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论普】我们需要用科学来指导科学传播
应该说,“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一词属于某种意义上的舶来品,因为先有了英文的这个词语,而后经国内学者的引进和翻译而流行扩散开来,并逐渐成为了与“科普”这个词汇并行存在于使用的一个词语。当然随着国内科普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演进,这两个词汇很多时候也同时出现在与科学大众化有关的场景之中(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是本文所论述的主要指向,因而在此处不做详细区分)。
实际上,自科学诞生以来,甚至是在科学并未建制化,科学家并未职业化之前,对科学进行普及和传播这一现象就已然出现了,毕竟科学家(scientist)一词直到1834年才被惠威尔仿照艺术家(artist)、经济学家(economist)等词语“杜撰”出来。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科学传播这一现象的关注,尤其是从理论上行加以研究的历史相对较短,至今也不过40余年的时间。而恰恰是这短短的40余年,人们开始从理论的视角对科学传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能够找到一些普遍性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虽然其研究成果往往还是出现在专业的学术期刊上,但至少已经表明研究人员希望把科学传播当作一门学问来对待,而不能仅仅依靠直觉。
当然,截至目前为止,科学传播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没有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只不过它正在从隐学走向显学的道路上。这既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也呈现出了不少的挑战。机遇在于我们可以从多种视角去探索和研究这一项“边界工作”,而挑战则是我们一时难以为科学传播确定边界,从而也出现了某些怪现象,比如借科学传播之名头而做非科学传播之实践的行为等。也正因如此,对科学传播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果称得上是学科的话)之探讨则更加紧迫。
自2012年起,美国科学院陆续召开了三次“科学传播的科学”(Science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研讨会,首次提出了“科学传播的科学”这一理念,随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出版了前两次研讨会的“科学传播的科学”专辑,出版了《有效的科学传播:研究议程》一书,牛津出版社也出版了《科学传播的科学研究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Science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该手册从六个部分探索了科学传播的科学,分别是综述科学传播的科学、在以攻击科学为特征的情况下找到并克服科学面临的挑战、对科学进行传播的失败与成功之处、精英中介在传播科学中的作用、媒体在传播科学中的角色,权力和危险以及克服在极化的环境中传播科学的挑战。从历次研讨会,出版的系列成果来看,研究人员认为,科学不是铁板一块。科学的各个方面,或者说被传播或被辩论的科学的应用是科学本身性质的一种功能/函数,科学或它们的社会启示以及有关新兴科学的社会动力机制使得这种类型的应用得以成为可能。传播是一个过程的必然组成部分,这个过程就是描述科学发现的特征,让科学家对科学发现进行参与,以及同决策者和不同公众分享这些科学发现的过程。
自这一新提法出现以后,很多研究人员把焦点也放在了“科学传播的科学”之上,并且出现了一些相关的理论成果,比如6月25日-26日,欧盟召开了未来的科学传播(Future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会议,与会者讨论的科学传播的科学这一理念的需求和目标,以促进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合作,同时让科学传播触达目标受众等;再比如,曾担任澳大利亚科学传播者(Australian Science Communicators)主席的科密克(Craig Cormick)在其新近出版的著作中就直接以科学传播的科学为标题(The Science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The Ultimate Guide)。
诚然,如果从纯理论研究的视角来看,这个理念有换汤不换药之嫌疑,因为研究人员当前关注的主题和领域依然是之前一直所关注的,比如科学家对科学传播的参与,科学的媒体化,公众参与科学与公民科学项目,科学家与(新)媒体的关系,科学与社会的融合,等等。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从业者开始关注到,这一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它本身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科学”,而且通过研究,我们是可以发现这其中所蕴含的规律、模式和方法的,同时这些发现也能够有效地指导相应的实践,从而“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相较于国外的研究进展,中国,无论我们称之为科普还是科学传播,都有着广阔且丰富的实践,是一个值得深入发掘的“富矿”, 国内的从业者,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者,都努力从事着相关的工作,力求做出一流的成果,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了包括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和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工程在内的5大工程,这既为科普和科学素质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必将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科普实践,为相关研究提供丰富的样板和经验借鉴。
7月9日,以“科学传播关乎人类未来”为主题的首届“赛先生”科学传播苏州论坛也将在苏州举办,相信经过与会专家与学者的研讨,必将产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科普/科学传播理论,推动学科的发展,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科普学/科学传播的科学。
虽然都被称为球金龟,但它们的身手却差距较大—— 一些球金龟只能形成松散球形,或者完全不能成球,而另一些则能形成紧密球形。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制造出第一个纳米级涡轮机,再现了美丽的荷兰风车,但这一次它只有25纳米,相当于体内一个蛋白质的大小。
近年来,一些真正具有开创性的“数字孪生”范例不断涌现,如中国上海的数字城市、美国洛杉矶的交通基础设施、体育场馆,甚至特斯拉售出的每一辆车。
研究人员发现,提取的双向性最强的复合体并非均匀分布在所有主要区域,而是集中在皮层区域和丘脑区域。
在“双碳”目标下,煤炭产业更加受到关注:煤炭是我国资源最丰富的化石能源,也是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煤炭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能源消费排放的70%左右。
智能化技术在煤矿减人增安提效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巡检、安控、运输、辅助作业等煤矿机器人也得到了大量应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危重作业岗位被机器人所替代。
7日,我国首创的铁路智能站台门技术——“适应所有列车车型的站台安全门”,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第二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决赛”特等奖。
2020年11月29日,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在地火转移轨道距太阳1.39个天文单位(au)处,观测到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首个大范围太阳高能粒子事件。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将长寿命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与量子频率转换技术相结合,采用现场光纤在相距直线公里的独立量子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2022年8月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这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18次执行发射任务。
8月3日,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与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广东湛江签署“三万方半潜桁架式深远海养殖平台研制合作协议”,三方将联合开展深远海养殖平台的研发设计、建造和示范运行,并开展系列科研实验。
科学家以果蝇为模型生物,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详细的动物胚胎发育单细胞图谱。这一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成果,利用了来自100多万个各个发育阶段的胚胎细胞数据,代表了多个层面的重大进步,有助于科学家探索突变如何导致不同的发育缺陷,以及了解人类基因组中与大多数疾病相关突变的庞大非编码部分。
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近期发现,白矮星吸积的物质能有效阻止白矮星表面光学厚星风的发生,这可能改变人们对Ia型超新星前身星单简并星模型的认识。著名国际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在线
江西,不仅是国家输出大额商品粮的8个省份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
据介绍,本次专题展以“链接全球 赋能未来”为主题,布局通信和数字技术、元宇宙应用两大主题馆,设置通信基础设施、集成电路和工业互联网、元宇宙场景应用等六大专区,展示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成果。其中,元宇宙体验展馆将首次亮相。
8月3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向社会公众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等多项气候变化指标打破观测纪录。
- 标签:科学词的产生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黑神话:悟空》最新进度曝光!国产3A离大家不远了!
上次看到游戏科学的消息,还是过年时的整活,好好的游戏公司被整成了火锅店
-
广西加快发展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这些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集成全区青少年科普活动资源,具有发明与创新、电脑机器人、声像制作、科技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延伸和拓展…
- 江西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遭冷落
- 你选对了吗?游戏产品商标注册类别赶紧看一看!
- 商标注册申请游戏行业如何科学选择商标注册类别?
- 网络游戏行业的商标注册攻略
- 预测“前世今生”手游风靡 民警提示或泄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