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探索

科学小实验加盟(科学小实验 加盟)

科学小实验加盟(科学小实验 加盟)

 

新教育实验,由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一个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自2000年开展以来,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已有县区级实验区120多个,3000多所实验学校,300多万师生参与其中。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区域、学校、教师希望加入新教育实验。为了及时回复各位朋友的关心咨询,让大家更加清楚的了解新教育实验,如何加入新教育实验,我们在此给您做简要的说明。

一、前期了解

我们在与很多区域、学校的领导以及一些要求参与实验的个体教师接触中,了解到他们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我们的实验情况。因此,我们希望这些区域或学校能够先学习了解,知道我们的实验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

了解的途径:一是阅读朱永新的作品、专著、演讲、博客、微博;二是阅读《新教育文库》——《通识书系》、《新萤火虫书系》、《蒲公英书系》;三是关注新教育官方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平台;四是关注新教育研究中心、网师学院、新父母研究所、新阅读研究所各网络平台;五是关注和加入《守望新教育》微信平台;六是关注新教育实验媒体报道。

二、实验考察

在炎热的夏天到来之后,各家各户最常使用的一种降温方式肯定就是空调了,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品牌简直是多如牛毛。

1.参加新教育实验学校、实验区的开放周现场观摩

对新教育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如有条件请学校领导或派骨干教师(包括实验个体教师参与实验的情况)到新教育先进实验区校参观考察。新教育实验区和新教育实验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对外开放周活动。

2.到新教育研究院培训中心、新教育教师成长学院、新教育家园随校跟班学习考察。

3.参加新教育各种专题研讨会深入了解。

有关开放周及对外观摩的通知会在教育在线论坛及时公布,欢迎随时关注新教育各媒体论坛的有关新教育活动信息。

三、参与加盟

在对新教育实验的了解后,请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愿意和能够参与进行实验(包括实验个体教师参与实验的情况)。

参加新教育实验的实验区、校在申请加盟新教育实验后,必须组织实验区、校的骨干教师、校长等到新教育教师成长学院进行培训;或邀请安排新教育讲师团到实验区校开展新教育实验通识和专题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教育重要理念、实验历程、十大行动、专项课程、推进策略、管理办法等。

参与新教育实验有两种方法:

一种途径:先行动,再正式加盟。

另一种途径:先正式申请、加盟,再开展具体的实验。

洗衣机插头,拔还是不拔?  每次使用完后拔掉插头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在我们日常的使用中插拔插头实在是不方便如果经常使用,像在夏天从便利性的角度出发是不需要频繁插。

采取前一种途径,可以直接在相关的网络平台开始实验,记录实验过程,通报实验动态,加强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保持与新教育研究院的密切联系;或者在学校默默地实验,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递交实验成果。

采取后一种途径,实验学校的申请审批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实验加盟校阶段和实验挂牌校阶段;有意向加入新教育实验的学校,填写《新教育实验加盟校实验申请表》提交新教育研究院课题管理中心备案后,经过研究院审核考察确认,即被视为参与实验。

对于加盟学校,新教育研究院将定期寄发实验简报和其它实验材料,并按规定分别参加实验的年度会议、实验区会议,自愿选择参加新教育国际论坛以及各种培训和研讨会等。

新教育研究院根据实验加盟校的实验效果和实验积极性,择优审批确定为实验挂牌学校,由新教育研究院免费颁牌,并予以公布。新教育每年将开展多项的评比奖励活动。

加盟的详细情况及申请表格下载,请见实验论坛的《新教育实验区、实验学校及实验个体管理规程》和教育在线论坛关于新教育实验个体、实验共同体及实验区域共同体管理办法栏目。

四、课题申报

新教育研究院、新教育基金会、陶行知新教育研究分会、新教育学术委员会、新教育各专业研究机构,每年都要进行一到两次实验课题的子课题申报或招标,欢迎志同道合者积极参与。

五、实验推进

新教育实验一项重视行动、重视田野研究的实验,希望实验区(校)、教师能够扎实推进新教育实验的项目研究,把新教育实验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同时,做好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学校与老师加入新教育实验。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我们会一起在新教育的行动中共同成长,改变我们身边的教育现实,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联系人:

新教育研究院办公室主任

杜涛 15250107111(微信号:eduolcn)

新教育培训中心培训科长

李兵 13901479592

长期对着电脑、手机,加上不健康的用眼方式,带来了各种眼部疾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