产回归居住属性”,这还是历史首次,说明国家打击房产投资投机属性的决心很大,最高法罕见提出“意见”,实则相当于是国家明确喊话,其现实意义不容轻视。
新政下,2类房子或“贬值20%”,房多不一定是好事
房地产专家、经济学家陈海滨说,新政下,未来中国90%的城市,95以上的房产会失去投资价值。尤其是2类房产或直接“贬值20%”。个人认为这种说法绝非空穴来风,一则,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很明确,城市群、城市圈概念越来越强,这意味着只有少数城市有巨大发展潜力;二来,全国但凡有投资价值的城市统统迎来了重拳调控,核心地段的优质房产更是被调控“拿捏住”了,这加剧了很多房子的投资价值的缩水。
第一类是:三四线“三无”房产
经济学家马光远说,三四线购房需求衰弱,人口外流,各类资源优势不突出,毫无投资价值。他还直言痛斥,“炒作三四线城市房产是丧尽天良”。个人非常赞同马光远的这种观点。三四线虽然过去这一轮“补涨”房价居高位,但不代表其就有投资价值,尤其是无人口流入、无产业支撑、无资源优势的三四线城市,过去几年房价飙涨了50%以上,但未来随着棚改的退场,随着购房需求的缺失,随着国家定位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这类房产或走向“下跌”通道,保守估计贬值20%以上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类是:各类城市的各种“伪刚需房”。何为“伪刚需房”?其实就是随着房地产火热,开发商炮制出来的各类投其所好的投资性住房,比如养老地产、旅居地产、老年公寓、海景房等,这类房产通常地理位置不好,拿地成本较低,而且基础的配套不完善。比如这几年热炒的西双版纳旅居房、山东威海海景房、巴马养老房等。这些房产多半都有过度吹嘘、过度炒作、过度包装的嫌疑,随着房地产投资大潮的退去,这类房产势必会现出原形,房价贬值20%甚至更多,都不奇怪。
类似这样不断贬值的房子,囤积再多,持有再多,也不一定会赚钱。相反未来随着房地产税、空置税等长效机制的落地,这类房产或还要支付更多的税收和管理费用,成为名副其实的“烫手山芋”,这样的房子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大家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分辨,不可盲目买入。
- 标签:快活城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6月第1周:东莞一手住宅网签小幅下跌,片区网签量冠军易主
一手住宅 。 。。 二手住宅 上周东莞二手住宅挂牌价为2.93万元/㎡,环比上涨0.1%。…
-
多得阿伯震天呼!白鹤洞鹤园社区开启三餐投喂模式!芳村何时解封?
01三餐免费 鹤园社区隔离条件大改善 6月8日下午,领导们一行首先来到荔湾区白鹤洞街鹤园社区,实…
- 铁建雄图丨再揽地465余亩,贵阳铁建城开启“千亩大城”新时代
- 首套5.6%,二套5.7%!杭州房贷利率三级跳!
- 婚前的房子,婚后属于共同财产吗?
- 楼市变盘在即,买房注意避开这几类大坑!
- 补偿方案已出,涉及约15000㎡!九江又一片区将房屋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