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迷信任何东西包括科学
●从文化上说,不少中国科学家认为科研才是重要的事,只有做科研才能体现人生价值,而科普是小儿科。因此不屑于做科普。
●科学家和媒体的结合,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这就需要媒体和科学家之间有良性的互动和彼此沟通的渠道。
美国电影《2012》里的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等场景对很多观众造成了震撼。如今,线”已经到来,在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少的人心中存在着隐隐的担忧:世界末日之说到底是不是真的?
应该说,这是一个涉及到天体运行及行星寿命的科学问题,现在却变得有点荒诞。为什么严肃准确的科学往往敌不过一些无稽之谈?这种情况在我国似乎更为常见。例如,很多人相信医用口罩能阻挡PM2.5,食用碘盐能预防核辐射等等。其根本原因在于公众缺乏科学素养,如果有足够的科学素养,在面对一些难以辨清楚的传言时,公众可以有自己的判断,不至于盲从。
2010年第8次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调查,中国人的科学素养水平为3.27%,相当于美国、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1992年以来,我国进行过8次科学素质的调查,2001年科学素养水平为1.44%,2003年1.98%,2005年1.6%,2007年2.25%。现在是3.27%。美国水平最高,2008年的数据为28%。科学素养水平测度每个国家并不一样,测试也并不一定很准,但毕竟是一个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测度指标。中国的数据显示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尚处在较低的水平。之所以如此,跟我国的科普工作做得不好有很大的关系。而我国的科普不“给力”,与文化和科研评价体系有关。
从文化上说,不少中国科学家认为科研才是重要的事,只有做科研才能体现人生价值,而科普是小儿科。因此不屑于做科普。从科研评价体系上说,中国科学家的学术成果在进行评价的时候,科普不在评价范围之内。既然不在评价范围之内,科研人员当然不会去做。而在美国,很多科研项目都规定,科学家每写出一篇论文,就必须相应地写出一篇科普文章来解释它。
科学家和媒体的结合,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这就需要媒体和科学家之间有良性的互动和彼此沟通的渠道。媒体和科学家之间的沟通,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英国的做法。英国皇家协会要求每年至少有10~15名科学家去电视台工作一年的时间,然后电视台10~15名工作人员再到科学家的实验室去工作一年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他们彼此了解对方。其最终的目的,则是让公众能够理解科学,一方面理解科学是什么,另一方面理解科学为了什么。
此外,科学家本身科普能力的提高同样重要。所谓科普能力,说白了,就是要会讲故事。但现实中掌握这项基本功的科学家并不多,一些科普类书籍,要么言语高深,读者根本就看不懂;要么枯燥乏味,读者完全提不起兴趣。因此,科学家对于传播技巧的掌握非常重要。在美国,科普书籍协会有专门的项目来培训科学家,鼓励科学家做科普,教他们如何把非常严谨、复杂的科学性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们讲述明白,并且跟人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印象深刻。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那么,是不是具备科学知识就意味着拥有科学素养呢?答案是否定的。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觉,认为受过教育的标志就是了解科学知识,相信科学。事实上,盲目相信科学反而是反科学和非理性的,其本质仍然是一种迷信。真正的科学素养,不仅仅是了解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方法和具备科学精神。
国家主席说过:“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科学精神包含批判性思维,坚定的求证和严格精确的分析。一个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人,对于所谓的科学结论和专家言论,总持有一种怀疑倾向和反思态度,怀疑这种言论是否能被证明,并试图找寻足以支撑其成立的理由。相反,如果缺乏这种批判性思维和坚定的求证精神,就容易产生思想惰性,忽略结论背后的论证过程。这突出表现为当人们把自己的既有知识作为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中,往往会以“逻辑上的跳跃”来代替严格精确推理,从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例如,人们只知道服用碘能起到防核辐射的作用,却不知道碘盐的含碘量非常少,根本达不到防辐射的目的。要是想通过碘盐达到防辐射的目的,每天需要至少摄入6斤碘盐,而这是每天正常摄入量的500倍。
同时,在我国由于近年来常有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件发生,也常有专家站出来说话。人们出于对科学合理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遵从与敬畏,出于对科学家、专家的信任与敬意,对所有声称经过“科学检验”或者被专家证实了的产品或说法,往往深信不疑。而这种“深信不疑”毫无例外地会导致盲从。人们没有意识到,曾经独立的科学研究很早就开始收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保罗费耶阿本德直率地指出:“专家的意见经常带有偏见,是不可靠的,需要由外部力量的控制。”
归根结底,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而科学素养的核心在于科学精神的确立,科学精神的本质则是:不迷信任何东西,包括科学在内。面对问题与事件,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多一些追问与深究,就会少一些轻信与盲从。
- 标签:科学是什么通俗解释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不迷信任何东西包括科学
●从文化上说,不少中国科学家认为科研才是重要的事,只有做科研才能体现人生价值,而科普是小儿科…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22年第1期目录
Wittrock),瑞典高等研究院创立人、前任主席,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
- 讲述科学诠释万物为每个人带来科普盛宴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21年第4期目录
- 准确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 空前绝后的生命礼赞!10部全球顶尖科普纪录片震撼心灵
- 10部世界顶尖科普纪录片孩子科学启蒙必看!(内附链接)BBC、Discov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