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探索

最早评选“年度词汇”的机构 今年首次没有选出一个词

最早评选“年度词汇”的机构 今年首次没有选出一个词

  12月14日,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在京都市东山区的清水寺公布了日本2020年的年度汉字“密”。当日,清水寺住持森清范佩戴口罩用毛笔在纸上书写下日本传统书法风格的汉字“密”。视觉中国供图

  “青年群体更需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和研判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事情。面对网络空间内的海量信息,他们应该学会理解在特定时代下不同存在的价值,进而探索合理应用的模式和路径。”谈到近日许多国外机构扎堆儿出炉的“年度词汇”,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主任马浩岚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

  正如语言学家索绪尔所言,一切语言状态始终是历史因素的产物。作为当今全球最全面和最权威的英语词典之一,《牛津英语词典》从2004年起率先开创了发布年度词汇的先例,随后许多机构纷纷效仿。人们逐渐习惯甚至期待在年关将近时,那一个或几个浓缩着时代印迹和集体记忆的词语。马浩岚表示,年度词汇解释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对于最关心的事件和现象,人们往往都在自己心里已有‘暗许’,但当年度词汇以一种‘官方’的形式评选出来后,会在年底引发又一轮反思和热议。这给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更加集中、更能吸引全球人民热情的话题。”

  与错综复杂全球局势下人们对所谓“去全球化”趋势的担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日益频繁的跨国人文交流,早已催生了人们对全球文化空间的高度认同,甚至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趋同。似乎没有引起过多争论,去年,牛津、剑桥、柯林斯三大英语词典不约而同地挑选了与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有关的词汇,比如牛津选择了“气候紧急状态(climateemergency)”,柯林斯选择了“气候(climatestrike)”。这反映了2019年全球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来到“疫”字当头的2020年,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词汇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各大机构评选年度词汇的主角。《柯林斯词典》选择的是“封锁(lockdown)”。该词典语言内容顾问海伦·纽斯特德认为,“封锁”概括了数十亿人限制日常生活以防控病毒蔓延的共同经历,“也许这个词能概括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这一年。”《剑桥词典》选择了与“封锁”密切相关的“隔离(quarantine)”。该词典的编辑们说,“隔离”在今年的搜索量中排名第三,如果去掉“你好”和“词典”这类几乎每年都高频出现的搜索词,“隔离”就会跃居榜首。

  日本年度汉字也于12月14日公布,与新冠肺炎疫情防范标语“3密(密闭、密集、密切接触)”有关的“密”字当选。德语语言协会评委近期也评出了2020年十大年度词汇,其中8个与新冠疫情有关。另一家在评选“年度词汇”方面享有盛名的机构澳大利亚国家词典中心,则将今年的年度词汇选为“iso”——这个略显怪异的前缀可以被理解为“isolated(孤立、隔离的)”的缩写词。人们用“iso”和各种词语搭配,用来指代“疫情中的X”,还创造出一些幽默诙谐的用法,比如,“iso发型”指的是疫情期间由于不能出去剪头发而自己动手创造的发型,“iso烘焙”则指隔离在家中的一家人一起做饭。澳国家词典中心高级研究员马克·格温认为,该词汇可能会在2020年后继续流行,“它会成为我们讨论这一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有方式”。

  相比之下,作为评选年度词汇初创者的《牛津英语词典》,今年却首次没有选出任何代表词汇。这也一度引发热议。考虑到今年世界各地相继发生了许多震撼性事件,牛津词典在公布其2020年年度词汇时,决定不再用单一词汇来进行概括,而是以报告形式收录了一组年度词汇。在这组词汇中,除了与疫情相关的“新冠肺炎(Covid-19)”与“阻断措施(circuit-breaker)”等之外,年初澳大利亚发生的“丛林大火(bushfires)”,席卷全美的反种族歧视活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这些反映今年“精神、情绪或关注点”的词汇也都上榜。“这既前所未有,又有点讽刺。”牛津词典负责人卡斯伯·格拉斯沃说,“在一个让我们无言以对的年份里,2020年充满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词。”

  商务印书馆是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多年的合作伙伴,马浩岚对牛津团队非常熟悉。在她看来,牛津词典此番史无前例的“选择困难症”,恰是其编纂团队严谨和专业态度的体现。“其实很少有媒体提及他们这一吸睛举动背后的原因。”马浩岚解释说,牛津大学出版社使用“基于证据的数据”来探究今年的语言现象,他们通过对网络新闻、博客和其他文本来源等超过110亿个词汇的庞大语料库进行追踪和筛选,发现最终没有能够选择出来一个“表现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词汇。

