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科学

硬科技的概念如何从西安走向全国?

硬科技的概念如何从西安走向全国?

  巧的是,这一概念的诞生和传播历程,也是我国从热衷商业模式创新、赚快钱到关注核心科技实力的时代变迁过程。

  在当时,米磊深知中国科学院每年有大量优秀科研成果,但并没有很好地转化成生产力,获得具体的工程化应用,国内迫切需要懂技术、有耐心的投资人去更好地衔接科学技术和商业应用,并尊重硬科技企业的发展周期,愿意陪伴其成长,对原创技术项目进行长周期培育。

  于是,他萌生了发展硬科技的想法,立志推动和探索硬科技理念,期望引导社会公众聚焦硬科技成果转化。

  2016年,在中科院“十二五”科技成果展期间,米磊博士向走到西安光机所中科创星展台跟前视察的总理解释了硬科技概念,迅速获得政府高层关注。经过六年萌芽和孕育,从地方政府到国家层面,从资本界到学术界,硬科技已在祖国南北流行。

  北京、深圳、杭州、广州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鼓励发展硬科技,吸引了社会和媒体的极大关注,而硬科技,也正式成为西安追赶超越的新名片。

  要知道,围绕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西安先后出台了《西安市发展硬科技产业十条措施》、《“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等支持政策,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创新创业。“硬科技”也连续三年被写入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集中突破一批制约全省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激活硬科技创新力量。

  在北京,2017年发布《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强化面向硬科技的创业孵化服务,建立完善硬科技创业项目发现、筛选、评价、培育和推进机制。

  在深圳,2018年主办中国科学院应用成果展暨中科院硬科技STS双创项目路演,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开始越来越多地认可硬科技,关注和投资硬科技。

  到了这几年,国内学术界对硬科技的思考越来越多、关注度越来越高,科研机构和企业围绕硬科技的内涵、本质、特性、发展路径等进行研究,发表论文数量逐渐增多,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不断涌现。

  比如,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STS计划,就立项“硬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宣传”,通过加强学术研究,提高学术界对硬科技的认可度,从理论上准确把握硬科技的定义和范围,提高硬科技的品牌影响力。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张凤表示,硬科技应具有引领性、基石性等特点,能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共性技术,可以是经过长期研发、持续积累形成的原创技术,也可以是某细微领域形成的突破性技术。

  阿里云高性能计算负责人何万青认为,国家必须掌握硬科技,例如,芯片、操作系统涉及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啃硬骨头。尤其是信息领域一个颠覆性的方向,从作为想法到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就需要近10年时间,离不开产业和学术界共同育人、共同迭代。

  2018年12月,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深化改革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提出“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投入,突出‘硬科技’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成果”。

  2019年11月,政府高层在上海考察调研时,讲到“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进一步肯定硬科技理念,并为其发展指明方向,上升为国家话语体系。

  在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共涉7个行业中,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造业9家,专用设备制造业8家,运输设备制造业3家,信息技术服务业2家,有色金属冶炼业1家,仪器仪表制造业1家,通用设备制造业1家。

  可以说,科创板与硬科技重点涵盖的几大领域方向基本一致,只有真正的“硬科技企业”才能登上科创板。而在此之前,硬科技和制造业属于“重资产”项目,投资门槛高、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使其一直不太受资本青睐,科创板的推出重燃了资本对硬科技的信心和热情。

  在国产化加速替代的大背景下,科创板所引发的市场热情将在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补足运营资金等多方面推动我国硬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专业部门对硬科技发展的重视方面,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多次批示,“高新区要成为硬科技聚集地、发源地,部内相关规划、指南要把硬科技作为重点”“要进一步明确硬科技及科技创新链条中‘硬环节’的内涵”。

  根据部领导指示,科技部火炬中心在京召开硬科技发展工作座谈会,北京市科委、西安科技局、上海张江高新区管委会、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华为、腾讯等高端智库、研究机构、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共同研究推进我国硬科技发展。

