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探索

“科学探索奖”怎么发才不打水漂

“科学探索奖”怎么发才不打水漂

  雪中送炭做不到,支持从容不迫没有必要,搞尝试又没有逻辑,那么,这个奖怎么发才能不打水漂呢?笔者认为,应该把45岁的年龄上限改为30岁。

  因为这个奖的年龄上限是45岁。而国家对40岁以下和45岁以下这两个年龄阶段的人有支持,机制上来说比较成熟,覆盖面还是比较广的。

  国家对于45岁及以下设有“长江”“杰青”“万人杰出”和“领军”等,40岁及以下也有“四青”。除了国家的各项人才计划,省、市、高校通常还有自己的各种人才计划,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帽子”。“帽子”之多是相关部门努力想办法增加科学家们的待遇和科研条件,让大家安心作研究。

  那么,问题来了,40岁及45岁以下的科学家,还需要评选吗?把国家各个人才计划的入选者名单打印出来,选谁都有道理,不选谁也不觉得委屈。

  所以,希望通过设立这个奖项,确确实实地找到一批有胆魄的年轻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因为不需要这个奖,国家的各种奖已经找过了。

  其次,支持青年科学家能够从容不迫地生活和工作,这一说法在理论上也是不成立的。因为国家、地方和高校很多年前就已经在做,并且现在仍然在做这个事情。

  举个例子,一般来说海外引进的“青千”,除了国家的经费,通常地方和高校还有配套,1:1通常不算过分,并且我所在大学对“青千”是6年免考评,这样青年科学家已经能够很从容不迫地作研究。

  这样的政策应当不是我校(华中科技大学)独有,其他高校都差不多的。当然这是只针对“海龟”;而针对“土鳖”们,高校也有一套方案。比方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是3年,经费一般是120万至240万元不等,不需要写项目结题报告,没有什么任务,经费使用也比较灵活,拿到了之后单位基本上也是聘期内不考评。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针对有“帽子”的,那没“帽子”的能有支持吗?其实也有,例如我校就有一个“学术前沿青年团队支持计划”,主要是三条:一是聘期5年,有相应的研究经费;二是团队负责人享受“华中学者”特聘岗待遇,增加工资;三是每年给一个博士生指标。这个计划里是注明了:有“帽子”的不能申请。这样的计划估计不会是我校独有。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举措,还有近期正在进行的清理“四唯”,无疑,国家正在尝试改变。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尝试,而是落实。这个奖说“坚持不唯出身、不唯帽子、不唯派系的原则”,貌似现在全国各种项目、人才计划之类的,都是这个评审要求吧?

  雪中送炭做不到,支持从容不迫没有必要,搞尝试又没有逻辑,那么,这个奖怎么发才能不打水漂呢?笔者认为,应该把45岁的年龄上限改为30岁。

  这样做会有什么不同?其一,万事开头难,“青椒”们起步都很艰难。通常是,18岁读大学,22岁读研究生,二十七八岁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国内招PI通常要求有博士后经历,这样再做个1~2年博士后,30岁左右就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继续做博后,还是独立做研究?想独立作研究,哪儿来的资助?没钱谈什么独立?

  青年学者最缺钱、缺支持的时候,就是刚刚开始独立作研究的时候。美国对新PI貌似是有特殊支持的,一般第一个RO1项目拿起来不那么困难,这样能够熬过生存期,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支持,所以“青椒”们基本上是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些人事实上是最需要支持的。

  其二,判断30岁以下学者的潜力,从中选拔出未来能够成为杰出科学家的青年人才,这个可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事情,就需要专家们来评选。

  事实上,这项工作也没有那么困难。比如,当年颜宁混水木的BBS,看她发帖子的人很多,那时候颜宁没有到30岁,但版上所有人都相信颜宁能成为非常出色的科学家。

  其三,企业是可以拿到回报的。比方说,这个奖设立10年,如果能够选出一个颜宁级别的青年科学家,那这钱花得是不是超值?当然,如果一不小心选出个2017年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得主尹希,或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终身教授、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获得者张锋,那估计腾讯从此不需要做广告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科学探索开场白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