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探索三十年 仍留难题待攻关
作者: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赵人伟
看到即将出版的一套十二卷《中国收入分配与劳动力市场研究》论著,真是感慨万千。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于1987年设立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30多年来,课题组一直恪守着研究中国经济的真实问题的初心,在时代变迁的风风雨雨中,心无旁骛地在收入分配领域中不断耕耘,勤于探索,为认识和理解中国收入分配中的真实问题,为推进中国收入分配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积极认可。这套丛书既集合了课题组几代学者自课题组成立以来利用中国住户收入调查(CHIP)数据做出的研究成果,也收集了课题组之外的国内外学者利用该数据做出的研究成果。作为本套丛书的主编、课题组的主要负责人、课题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设计者,我们对本套丛书的出版深感高兴和欣慰。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于1988年开始着手进行住户收入调查,这也是课题组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住户收入调查。30多年后的2019年,课题组又组织了一次最新的调查,也是课题组组织的第六次全国范围的住户收入调查。在这两次调查中间,课题组曾分别在1995年、2002年、2007年和2013年进行了四次规模大致相同、抽样方法相似、覆盖区域大体上一致的住户收入调查。需要说明的是,1988年、1995年、2002年三次住户收入调查主要依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而2007年、2013年和2019年的三次调查则主要依托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从一开始就形成一种约定,每次调查数据出来后课题组成员会集中精力对数据进行分析,写出一批学术论文。30多年来,课题组成员先后写出数百篇论文,有些论文被收录到中英文版的论文集,有些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在调查数据对外公开后,课题组之外的许多学者利用该调查数据也写了不少论文。这些研究成果成为本套丛书主要的论文来源。
本套丛书收集的研究成果是众多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长期努力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人伟教授和英国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院长基斯·格里芬教授领导的中外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首次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住户收入调查,在国家统计局的大力支持下,收集到1988年全国约2万户城乡居民调查户样本(CHIP1988)。20世纪90年代中期,赵人伟教授和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的卡尔·李思勤教授领导课题组,组织了第二次住户收入调查,收集到1995年全国约16000户调查户样本(CHIP1995)。21世纪初期,由当时课题组三位新任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李实教授、瑞典哥德堡大学别雍·古斯塔夫森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泰瑞·史泰丽教授,组织了第三次住户收入调查,收集到2002年约19000户调查户样本(CHIP2002)。2006年,课题组负责人李实教授(2005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孟昕教授一起组织了中国农民工抽样调查,其中部分数据构成了2007年住户收入和支出方面的数据(CHIP2007)。从2011年开始,课题组开始筹备第四次住户收入调查,北京师范大学李实教授、日本一桥大学佐藤宏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泰瑞·史泰丽教授承担了课题组负责工作和住户收入调查的组织工作,并于2013年进行了第五次住户收入调查(CHIP2013)。这次调查样本大约为2万户,调查内容与前几次相比,有相同的问题,也有不少新问题,特别是上次调查以来出现的新问题。在本套丛书即将出版之际,课题组刚刚完成了第六次住户收入调查。这次调查于2019年春天启动,收集了超过2万户城乡家庭在2018年的收入、财产、消费支出方面的信息。除以上几次大的调查外,课题组也组织了几次地区性的代表性调查,包括1999年对6个城市的调查,2008—2010年对2007年调查的部分农村和城镇住户的追踪调查等。在历次住户收入调查中,课题组都本着与研究的问题紧密结合、从研究问题出发的原则去收集数据,去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一直本着研究中国经济问题需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信念,借鉴国际上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中国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历史演变、背后原因、影响后果进行长期而又系统的研究。在课题组成立之初,赵人伟教授邀请了许多国际学者参加,使得课题研究具有国际视野。而且,这种研究方式一直坚持下来,迄今为止已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与本课题研究,与中国学者合作攻关,共同为中国收入分配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开展住户收入调查,收集住户微观层面的收入及其相关的信息,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情况加以理解和分析,正是由国际学者提出并得到国内学者高度认同的研究范式。在20世纪80年代,这种研究范式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种研究套路,但是对当时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来说,它无疑是一种“新兴事物”。实践证明,这种全新的研究范式推动着中国经济研究的进步,特别是在收入分配问题上使得中国学者的研究很快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一种被普遍认可的国际水平。
收入分配一直是经济学中一个最重要的研究主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增长无疑是重要的,它是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必要前提,是实现强国富民理想的必要条件。然而收入分配也是重要的,公平的收入分配是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必要前提,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转型中,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值得骄傲的成就,然而在收入分配方面却面临着大量的问题和挑战。对于经济学者来说,在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时期,能够发现问题、解释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其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可是,当大量问题扑面而来,而且这些问题严重到危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时,作为长期从事收入分配研究的学者来说,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家国情怀。课题组成员正是秉持着这种情怀,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下,能够始终不渝地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
本套丛书收录了237篇论文,研究内容涉及中国收入分配、贫困、劳动力市场的方方面面,不仅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中国收入分配格局、贫困和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及其变化,分析了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而且提出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缓解贫困、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建议。
