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探索

无人飞船越往外飞,物质密度反而越大,太阳系外出现了奇怪现象

每当仰望满是星辰的夜空之时,心里总会莫名其妙升起一个大大的疑团:太阳系之外的太空到底有什么,比人类更高级的外星文明存在吗?有没有比地球更适合生命的星球?太阳系是否只是一个拥有低级文明的恒星系,被外星人所忽视?

看着星辰大海,脑海里有时会自然出现幻想:驾驶着一艘造型超酷的超光速飞船,向几千光年外的恒星系飞去,在温暖和光亮的飞船内部,一边吃着营养餐,一边看着舷窗外的美景,附近太空空无一物,后方太阳在快速缩小,前方目标星系在快速放大。

尽管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未来能否成为现实还不一定,但是现在有两艘无人飞船在经过40多年的不断飞行后,离开了太阳系进入了星际空间,更重要的是,它们在遥远的外太空发现了一种不合常理的奇怪现象:越往外飞,物质密度反而越大。

不用我说,估计很多人已经猜到这两艘飞船名字了,美国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听说过这两个名字的人应该不少。从美国宇航局网站公开实时数据看,2021年2月1日,旅行者1号与地球距离为227.8亿公里,旅行者2号与地球距离为189.7亿公里。

以光速计算,从旅行者1号传回地球需要21小时6分26秒,从旅行者2号传回地球需要17小时35分6秒,尽管它们与地球距离跟一光年距离没法相比,但是却已经飞出了日光层,从某个角度来说,已经离开了太阳系,进入到星际空间。

说起日光层,有人误以为日光层就是太阳光能够抵达的地方,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是太阳风高能粒子能抵达的区域,太阳是一个极其稳定的恒星,无时不刻不在释放着物质,肉眼看不到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又被称为“太阳风”。

太阳风以每秒200~800公里的速度向外推进,可以抵达百亿公里外,将火星轨道外的小行星带、八大行星,遥远的柯伊伯带都包围了起来,形成一个椭圆球体的带电粒子区域,椭圆球体一头是太阳系,另一头是太阳公转轨道中心,这就是日光层,又称太阳磁泡。

日光层内部存在大量带电粒子,平均每立方厘米充斥着4到11个粒子,离太阳越近粒子就越多,离太阳越远粒子就越少。

在很多人看来,日光层之外的星际空间是真正的真空,应该没有任何微粒。但实际上仍充斥大量粒子,它们组成大家所熟知的宇宙射线,只不过星际空间的粒子密度极低,科学家通过对银河系建模,计算出星际空间粒子密度为每立方厘米约0.036个粒子。在太阳系日光层之外的包围层,粒子密度只有0.002电子/立方厘米。

2012年8月,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看到旅行者1号传回的探测数据后一阵狂喜,因为他们发现了跟之前完全不一样的数值,数值显示了太阳风粒子急剧减少,这意味着181亿公里外的旅行者1号正在跨越日光层,即将进入星际空间。

2013年10月,已进入星际空间的旅行者1号探测到粒子密度约0.055电子/立方厘米,这时的旅行者1号与地球相距183亿公里,这让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感到很好奇,为什么星际空间实际粒子密度比计算出来的数值要大呢?

在接下来29亿公里的行程里更让专家感到奇怪,旅行者1号上等离子波科学仪器探测到奇怪现象:粒子密度一直在增加,当抵达211亿公里远时,粒子密度增加到每立方厘米约0.13个电子,比星际空间平均粒子密度要大得多。

2018年11月,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又是一阵狂喜,发现178亿公里外的旅行者2号也跨越了日光层,2019年1月,来到179亿公里外的旅行者2号探测到粒子密度约0.039个电子/立方厘米,同样要比星际空间平均粒子密度要大。2019年6月,185亿公里外的旅行者2号发现粒子密度在大增,达到0.12个电子/立方厘米。

我们来整理一下数据,179亿公里远0.039个电子/立方厘米,183亿公里远0.055电子/立方厘米,185亿公里远0.12电子/立方厘米,211亿公里远0.13电子/立方厘米,对比之后,一个惊人结论出现了:越往外飞,物质密度反而越大。

美国宇航局专家研究了半天,得出了一个不确定结果:可能是银河系磁场垂直于日光层,星际粒子到达日光层外层周围放慢了速度,这使得大量星际粒子逗留在日光层外层周围,造成交通堵塞,所以粒子变多了。有趣的科学探索内容请关注唯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阿v女星名字大全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