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探索

创新思想教育工作模式 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创新思想教育工作模式 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互动、知行合一”立体化思想教育工作育人新模式党的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总在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近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办学育人全过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采取多种方式,努力创新思政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形成了“互动、知行合一”(以思政课创新为主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以党建主题活动为平台、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立体化思政育人新模式。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课教学以知识性、思想性、实效性为指导原则,形成了“知行合一,多元育人”思政课教育模式。在理论教学方面,实行“模块化、专题化、多师轮转”的教学模式。结合理论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大胆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青职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

  一是创新编写并公开出版特色实践教程。结合学生实际,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将理论性强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专题,以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创新编写并公开出版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程》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程》。

  二是实践项目作为必修内容贯穿教学始终。教程各模块都有课外实践项目,各专题都有课堂实践项目。各专题无论是“学习笔记”还是“案例解析”等栏目都有相应留白。学生通过教程阅读、思考、实践、写作,借助教程演练、展示、研讨、评价,实现了教材、笔记本和作业本“一本通”,使思政课学习有抓手,考核有依据,更有利于教师真正突破“满堂灌”“重说教”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学做一体、学思结合的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的常态。

  学院第三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月”启动仪式上,艺术学院学生正在展示师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相融合,自主设计制作的汉、唐、宋、清四个朝代的传统服饰,图为唐代服饰展示

  三是将阅读活动融入思政课教学。为促进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达到知书、明礼、修身的目的,结合思政课各专题教学内容,实践教程专门为学生推荐了内容健康积极、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100本图书和50个视频,供学生课下有选择地研读。做到读前有引导,过程有指导,读后有评价。

  四是教程探索了社会实践教学前置运行模式。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程》的实践教学前置到冬季学期社会调研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调研,撰写社会调研报告,并在开学后参与调研答辩考核。

  此外,思政课校内校外实践中心与思政课教学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作为学院德育实践基地,供学生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将课堂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学生活动有机结合,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达到了思政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广泛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学习积极性也大幅提高,真正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落到实处。

  近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环境建设、品牌活动打造等方面,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通过“以文化人”,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院培育“厚德、乐学,修能、致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一是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物化表现。选取了孔子、老子和墨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贤的代表,分别在校园中建设了“孔子文化广场”“老子文化广场”和 “墨子文化广场”。以孔子文化广场为例,广场占地10000平方米,广场北侧建有高4.5米的孔子执礼石像,石像背后置放有书卷式《论语》经典名句石刻,广场南侧放置六座展现“礼、乐、射、御、书、数” 的“六艺”雕像。在广场上还散落放置了景观石,上刻儒家经典名言。老子文化广场、墨子文化广场也已类似方式展现了道家、墨家的重要思想。学生们每天上下课经过孔子文化广场、老子文化广场、墨子文化广场,看到石刻的《论语》长卷、《道德经》照壁、墨子文化长廊里展示的墨子名言,成为了一种耳濡目染的风景和教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日用而不绝,成为大家的日常行为规范。

  二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月”品牌活动为核心,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实践活动中。学院自2015年起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月”活动,将每年的四月确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月,已连续举办三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月”活动。通过诵读经典、举办 “拜师礼”、青职诗歌节、青职诗词大会、国学知识竞赛等专题活动,多次邀请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鲍鹏山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及沙龙,开展“一封家书”、传统服饰设计与制作、茶艺文化交流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等系列活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使全体师生参与其中,整个校园呈现出一派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传统文化社团活动使学生越来越关注和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既展示了自己的特长与才华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在参与和体验中留下深刻印象,获得情感与理性的提升,逐渐开始注重自我的精神成长,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以至信仰,所形成的文化素养更为牢固并影响终身。

  三是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积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相关工作,在现有孔子、老子、墨子三个文化广场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儒家、道家、墨家等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手册编印工作。通过开发以《在青职听讲座》为代表的校本教材及系列传统文化公选课程,构建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让每个学生在传承发展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党建工作中集中打造“青职先锋”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引领,开展“红动青职”党建系列活动,着力打造特色党建活动平台,强化对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活动为平台,确保了理想信念教育落地生根的实践性,做到了领导组织到位、安排部署到位、活动开展到位,三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带领广大师生、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活力、营造浓厚氛围、促进校园文化”的目标要求,为学院思想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师生基础。

  一是发挥教师党员的导师引领作用,“党员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党员引领全院大学生学什么。在全院试行“党员导师制”,建立优秀党员教师联系指导学生党支部工作制度,开展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活动。重点加强了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导师“讲党课”。院领导除在本支部讲党课外,真正走到一线,深入到所联系二级学院讲党课,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在本支部内讲党课。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红动青职”系列党建活动,以全体师生党员为主体引领全院大学生参与怎么学。六月党建主题活动月的重点是“红动青职”系列活动,主要有“传承红色精神,共筑中国梦想”征文比赛、“树党员形象,做青职先锋”主题演讲比赛、“永远跟党走”微信知识竞答、“青职先锋”党史知识图片展与“传递党的声音”优秀成果展、“红动青职”党史知识竞赛等。全院师生党员广泛参与其中,带动全院师生参与相关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党建活动氛围,丰富了思政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党史国史的热情。

