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探索

公方彬: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公方彬: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作为党的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次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党从幼年走上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在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道路的关节点。时值遵义会议80周年之际,回顾其伟大意义,同时寻找其规律,对指导当下的改革和法治建设有重要启示意义。为帮助广大网友深入学习领会遵义会议的历史和意义, 宣讲家网站特别邀请到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 与大家共同分享他的学习体会。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在遵义召开了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通过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指出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和危害,确立了以为代表的中央新的正确路线。遵义会议是在中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并且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应该说这次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极其重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实际上也是中国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因此说,咱们讲遵义会议实际上是中国党从幼年走上成熟的标志性事件,它是一个关节点,是中国在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道路的一个关节点。

  80年后的今天,回顾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同时寻找其间的规律和启示,应该说有着重要价值。今天主要是就其中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做一个回顾,同时结合当前,谈点遵义会议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怎么能够从中汲取养分,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谈一下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动因,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背景或者动因。

  第一点,广大官兵期盼尽快改变红军的被动局面,为错误路线提供了群众基础。我们讲,任何的重大转折,必然是各种力量推动的结果,尤其重大选择,必须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党的选择也是建立在人民的选择,党没有自己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人民的需要当然党的选择。红军也是这样,要解决红军的被动局面,第五次反“围剿”以后可以说一败再败,这种情况下有没有找到解决被动局面的路径和战略决策,全军官兵是有期待的,这个期待就是力量,所以这就影响着决策层、最高领导层是不是有必要对已经做出的、已经出现的问题做出总结,在此基础上找到新的道路。所以我们讲,红军官兵的期待这就是重要力量,我们来看一下,遵义会议的时候,可以说王明左倾错误实际上在党内已经有4年时间,这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特别是1934年1月之后,也就是六届五中全会以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恶果开始逐渐显现出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这就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恶果。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实际上“左”倾是教条主义,教条主义者又从左倾冒险主义转向逃跑主义,再加上舍不得,长征过程开始的时候是舍不得丢掉坛坛罐罐。就像咱们看当年红军的一些影视剧,实际上就反应了当时的实际,包括在中央苏区的时候,印刷机那么笨重也是抬着行军,坛坛罐罐拖着红军在走,进军相当缓慢。所以蒋介石就有时间调兵遣将,对红军围追堵截。所以整个过程当中,红军的迟缓给对手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湘江战役,红军几乎走向绝境了,几万红军官兵牺牲在这里。我们后来看湘江之战的影视剧,看了现在都心痛,那些炊事员挑着做好的饭到战场上去,没有剩几个人,整团的被打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探险的意义和动因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