  “语言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的工具,年度词汇则要忠实记录当下人类社会生活在各个层面发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变化。”马浩岚提醒说,当公众焦点都聚焦在同一点时,人们往往会忽略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比如,为什么牛津词典没有像美国韦氏词典一样选择“大流行病(pandamic)”作为年度词汇?马浩岚进一步解释说,对于英语世界来说,“大流行病”并不是一个新词,如果考虑到语言规范,单纯用“大流行病”来泛指今年的新冠疫情,极可能在以后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特别是“大流行病”一词本身就带有着一定的情绪引导色彩。

  换一个思路看,这也是西方国家普遍拒绝直面新冠病毒现象的一个体现。年度词汇一般带有一定的“反讽”特征。疫情初期,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竭力淡化疫情风险,那些与冠状病毒或新冠肺炎直接相关的词汇并没有出现在英语世界用户的搜索热榜中。疫情下全球盛行的反智主义,部分国家政府极力借疫情“阴谋论”转移视线,这些事实告诉人们,病毒溯源始终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用更加理性的方式来看待。

  语言每年都会出现新的现象和趋势。当全球语言用户被日益相似的词汇和紧密关联的事件所包围时,人们更应该带着全球化的思考,理解各大词典和机构“忠于数据”选择出的年度词汇。马浩岚觉得,社交媒体赋予了每个人参与创造文化的机遇,但“只有相对使用稳定的词才会被收录到词典之中”。这意味着,这些词汇带给社会的,绝不应该只是短暂的网络狂欢。

  由商务印书馆参与主办的“汉语盘点2020”工作,目前也在进行之中。在马浩岚看来,这是一种文化发展的体现。与其他国家和机构有所不同的是,我国的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发展仍不够成熟,加上汉语本身难以脱离特定语境和搭配的复杂性,目前汉语盘点工作更多地依赖于网络票选。尽管如此,在与国外相关评选的对比中,我们依旧能发现出中国在今年语言使用中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比如,率先控制住疫情进入复工复产,使得中国民众并没有全年都深陷疫情带来的不安和变动之中。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12月11日率先公布的“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中,“民法典”“六稳六保”“嫦娥五号”等代表社会向前发展的词汇被热点事件引爆。马浩岚说,她本人非常期待最终年度字词评选的揭晓,“我有一个感觉,年度汉字可能也不一定与疫情直接相关。”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青年群体更需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和研判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事情。面对网络空间内的海量信息,他们应该学会理解在特定时代下不同存在的价值,进而探索合理应用的模式和路径。”谈到近日许多国外机构扎堆儿出炉的“年度词汇”,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主任马浩岚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

  正如语言学家索绪尔所言,一切语言状态始终是历史因素的产物。作为当今全球最全面和最权威的英语词典之一,《牛津英语词典》从2004年起率先开创了发布年度词汇的先例,随后许多机构纷纷效仿。人们逐渐习惯甚至期待在年关将近时,那一个或几个浓缩着时代印迹和集体记忆的词语。马浩岚表示,年度词汇解释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对于最关心的事件和现象,人们往往都在自己心里已有‘暗许’,但当年度词汇以一种‘官方’的形式评选出来后,会在年底引发又一轮反思和热议。这给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更加集中、更能吸引全球人民热情的话题。”

  与错综复杂全球局势下人们对所谓“去全球化”趋势的担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日益频繁的跨国人文交流,早已催生了人们对全球文化空间的高度认同,甚至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趋同。似乎没有引起过多争论,去年,牛津、剑桥、柯林斯三大英语词典不约而同地挑选了与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有关的词汇,比如牛津选择了“气候紧急状态(climateemergency)”,柯林斯选择了“气候(climatestrike)”。这反映了2019年全球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来到“疫”字当头的2020年,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词汇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各大机构评选年度词汇的主角。《柯林斯词典》选择的是“封锁(lockdown)”。该词典语言内容顾问海伦·纽斯特德认为,“封锁”概括了数十亿人限制日常生活以防控病毒蔓延的共同经历,“也许这个词能概括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这一年。”《剑桥词典》选择了与“封锁”密切相关的“隔离(quarantine)”。该词典的编辑们说,“隔离”在今年的搜索量中排名第三,如果去掉“你好”和“词典”这类几乎每年都高频出现的搜索词,“隔离”就会跃居榜首。

