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征程 携手追寻
③图书《追求卓越郭慕孙传》和《一腔报国志 湿法开金石陈家镛传》。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过程工程所)始终高度重视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传承,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做好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工作。
经过十年多的不懈努力,过程工程所老中青齐心协力、密切协作,向国家捐赠了数千件各类档案资料,产出了一批颇具代表性的出版物,举办了多场纪念活动,对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激励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1958年建所以来,过程工程所叶渚沛院士、郭慕孙院士、陈家镛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带领科研人员在艰苦条件下攻坚克难、锐意创新,为我国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代发展,研究所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了从“化工冶金创所”到“过程工程强所”的历史性跨越。老一辈科学家身上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和品质,激励着过程工程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奋进,投身科技强国的事业中,他们身上的科学家精神是院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从2010年起,在“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等项目的支持下,过程工程所组织具有专业优势、知识优势、经验优势的老同志,带领中青年科技和管理骨干踏上采集征程,不辞辛劳将老一辈科学家的学术成长经历完整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采集中,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老科学家负责的态度,同时充分考虑老同志身体健康状况,采集人员合理制定前期调研日程,结合档案资料采集需求,追寻老科学家足迹,走访他们曾经生活、学习、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
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工业遗产等都是能够发现重要史料的地方。例如,在上海市档案馆档案中查阅到了郭慕孙院士大学时期的毕业证明,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发现了陈家镛院士向国家政务院有关部门咨询留学生回国事务的书信。
研究所和传主家中保存的图片、手稿、书信、证书等,更是主要史料来源,在熟悉情况的老同志指导下,我们进行逐一分类、筛选、记录、扫描等一系列繁复细致的工作。此外,口述科技史的采访和整理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每个小细节小故事都能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学术成长经历。
在分类整理老科学家手稿、书信等档案资料时,我们常常被字里行间体现出的爱国奉献的情怀、开拓创新的精神、厚德载物的品质深深震撼,这都为后期撰写人物传记等提供了难得的素材。
在科学家本人和身边人口述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时间线梳理出人物年表,参考相关文献与回忆文章等,再着手进行传记章节的划分和后续创作。
在科学家传记创作中,我们尽可能做到既要有科学性,也要有可读性,把回忆文章里面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以更好地发挥科学普及的作用,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有些章节还进行相关的科技史、工程史方面的学术研究,从而为理清相关研究领域发展历史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采集十年来,过程工程所先后出版了郭慕孙文集《思索 实践 创新我的一些专著、论文和手稿》《叶渚沛纪念文集》《追求卓越郭慕孙传》,即将出版《一腔报国志 湿法开金石陈家镛传》,这些图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
此外,我们还在《中国科学报》印刻栏目,以及《化工学报》《中国档案》《工程研究》《科学文化评论》等杂志发表文章,通过多种科学传播载体向公众宣传科学家成就、弘扬科学家精神,收效良好。
过程工程所创新文化建设始终以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倡导追求真理的科学思想,强调精神传承的系统性。
实践证明,在采集成果的基础上,举办系列活动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2010年,郭慕孙先生文集首发式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举办;2012年,陈家镛先生九十华诞座谈会暨绿色化工冶金学术研讨会举办;2012年,纪念叶渚沛先生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人物访谈、座谈会、邮票首发、辩论赛等)举办;2015年,学习郭先生科学精神座谈会暨《郭慕孙传》首发式举办;2020年,纪念郭慕孙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暨学术论坛举办过程工程所在举办诞辰纪念、文集首发式、缅怀追思会等活动的同时,号召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老科学家精神,在精神的感召下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技创新和学习工作中去。
值得一提的是,过程工程所捐献给国家的珍贵档案资料,入选了2013年中国科协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郭慕孙和陈家镛的一些手稿、图片等公开展出,让公众近距离了解科学家群体、感受科学家精神,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在这些工作中,过程工程所充分发挥老同志专业、知识、经验的优势,并利用年轻人信息化水平较高的长处,相互配合,做好人物采访及整理、音视频制作及保存等相关技术强的工作,从而为后期撰写老科学家传记、制作科学精神宣传片或展览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储备。十余年来,过程工程所有近50位老同志参与其中,为年轻一代做出了表率。
松散的合作关系不能有效推动工作开展,明确项目牵头人十分重要。这项系统工作需要一个好的组织者,一般由老科学家长期的秘书、学术助手或者单位负责院士联络工作的人员担任,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协力解决种种难题,及时沟通工作进展,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尽最大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整理老科学家档案、撰写老科学家故事、弘扬老科学家精神,这项工作需要老中青每位参与者有极大的耐心与恒心每个细节都认真揣摩,每个线索都执着探寻,每个故事都梳理清楚,遇到挫折时不言放弃,完成工作前不敢懈怠,自始至终以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每一步工作。
回首既往采集工作,是一个在学习中实践和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参与者一方面要甘于“十年磨一剑”,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
实践证明,大力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是一项系统性强、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工作,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更好了解老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与感人事迹,有利于倡导学界后辈传承老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学术风骨,有利于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
- 标签:科学研究室于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十年征程 携手追寻
③图书《追求卓越郭慕孙传》和《一腔报国志 湿法开金石陈家镛传》
-
深化国际合作 携手探索宇宙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开辟“空间时代”的新以来,人类的活动不断向深空延伸,太空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第四疆域…
- 游戏《黑神话:悟空》战斗策划主角策划离职
- 【央广网·视听四川】助力英语教学 华玫科技集团向成都市中和中学捐赠北大公益课程
- 科技圈英语热词大盘点5G可不是five G
- science读什么 英语science读什么
- 【TECH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