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传承文化的闽南气象谚语小句子蕴含大道理
气象谚语,是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为了趋利避害长期累积的气象资料。闽南气象谚语,是闽南人祖祖辈辈在劳动实践中得出的宝贵智慧结晶,内容上大都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形式上用闽南语读起来押韵生动,富有趣味性。闽南气象谚语,以其特有的“民谣”形式,贴近群众,深入群众,淋漓尽致地展现闽南民俗文化和农业文明。时至今日,闽南气象谚语成为老一辈闽南人难以磨灭的童年印象。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寒字作动词用)这是闽南春谚中著名的一句,说的是一至三月的天气都很寒冷。还有谚语“春天后母面”,意为春天的气候容易变化,时阴时晴,好比继母的面孔,阴阳怪气,时冷时热。
闽南夏谚提到“大暑热透,大热在秋后”,在这里意为不彻底,整句谚语的意思是大暑那天的天气如果很闷,而没有很热,那么更热的天气会在秋后才来。
“白露有雨会烂冬,白露无雨好年冬。”说的是在秋天白露那天如果有雨,冬天就会阴雨水多而湿漉漉的,东西很容易烂;相反如果白露那天没有雨,那么冬天气候会很适宜,一定会是个好年头。
关于冬天的气象谚语,有“大寒寒无死,立春踔踔跳”,意思是大寒不够冷,立春的时候会冷得让人直哆嗦。
可见,闽南气象谚语内容大多取材于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表达方式直白易记,语言平实易懂,用闽南语朗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些气象谚语是否有科学依据呢?记者就此问题向石狮市气象局专业人员讨教,工作人员称,“部分气象谚语具有科学性,也有一小部分谚语很离谱。”
“蜻蜓满天飞,定会做大水”,针对这条闽南天气谚语,气象局工作人员分析,蜻蜓大都在低气压区乱飞,而低气压区加上湿度较大,就极易产生降雨过程。“这条谚语,很准确地把握了降雨的前兆。”他对记者说。
谚语中,“看云识天气”受到专业气象人员的首肯。闽南气象谚语“棉花云,天放晴;鱼鳞云,雨淋淋。”就很好地将云与天气相结合在一起。
不过,也有些闽南谚语,工作人员表示可信度并不高。如“冬至在月头,寒冷年底兜;冬至在月尾,要冷一二月;冬至月中央,无雪又无霜。”该工作人员坦言,像这样的气象谚语并不能准确地把握天气变化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天气预报知识的延伸,如今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已经远远超过农业时代,气象谚语的作用更多地在于表现农业文化和传承民俗。”气象局工作人员向记者阐述自己对气象谚语的理解。
家在祥芝的蔡阿婆告诉记者,“尽管已经很久没有说这些谚语了,但现在念起来依然觉得十分亲切和熟悉。”另一名中学生网友戏称,“现在只有在地理试卷上才能看到气象谚语,学习地方谚语很有必要!”
相关文化界人士指出,闽南气象谚语以其特有的“民谣”形式,贴近群众、深入群众,用闽南语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淋漓尽致地展现闽南民俗文化和农业文明,对于研究和传承闽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闽南气象谚语,记录的不仅仅是先辈们对天气变化的总结,而且集中展现了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以及闽南习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京台高速车祸歼15总负责人去世谢娜 微博女王15秒穿越长江李英浩 反液化气罐饭店停业委回应任建宇吴英案中案重审国考 宾利雷政富 市政工程吃猪肉等于辟谣维特尔三连冠鞋油 假牙营养餐吃不饱印度反制中国新护照
- 标签:有关探索主题的语段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
探索传承文化的闽南气象谚语小句子蕴含大道理
气象谚语,是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为了趋利避害长期累积的气象资料
-
深刻领悟党的伟大精神这些文章必读
习总在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党人的精神谱…
- 路易威登丨探索未来世界的旅行意义
- 院士全英文介绍十九大精神 进校园面向南开大学在校外籍专家和留学生
- 高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哪些企业可以申请高新技术企业)
- 高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如何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 高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哪些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