本套丛书是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历经30多年的艰辛努力取得的丰硕成果。一个研究团队就一个重大问题坚持长达30多年研究,这在国内社会科学领域是不多见的。这是值得研究的一种现象、一个案例。作为亲身经历者,我们并不是这个案例的合适研究者,只能在此谈一些自己的粗浅体会。
第一,课题组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时代。现在来看,这种体会越来越深刻。课题组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开明的时期。思想禁锢的局面已被打破,思索、探索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学术界出现了一种思想解放、大胆探索的气氛,学者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国家走向正常轨道、融入现代文明世界出谋划策。20世纪80年代又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人们享受着文化封闭结束后外来的先进文化,品味着各种外来思想观念和学术流派观点,尝试着借鉴、吸收有用的思想来研究中国的问题。课题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回过头来看,没有思想解放的大背景,课题组的研究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经济学研究范式,不可能借鉴和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也不可能采集住户收入调查数据。没有对外开放的大环境,课题组不可能得到国际基金会的资助,不可能有足够的研究经费进行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工作;更不可能成立一个国际合作的研究团队,吸收国外著名学者参与合作研究,中国年轻学者也就不可能及早掌握国际通用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使得中国收入分配研究达到国际水平。
第二,课题组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课题组所在的小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是课题组成立时的母体单位。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研究所积极推动思想解放,以其倡导改革开放而业内闻名。在董辅礽所长的带领下,经济研究所同仁全力投身于中国经济改革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早期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当时经济研究所的学术小环境是自由宽松的,这是老一辈经济学家张闻天、顾准、孙冶方等留下的难能可贵的文化遗产。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研究无禁忌,已成为经济研究所的一种文化传统。课题组有幸生长在这样一种小环境中,得到了经济研究所同仁的大力支持和鼓励。2005年以后,随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的主要研究基地转到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工作不仅没有停顿下来,而且得到顺利推进和拓展。这是与北京师范大学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分不开的,也是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第三,课题组是一个开放式的研究平台。中国收入分配研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项目,从住户收入调查数据的收集到研究成果的发表,从学术成果转化到政策建议,需要很多人的参与和投入。初步算来,在过去30多年的研究中,参与课题组工作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少于200人,既有国内学者,也有国外学者。除了几位课题组核心成员外,大部分成员都是参加了一个阶段的工作,或者只是参加了一次住户收入调查中的一个环节的工作。我们一直本着这样一个原则:进入自由,退出自便。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完全是本着个人的研究兴趣,而不是什么物质利益使然。正是这样一种团队精神,课题组集聚了一批对学术研究有追求、对研究问题有兴趣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尽心尽力为课题服务,做出了独特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第四,30多年的研究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课题组成立初期,赵人伟教授就提出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需要几代学者的联合作战和连续作战。课题组成立之初,成员中“30后”“40后”“50后”“60后”的研究人员是主力;现在,课题组成员中大多是“70后”“80后”,还有了几位“90后”的年轻老师和博士生、硕士生。从研究范式上说,几代学者之间或多或少是存在着代际差异的,但是在对研究问题的理解上,年长一代的学者与年轻一代学者有着许多相互学习的地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具体来说,年长学者具有丰富的生活和工作阅历,对经济现象和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抓住关键问题,比较接地气。这些优势都是年轻学者所缺少、需要学习的。当然,年轻学者也有自身的优势,他们掌握最新的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学术界的前沿研究文献,思路开阔,勇于创新。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来说,研究的问题是中国的,研究的方法是国际的。这就需要有既了解中国收入分配的现实问题,又懂得国际学术界最前沿的研究方法的专家学者参加。在20世纪十年代,同时具有这两方面能力的人少之又少,只有组织起一支研究团队,吸收具有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能力的专家学者参加,发挥团队的合作优势,才能把中国问题的研究做出国际水平。我们知道,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缩小这个差距不是一代人能够做到的,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上一代学者与下一代学者之间要有传承,不仅是专业技能的传承,而且要有研究精神的传承。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做到了。这也是这项研究得以延续、不断得到拓展的原因所在。
第五,国际合作是提升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课题组成立以来,一直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课题研究从中获益匪浅。坦白地说,20世纪十年代中国经济学研究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如果本课题研究没有国外学者的参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研究成果达到国际水平是不可能的。国外学者不仅参与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而且与中国年轻学者进行实质性的合作研究,这为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中方研究团队的国际化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都做出了很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我们非常幸运地邀请到一些高水平的国际专家参与课题研究。他们不仅是国际上著名的学者,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专业水平,而且具有积极的合作精神。他们参与合作研究更多的是出于帮助中国年轻学者的初衷,而不是一味地满足于自己研究兴趣的需要。在此,我们对他们参与课题研究,为培养中国年轻学者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
第六,做学术研究不仅需要兴趣,更需要坚持和坚信。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能够取得丰硕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是与课题组成员的长期坚持分不开的。回顾过去中国40余年的改革历程,风风雨雨总是难免的。学术研究环境也是时好时坏,这无疑对课题研究带来一些困扰和影响。不管什么处境,我们总是有一种坚信,收入分配问题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有社会良心的学者必须要正视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推动社会各方去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有了这种坚信,我们才能有坚持,才能持续地把这项研究做下去。