  2020年1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在京举办第一期“硬科技论坛”,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金融机构、新闻媒体等单位的专家,就什么是硬科技、硬科技发展面临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推动硬科技发展展开热烈讨论。

  2020年12月,西安高新区正式获批创建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23年)》。作为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其对全国科技发展所起到的宏观引领作用在不断增强。

  显然,硬科技企业社区将逐步成为“硬科技人才最密集、硬科技成果最突出、硬科技企业最集聚、硬科技服务机构最集中、硬科技政策最先行、硬科技品牌最彰显、硬科技形象最直观”的科技创新园区,给全国硬科技发展提供参考样板,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

  就在2021年1月,“硬科技”概念首次被写入中办、国办文件。“十四五”规划在讲到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时强调,要增强科创板的“硬科技”特色。

  硬科技、深科技和黑科技都是对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阐释,三者都关注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变革的科学技术创新,而非单纯的商业模式创新;都体现了科技创新要经过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持续技术积累。

  硬科技概念是基于过去十多年来全球发展形势与中国经济现状,在探索新时代科技驱动经济发展规律过程中,由中国提出的理论创新,强调把事关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起来,加快形成先进生产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

  所谓的“硬”,既指技术过硬、实力硬,代表着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拥有极高的技术壁垒,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又指精神硬、志气硬,代表着一种迎难而上、啃硬骨头的科研工匠精神,意味着敢于挑战科技高峰、争做世界单项冠军、为实现科技强国助力。

  通过结合中国国情,硬科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新一轮科技,特别强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打造一个从研发到产业化再到商业化的、覆盖众多环节和参与者的全新生态系统。

  而深科技,正是英语“deep technology”的直译,与西方提出的“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概念相关,起初蕴含了要实现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理念,旨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后来,波士顿咨询公司不断丰富其内涵,希望通过此概念将全社会的聚焦点从过去十多年社会极为关注的数字化创新,回到信息中深层次的科技创新中来,从而引导更多的企业研发和资本投入。在新一轮工业背景下,着眼于如何应对重大社会和环境挑战,思考科技创新的再布局,将来有望为那些最紧迫的全球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黑科技则更多蕴含着人类对于改变未来的期望和追求,它是在技术变革基础之上对未来能颠覆人类认知的科技创新的一种憧憬与想象,不拘泥于特定领域,其关注无限的科技创新,意在强调技术超出了普通人现有的认知水平,更多代表着人类对于改变未来的追求和想象,如利用核聚变技术制造出永不加油或充电的汽车。

  正是这种梦想般的意识,在转变为强烈的动机后,驱使人们不断创新思考并付诸实践。它体现出一种不一样的创新思维——今天的黑科技可能就会孵化出明天的谷歌、特斯拉等企业。

  此外,硬科技和深科技则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位置,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它们是高科技中的前沿技术,在现有应用技术之上,能在未来的5~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引领高新产业发展、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黑科技一般仅能提供实验数据及测试设备等,通常需要20~3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才能实现商业应用。而科幻则是50~100年之后,或者更遥远的未来才有可能实现的一种幻想。

  那么,引领世界的核心要素是什么?点亮未来的灯塔在哪里?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硬科技:大国竞争的前沿》一书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书中对硬科技的内涵、外延、演变及其对全球变革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详尽的探讨,试图用科普的方式,让读者走进硬科技这个既神秘、高端又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领域。

  关于什么是硬科技,书中全面梳理了信息技术、光电芯片、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科技这八大硬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及趋势、各国布局以及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卡点”和“堵点”,并提出了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发展建议。

  发展硬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当前产业变革的国家战略,某种意义上,也是城市位次洗牌的重大机遇,尤其对于奋起直追的西安而言。

  硬科技的发展重点是形成合力,高度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环境资源为西安发力硬科技带来独特优势,让我们期待这场西安决胜未来的关键一战,再次出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科学的含义与分类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