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王家坝精神”背后的故事
近年来,在迎战洪水的过程中,“人水争地”矛盾突出的王家坝已较少“严防死守”,而是尊重规律,把“人与自然的和谐”放在了第一位。蒙洼蓄洪区克服土地资源紧缺、财力单薄等困难,在国家的支持下,以乡镇为中心规划兴建了4个大规模的保庄圩,总面积近5平方公里,将2万多名阻水的居民迁出,实现了“人退水进”。同时修整和加固了136个四周有石头护坡的庄台,原来居住在洼地的老百姓几乎全都安置到了安全地带。现在蒙洼蓄洪区启用时,再也不用临时转移群众。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也让王家坝人在与洪水战斗的过程中,越来越占据主动。“7月21日20时,王家坝第一次洪峰水位28.45米,相应流量4280立方米每秒……”淮河干流王家坝水文站在几分钟内就将这一重要信息传输到国家防总、安徽省防指,在连轴转地干了多天后,水文站的工作人员们暂时松了口气。
王家坝水文站站长李守会告诉记者,过去的王家坝水文站,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设施简陋,1988年前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水位、雨量靠人工看管,报汛靠的是电报、对讲机,测流靠的是小木船、流速仪,测一次流要花五六个小时。
而如今,雨情、水位信息实现了自动测报、自动传输,再不用专门派人24小时看守了。“我们用水位遥测自动采集系统实时监测水位,每6分钟得到一次最新的数据。”李守会说,“测流量也用上了走航式ADCP多普勒剖面流速仪。这些设备让我们的工作比以前时效更高、数据更准,也保证了测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防办负责人徐英三介绍说,包括王家坝在内的整个淮河流域,新技术为防洪增添了力量。据介绍,淮河流域已经建起5000多个监测站,监测系统采集信息完全由短波自动监测完成,然后通过网络发回淮委。目前淮河上空基本形成了卫星、雷达监测系统,可以全天候监测雨层的分布和强度,为防汛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记者蔡敏、杨玉华、詹婷婷)
- 标签:具有探索精神的事例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135早资讯】百度网盘加大力度打击第三方网盘搜索网站用户:只要你不挂就好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权威的榜单,被誉为“终极榜单”,由《财富》杂志每年发布一次…
-
个人网盘行业的相关搜索-零壹财经
来了
- 不破不立 国美全零售平台的探索和思考
- 从地下原真到平台化联结:中国朋克研究
- 建设生态共享平台零售行业探索新机遇
- 分享你懂的云盘搜索助手多个支持引擎提取码可查询
- 浙江绍兴供电公司:建设青工技能工作室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