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科技知识  探索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为何行走10米距离,却需要20分钟?

2021年6月,在无数国人的祝福声中,神舟12号航天员成功进入了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进入了具有真正意义的空间站,很快,中国空间站内3名航天员的衣、食、住、行都是焦点,即便是一个小动作也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热议的话题。

在中国空间站舱内,当生命供应系统和科学实验有条不紊地启动之后,中国空间站组建进入到了一个重要环节,执行出舱任务。神舟12号航天员在3个月的太空工作中,至少要执行两次出舱任务,目的是调节摄像机的角度,让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2021年6月底,来自中国空间站的录像显示,神舟12号航天员都很忙,汤洪波和刘伯明在节点舱,按说明书组装价值3,000万的舱外航天服,而聂海胜则在天和号舱室内,模拟机械臂操作,因为机械臂能将一次性将一名宇航员直接送到任务位置。

7月4日上午,我们终于等来了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的首次出航任务,安装天和号核心舱全景相机A的延伸支架,改善摄像机视野,汤洪波和刘伯明穿着价值3000万元的航天服出舱,聂海胜则留在舱内配合他们两人的出舱任务,监视全过程。

天和号核心舱外配备了4个全景相机,全景相机A,全景相机b,全景相机c,全景相机d,有两位于天和号核心舱小柱段,一个位于天和号核心舱陀螺仪附近,一个位于天和号核心舱大柱段,受火箭整流罩尺寸的影响,全景相机视野并没有达到最优位置。

全景相机A位于天和号核心舱最下方陀螺仪附近,它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观测天河号核心舱前向节点舱景观,可以通过它来了解航天器与节点舱的对接情况,今年6月,在神舟12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过程中,全景相机A多次提供了对接现场景像。

全景相机A的延伸支架只需要增加20厘米,那么就可以大大地改善摄像机的视野。在首次出舱任务过程中,刘伯明乘坐机械臂进行大范围转移,直接来到了全景相机A附近,而汤洪波则通过舱外步梯一步步行走,来到全景相机A的位置。

航天员从出舱口到全景相机A只需行走10米距离,为何却需要20分钟?估计很多人通过中国空间站舱内的摄像头看到航天员的日常活动,展开四肢,然后毫不费力地飞过去,就像很多武侠剧中片段一样,随便发力,身体就能轻飘飘地在半空中移动。

外太空环境极其复杂,非常空旷,如果再像舱内那样,直接飞过去是非常危险的,万一飘出了中国空间站怎么办?再说了,全景相机A位于天和核心舱的底部陀螺仪位置,而航天员出舱口位于节点窗顶部,即便航天员想飞过去,也无法直接飞过去啊。

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本来就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如果远离空间站就更危险,搞不好还会有去无回。在出舱任务过程中,我国考虑最多的就是航天员的安全问题,每走过一个步梯,都要把安全绳扣在步梯上,然后用手腕的力量控制着全身运动。

航天员穿着重达130公斤的航天服,还携带着维修工具,加上自身体重,至少有200多公斤重,质量越大运动起来惯性就越大,就越难控制身体,行走速度如果过快,身体会产生一个旋转力,很可能就撞上舱壁,可能会破坏舱壁仪器,破坏航天服。

尽管从出舱口到全景相机A只有10米远,但是航天员要走一个“L”形路线,差不多要经历10个步梯,先把安全绳扣在一个步梯上,移动一段距离后用手部力量稳住身体,取下步梯扣,扣在另一个步梯上,如此反复操作,直到来到全景相机A的位置。

以上就是“太空行走”的细节,是不是跟我们想象中的“太空行走”完全不一样?很多人以为直接飞过去就可以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出舱任务简直就是对手部力量的考验,这也是为什么有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太空行走结束之后称,手臂和手腕又酸又麻。

中国空间站2名航天员首次出舱任务,持续了约6个小时50分钟,顺利地安装上了全景相机A延伸支架,相机视野变得开阔多了。从时间上来看,2021年8月将执行第2次出舱任务,为全景相机B安装延伸支架,而另两台全景相机的延伸支架可能由神舟13号航天员安装完成。有趣有料的科学内容请关注唯一的

王益案 http://www.xinzhiliao.com/sj/chunji/20776.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