  日本年度汉字也于12月14日公布,与新冠肺炎疫情防范标语“3密(密闭、密集、密切接触)”有关的“密”字当选。德语语言协会评委近期也评出了2020年十大年度词汇,其中8个与新冠疫情有关。另一家在评选“年度词汇”方面享有盛名的机构澳大利亚国家词典中心,则将今年的年度词汇选为“iso”——这个略显怪异的前缀可以被理解为“isolated(孤立、隔离的)”的缩写词。人们用“iso”和各种词语搭配,用来指代“疫情中的X”,还创造出一些幽默诙谐的用法,比如,“iso发型”指的是疫情期间由于不能出去剪头发而自己动手创造的发型,“iso烘焙”则指隔离在家中的一家人一起做饭。澳国家词典中心高级研究员马克·格温认为,该词汇可能会在2020年后继续流行,“它会成为我们讨论这一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有方式”。

  相比之下,作为评选年度词汇初创者的《牛津英语词典》,今年却首次没有选出任何代表词汇。这也一度引发热议。考虑到今年世界各地相继发生了许多震撼性事件,牛津词典在公布其2020年年度词汇时,决定不再用单一词汇来进行概括,而是以报告形式收录了一组年度词汇。在这组词汇中,除了与疫情相关的“新冠肺炎(Covid-19)”与“阻断措施(circuit-breaker)”等之外,年初澳大利亚发生的“丛林大火(bushfires)”,席卷全美的反种族歧视活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这些反映今年“精神、情绪或关注点”的词汇也都上榜。“这既前所未有,又有点讽刺。”牛津词典负责人卡斯伯·格拉斯沃说,“在一个让我们无言以对的年份里,2020年充满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词。”

  商务印书馆是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多年的合作伙伴,马浩岚对牛津团队非常熟悉。在她看来,牛津词典此番史无前例的“选择困难症”,恰是其编纂团队严谨和专业态度的体现。“其实很少有媒体提及他们这一吸睛举动背后的原因。”马浩岚解释说,牛津大学出版社使用“基于证据的数据”来探究今年的语言现象,他们通过对网络新闻、博客和其他文本来源等超过110亿个词汇的庞大语料库进行追踪和筛选,发现最终没有能够选择出来一个“表现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词汇。

  “语言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的工具,年度词汇则要忠实记录当下人类社会生活在各个层面发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变化。”马浩岚提醒说,当公众焦点都聚焦在同一点时,人们往往会忽略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比如,为什么牛津词典没有像美国韦氏词典一样选择“大流行病(pandamic)”作为年度词汇?马浩岚进一步解释说,对于英语世界来说,“大流行病”并不是一个新词,如果考虑到语言规范,单纯用“大流行病”来泛指今年的新冠疫情,极可能在以后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特别是“大流行病”一词本身就带有着一定的情绪引导色彩。

  换一个思路看,这也是西方国家普遍拒绝直面新冠病毒现象的一个体现。年度词汇一般带有一定的“反讽”特征。疫情初期,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竭力淡化疫情风险,那些与冠状病毒或新冠肺炎直接相关的词汇并没有出现在英语世界用户的搜索热榜中。疫情下全球盛行的反智主义,部分国家政府极力借疫情“阴谋论”转移视线,这些事实告诉人们,病毒溯源始终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用更加理性的方式来看待。

  语言每年都会出现新的现象和趋势。当全球语言用户被日益相似的词汇和紧密关联的事件所包围时,人们更应该带着全球化的思考,理解各大词典和机构“忠于数据”选择出的年度词汇。马浩岚觉得,社交媒体赋予了每个人参与创造文化的机遇,但“只有相对使用稳定的词才会被收录到词典之中”。这意味着,这些词汇带给社会的,绝不应该只是短暂的网络狂欢。

  由商务印书馆参与主办的“汉语盘点2020”工作,目前也在进行之中。在马浩岚看来,这是一种文化发展的体现。与其他国家和机构有所不同的是,我国的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发展仍不够成熟,加上汉语本身难以脱离特定语境和搭配的复杂性,目前汉语盘点工作更多地依赖于网络票选。尽管如此,在与国外相关评选的对比中,我们依旧能发现出中国在今年语言使用中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比如,率先控制住疫情进入复工复产,使得中国民众并没有全年都深陷疫情带来的不安和变动之中。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12月11日率先公布的“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中,“民法典”“六稳六保”“嫦娥五号”等代表社会向前发展的词汇被热点事件引爆。马浩岚说,她本人非常期待最终年度字词评选的揭晓,“我有一个感觉,年度汉字可能也不一定与疫情直接相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探索什么词语搭配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