第七,坚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科学性。研究收入分配既涉及理论问题,也涉及现实问题。然而,研究中国收入分配更多的是需要发现事实,寻求,探寻原因,找出问题。这需要本着求实的精神,具有严谨的研究态度,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获取可靠的调查数据,去揭示收入分配的事实,解释其前因后果,发现其解决办法。可是在很大程度上,收入分配问题又是一个大众话题,社会和媒体一直关注的问题。同时,它也受到了一些相关部门的关注。在这种情形下,有关收入分配的研究成果难免受到社会的评判甚至左右。我们研究团队一直坚持着研究的独立性,努力做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第八,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要相得益彰。中国收入分配既有学术层面的研究,也有政策层面的研究。遵循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作为研究收入分配的学者不仅需要解释中国收入分配的基本事实及其原因,而且要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建言献策。课题组一直尝试着兼顾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为解释收入分配的“世界”和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做出应有的贡献。说到“兼顾”,实际上并不是容易做到的。好的政策研究要以基本事实为依据,要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要以科学方法为支撑。
以上八点体会只是在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研究历程加以回忆时有感而发,并不是经验之谈,更不能认为它们可以借鉴于其他经济学研究项目。时代毕竟不同了,过去的时代既有风华,也有遗憾。一代人生活在一个时代往往不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但是为一个时代的进步做出微薄贡献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运气。我们还是坚信,在一个幸运而又难免遗憾的时代,我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蜜蜂养殖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蜂农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2022年7月29日,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闫乡东吕店村农民为铁棍山药进行管护作业。盛夏时节,豫西大地黄河南岸广袤的田野里,红薯、铁棍山药、葡中药材等农作物长势喜人,农民们正抢抓农时进行管护作业,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2022年7月28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条沿村1500亩梨园内,脆甜可口的翠冠梨挂满枝头,农户们忙着采摘、装箱、运输,呈现一片繁忙的丰收美景。今年夏天持续高温,市场行情看好,预计全村梨子总销售超千万元,人均增收超2000元。
2022年7月26日,辽宁省沈阳市30余位小学生在辽宁猎鹰国防教育基地参加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活动。八一建军节前夕,学生们通过军事拓展项目训练,培养自主独立的生活习惯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同时增强了学生们的国防意识。
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天子山索道工作人员对索道运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该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预约游览等服务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景区内高空客运索道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保障高温天气下旅游接待安全。
2022年7月24日,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在废弃尾矿上修建的景区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2022年7月22日,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印象·袁家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跑驴(丁嘴跑驴)非遗传承人在为游人表演
2022年7月2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龙胜村小山漾淡水珍珠养殖基地,养殖户在采收珍珠蚌。
2022年7月18日,有着“天鹅之城”美誉之称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湖面上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白云城市相连接,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2022年7月17日在江苏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码头拍摄的世界首艘3000吨级自升式风电安装船。
国家重点工程常益长高铁铺轨成功通过由中铁五局承建的常益长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资水特大桥,为常益长高铁建设早日通车运营奠定坚实基础。常益长高铁资水特大桥全长9267.57米,是常益长高铁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
2022年7月18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沟,无人机航拍晨雾环绕中的森林“地球仓”。这是去年9月,刚刚建成的地标性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旅居服务品质。
2022年7月17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村,游客骑行在生态如画的景色中。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以及学生暑假的到来,九寨沟的旅游逐渐热了起来。
2022年7月15日,福建省德化县公安局交通民警联合乡镇派出所开展夜查酒醉驾专项整治行动。当晚,民警深入娱乐场所周边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全力遏制酒醉驾违法多发势头,切实防范夏季交通安全风险。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分公司设立了专用绿色通道,派出专人专车,确保高考录取通知书准确、安全、及时送到被录取的考生手中。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空中草原茂盛的青草犹如绿色的地毯,万紫千红的花海随风摇曳。
2022年7月11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的湖杭高速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操作滚焊机生产预制钢梁。
2022年7月9日,江苏省宿迁市骆马湖畔,蓝天白云与秀美的风光交相辉映,不少市民游人在湖畔休憩、游玩。近年来,宿迁市贯彻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全力打造江苏生态大公园,使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2022年7月7日,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土陶厂,包括山东省日照市的黑陶艺术家秦慧敏(左二)在内的9名制陶匠人与当地土陶厂技术人员进行陶艺交流。自第十批日照援疆以来,文化日照润疆行先后15批次245人走进麦盖提县,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促进两地社会经济、文化的交往
- 标签:探索精神的名言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135早资讯】百度网盘加大力度打击第三方网盘搜索网站用户:只要你不挂就好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权威的榜单,被誉为“终极榜单”,由《财富》杂志每年发布一次…
-
个人网盘行业的相关搜索-零壹财经
来了
- 不破不立 国美全零售平台的探索和思考
- 从地下原真到平台化联结:中国朋克研究
- 建设生态共享平台零售行业探索新机遇
- 分享你懂的云盘搜索助手多个支持引擎提取码可查询
- 浙江绍兴供电公司:建设青工技能工作室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