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科学

善于从科学的角度把握思政课

善于从科学的角度把握思政课

  习总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对讲好思政课作出重要论述。思想课是讲思想、讲的课。如何讲?“政者正也”“政在养民”,民心是最大的,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思政课要善于用科学性讲好性,把党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地位讲深讲活,引导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学生方正为人、平正处事、守正创新,心系“国之大者”。面对“两个大局”与“两个百年”目标的交织方位,面对国际思想交锋和国内学生的代际更迭,让思政课进一步把握规律性、增强长效性,是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重要课题。

  高度决定格局、角度改变观念、尺度影响效果,要从高度、角度和尺度上把握思政课的科学定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尺讲台关系千秋伟业。我们要善于以“代”和百年为计量单位,而不仅以“年度”为单位对新生代、新青年思政教育的千秋大计进行战略性、创新性的科学规划。习总指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思政教育是一门科学,立德树人有自身的规律,知书而达礼,而成才,比成器更重要。与之相应,思政教育是价值尺度与科学尺度的统一,是让道理、法理、情理发人深思、引人入胜、沁人心脾的艺术。讲思政课首先要有具有穿透力的思想,并用科学的方法为思想插上勤思善想的翅膀,以亲和力、吸引力、感召力达到讲的目的。思政课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教育、技术教育、技能教育,而主要是价值观教育和成“人”教育,是增强学生对党和群众的深厚感情、增长为国为民服务才干的大学问,因而是“无用之大用”。

  坚持小思政与大思政相统一,把握科学规律。小思政和大思政,都以求是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规律为遵循,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爱党、爱国、爱民。思政课教师作为灵魂工程师,要善于从科学的角度讲活理想信念,讲透规律,触及灵魂,震撼心灵。习总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百科全书式的科学体系,抓住了本质规律,理论具有彻底性,因此能说服人。也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所以要理直气壮讲,有底气、充满自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揭示了中国历史规律、规律、人民战争规律和历史周期率,《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对党的领导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立体式反映,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则揭示了德治规律与法治规律,展现了自律、纪律、法律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用生动的语言和经典的案例讲透这些规律,自信就更深厚,信念就更持久。

  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培养科学思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为学生分析复杂难题、正确认知人生、科学判断形势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就是授人以渔。无论是课程思政还是思政课程,都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提高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学生的心声,要善于把学生的问题转换为学术问题,回答学生困惑,回应现实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耐挫力和审时度势、明辨是非的本领。我们可以从方的角度阐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领导学的角度讲好党的品格、精神和历史经验,以故事形式讲明实事求是也是一种实践思维和工作本领,统一战线是一种宽广的系统思维和协调能力,自我精神蕴含了自我反思的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生动体现。我们还可以剖析党在百年征程中从战略上抓住主要矛盾,制定科学的政策和策略,应对风险挑战、攻坚克难的宝贵范例。这对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和战略思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具有长远意义。

  坚持教室的思政课与“行走的思政课”相统一,用好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功能主要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知行合一才是思政课的价值归宿。习总语重心长地提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探索“行走的思政课”指明了方向。与教室里的传统思政课相比,“行走的思政课”犹如新时代的“讲习所”和“传习录”,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经风雨、见世面,把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和旧居旧址转化为思政教育的鲜活课堂,把丰富的改革开放标志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共同富裕示范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实践基地等转化为学生的生动教材,把基地讲解、教师点评、案例分析和师生互动结合起来,学、思、践、悟“四位一体”,让学生看到“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艰辛、“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执着、“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在了解国情中增强爱国情怀、在研学“四史”中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在体验民生中增进群众感情、增强为民本领。如此,学生才能当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