  三是打造以“时事大讲堂”为代表的形势教育品牌讲座,强化大学生关注世情国情,教育学生为什么学。2012年以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以“时事大讲堂”为代表的高端形势教育大讲堂课程。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形势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世情国情,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强化学习,要了解世情国情,树立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理想信念。

  四是以党校为依托,强化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教育,教育大学生要学做结合,知行合一。近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培训中,重点强化了实践培训内容,党校依托地方社区建立了党校教育实践培训基地。每一期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培训都要到实践基地接受劳动培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劳动,配合校内开展的劳动课教育,真正让学生身在校园、了解社会,要学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做要结合,知行要合一。

  以特色党建活动为平台,特别是以“红动青职”党建系列活动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政工作,处理好了参与活动与思想教育的关系,突出品牌特色性,进一步拓展了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途径,丰富了党员学习教育的层次性与多样性。通过活动凝聚人气,通过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有针对性地实现了党员自身能力的发挥与展现,调动了非党员师生参与其中,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找到了发挥自身作用、主动自我教育、实现价值的有效路径,激发了大学生学党史国史、关注世情国情的热情。

  青岛职院“小马支教”公益教育项目在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金奖,是山东省唯一的高校获奖项目,实现了青岛市在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工作领域最高荣誉的突破性进展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将志愿服务作为加强学院德育建设、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志愿之名,行爱心之实,打造青岛志愿服务新名片。

  一是打造志愿服务新平台。成立全国首家青岛志愿服务学院,全方位服务于青岛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青岛志愿服务学院为载体,成立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地方设立的首家全国志愿服务培训基地,组织全国、省市直机关、街道干部、企业、高校等各类志愿服务培训班30余期3000余人次,成为志愿服务资源的重要枢纽平台。成立青岛市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收纳项目120个,组建187人的专家智库,形成30个课程包330个课时的培训课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志愿服务课程体系。

  二是完善志愿服务新机制。健全志愿服务机制,推动学院内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发展。推动“志愿中国”系统志愿者注册工作,开展系统应用培训,超过半数学生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持续推进《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证书制度》建设,以“青之爱”为统领,利用青岛志愿服务学院和高职院校志愿服务联盟的资源优势,依托“青之爱”青年志愿者协会,完善组织体系,增强志愿服务长效性。

  三是创新志愿服务新载体。将志愿服务作为加强学院道德建设、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成立“雷锋班”,持续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持续开展“社区发展”“扶贫接力”“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依托“西部计划”“双百融合成长计划”,持续开展送文化下乡、支教活动。青岛国际啤酒节志愿服务团队、“心之翼”志愿服务团获得省级“优秀服务团队”称号;“美丽乡村行”社会实践团队、小红帽志愿服务团队、小强家电维修社志愿服务团队获得市级“优秀服务队”称号;“青之爱”志愿服务团队入选青岛市志愿服务4个100评选。

  四是引领志愿服务新高度。代表青岛参加全国志愿服务大赛,实现青岛市志愿服务大赛全国金奖的突破。以“小马支教”为代表,构建专业背景支持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反哺专业建设志愿服务体系,健全长效运作的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加强对志愿者精神指引,引导志愿者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入脑入心。2016年“小马支教”公益教育项目斩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实现了青岛市在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工作领域最高荣誉的突破性进展。

  五是共建社区学院,实施“双百融合成长计划”。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灵珠山等街道办事处共建6个社区学院,其中灵珠山社区学院是全国首个由高职院校和街道办在城镇社区建设的社区学院。通过实施“双百融合成长计划”即百个班级对接百个社区,先后在学校周边街道办事处挂牌建立180个志愿服务基地,开展公德教育,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找到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以“小马支教”为代表,构建专业背景支持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反哺专业建设志愿服务体系,健全长效运作的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加强对志愿者精神指引,引导志愿者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入脑入心。《探索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机制》获第三届青岛市教育改革创新奖。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互动、知行合一”立体化思政工作育人新模式实施以来,很好的解决了思政工作长期以来,过于强调理论说教,忽视实践教育的问题,思政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精神的践行之中,认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通过特色党建活动平台,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热忱,积极学党史国史、关注世情国情的热情;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亲身实践志愿服务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达到了思政教育入心入脑,既在学中做,又在做中学,丰富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内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以探索为话题优秀文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